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1-09-10 07:22李丽李复莲
医学前沿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李丽 李复莲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精神科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具体研究环节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精神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精神科的护理特点和风险因素,切实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这样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行。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引言

精神科涉及到的疾病主要以精神病为主,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用相关因素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功能紊乱等相关疾病类型。在针对精神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风险,有很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充分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着重针对各类风险进行相对应的识别和判断,然后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使各类风险得到充分的消除,进而为患者疾病的康复提供必要支持。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这个期间收治的90例精神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现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一共涉及9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阶段收治的精神科疾病患者,在患者中包括男性43例,女性47例,年龄20岁-50岁内,平均年龄(34.01±1.01)岁。具体研究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护理对照组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模式,在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过程中,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精神科护理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制定相关体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相对应的风险因素,在具体的体系中有效融入相对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和风险处理措施,然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落实体系中的相关内容,以此呈现出风险护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其次,要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精神科护士长和相关护理人员,要确保相关人员具备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判断能力,同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细致的培训,使其充分胜任岗位职责,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应有的人才优势和应用价值,通过风险的评估和判断,进一步落实相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而体现应有的人才支撑和管理效能。同时,要充分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应有的责任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事无巨细,针对各类细节之处或者风险容易发生的地方进行有效的应对和处理,注重做好预防管控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做好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检查和应对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以此体现出应有的风险防范效能。第三,要着重做好药物管理工作。针对精神科疾病患者而言,在用药的过程中要加大用药管理力度,对于药物要进行分类放置,由专人进行保管。同时要强化精神科的日常巡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要充分掌握,要及时有效的和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患者的疾病知识,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能和配合程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构建良好的互信关系。第四,要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和风险应对。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着重针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和分析,要集中进行会审和研讨,总结风险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等等,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的影响之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对应的风险护理管理措施,体现出风险的有效管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统计学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针对相关数据用卡方进行检验,用P值小于0.05代表相关数据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護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5.56%(43/45)和0(0/45),对照组分别为84.44%(38/45)和11.11%(5/45),通过上述的数据可以充分看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临床疗效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3讨论

通过临床调研可以看出,当前随着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导致精神科疾病患者呈现出发病率逐步上升的趋势。针对此类疾病而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诊疗,这样才能有效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同时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相对应的护理特点和风险因素,然后切实落实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加大护理风险管控力度,在风险应对体系和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构建等相关方面有效强化,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综合性管理效能,进而为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风险管理为新型管理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判断相对应的风险,做好潜在风险的评估和判断,然后落实相关解决对策,进而体现出应有的护理风险管控效果。

4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因此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实践中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葛网平.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18(4):107-109.

[2]杨爱华.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5(10):1403-1406.

[3]吴佩.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3(1):118-119.

[4]孔丽华,祁恩秀,王静等.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1):1509-1511.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