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机制建设实践路径探究

2021-09-10 20:43龚晓琴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三全育人资助

龚晓琴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落地生根,“三全育人”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中,在整个“三全育人”体系下,资助作为“三全育人”的首要阵地,在整个资助工作中更要做到全员育人,发挥带动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助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成长成才;还必须做到全过程育人,从学生入校到离校陪伴在贫困生每一刻需要之处;还需要做到全方位育人,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建立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协同机制。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助力“三全育人”机制落到实处。

关键词:三全育人; 实践路径; 资助

一、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是一项系统工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在于育人的正向性、一致性、持续性,要求教育对象全时域处于优良的环境中,濡染成习,雕琢成性。因此,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具有全时、全域理念,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亦即“三全育人”,使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发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辅相成,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协同,共同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也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同时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深人推进指明了新方向,推进“三全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整个“三全育人”体系下,资助作为“三全育人”的首要阵地,在整个资助工作中更要做到全员育人,发挥带动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助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成长成才;还必须做到全过程育人,从学生入校到离校陪伴在贫困生每一刻需要之处;还需要做到全方位育人,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建立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协同机制。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助力“三全育人”机制落到实处。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全员育人路径

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主要包括组织领导管理者、运行落实者和政策宣讲者。组织领导者是高校资助工作的相关分管校领导、相关领导机构组织和人员,他们在资助工作中起着指南针的作用,统筹整个资助工作,他们主要负责制定工作方针、工作方向、工作目标以及相关工作决策和考核,保障国家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整个资助工作的有效按序运行。在“三全育人”原则下组织领导管理者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加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要求他们能够统筹大局,兼顾各方。确保整个资助工作方向的正确性,重视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想统一结合开展。他们自身工作中要树立好榜样,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实现管理育人。同时在工作考核中将育人效果纳入整个工作绩效考核,以此强化其他工作人员的资助育人意识。高校资助工作的运行落实者主要包括学生处资助管理中心科员和大学生辅导员,以及在资助工作系统中的其他基层工作人员。他們最为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态和心理特点等,所以必须紧紧抓住资助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育人为主线,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经济困难相结合,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政策宣讲者是高校资助工作中资助政策的宣传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他们为争取更多的资助资金和资助渠道,不断地为高校资助“招旗呐喊”。他们利用自己特有的资源优势,顺势舆论健康发展,选择合适的宣传策略和有效的宣传工具,招纳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慈善群体投入到高校资助慈善事业中,同时呼吁全社会同样高度重视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资助工作坚持全员育人原则,高校资助机构需要将所有的资助工作者引导到学生教育活动中来,为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学校坚持日常管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建立思政育人和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学校日常管理中,引导大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提高师德素质,只有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学校在管理策略上要坚持育人导向,并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做好后勤保障,为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好铺垫,让贫困学生在接受资助过程中倍感温暖,将整个学校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者有机结合。

全员育人还要注意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其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不能仅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还要注重挖掘、发现学生自身的美德并进行鼓励,让学生获得激励、自我感动、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三、高校资助工作中全程育人路径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他们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现象进行真、善、美的评价和判定,由此产生相应的态度,这是最初的道德认知。随后他们会在已有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从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出发点,结合相应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所要求的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以此进一步巩固强化自己正确的的道德认知。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规律,遵循坚持全程育人。

高校在资助过程中坚持全程育人就是要求将教育贯穿在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每个细节,以此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程育人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的大学生资助工作,所谓“全程”则主要包括在资助工作的两个维度,一是“环节维度”,二是“发展维度”。“环节维度”指的是通过在资助工作中的不同环节来评判是否坚持了全程育人原则。这些环节包括在资助工作中的资助对象评定环节、对象确定环节、资助实施环节、资助过程评价环节等。在资助对象评定环节和中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在确定资助对象时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将贫困大学生认定工作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为以后的育人教育奠定基础。资助实施环节是资助工作的实质性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资助工作者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他们必须充分了解受资助学生的个体特点和群体特征,给予贫困大学生切实有效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教育,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资助过程评价环节是在资助前、资助中和资助后对资助活动所有参与者进行全程的全面研究和评估,也是当前资助工作需要着重加强的环节,该环节不仅包含着对高校资助工作者工作的研究与评估,更重要的是要把育人教育效果加入到评价系统中,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进的效果。“发展维度”则是根据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的不同成长阶段来评审在资助工作中是否坚持了“全程育人”原则。大学生的成长阶段大致主要分为入学初涉阶段、环境熟悉阶段、成长成才阶段和初步涉世阶段,且大学生在不同阶段有其特有的属性和需求,资助工作者则需要充分了解新生、老生和毕业生的思想特点,需要整体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物质帮扶和精神教育。

四、高校资助工作中全方位育人路径

全方位育人,即指要充分利用和努力拓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种途径,各种渠道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资助工作的全方位育人,主要是政府政策引导、高校具体实施,家庭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求各主体因素认真履行其职责,且各主体因素相互协作配合,共同致力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物质帮扶和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多角度、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影响。

高校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主体,承担着资助工作。所以高校应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依据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经费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他们的精神依附,家庭环境和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成员应当积极配合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情感上的优势,通过“以德服人”、“以理说人”、“以情感人”以此加强育人效果。“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家庭教育在贫困大学生中的责任感、义务感的培养,在爱国主义、勤俭节约的教育,在生活能力更各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高校资助工作以物质帮助和精神帮扶的方式助力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家长对大学生学习、职业规划关注和升学深造的支持,对于提高他们学习动力、实现教育目标具有明显作用,所以构建更加有效家校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高校发挥同向教育功能,對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构建与家长沟通机制时可以借助现代通讯行业和交流平台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良好的沟通。同时高校资助工作者应加强走访贫困大学生家庭工作,并将这份工作日常化、常规化,资助工作者在对贫困大学生家庭走访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和其他情况,方便以后资助工作的开展。同时在与家长沟通当中,不但可以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大学生在校情况,还可可以对家长在子女教育、子女就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使家长的引导作用与学校的教育相匹配,以帮助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深造、就业、择业等方面。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致力于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大学生无时无刻都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同化和形象。特别处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与整个社会包括国内、国际的联系更为密切、广泛,社会的有序发展和正能量对于育人效果有着不可泯灭的增强作用,但是现在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则有可能颠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无论是党和国家,还是高校、家庭乃至社会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时应当为其塑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提高落实高校“三全育人”的发挥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长效机制,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三全育人”的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党和政府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也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参与。所以高校应充分利用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各方协作,形成合力长效机制助力我国高校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1) [2020-03-25] . hops:// www. sohuc;om/a/253246490 99899773

[2]讲好“人生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山东妇联干部、家庭教育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 . (2018-09-11) [2020-03-25] . http://www. yidianzixun. com/article/OK1WORft

[3]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N]光明日报,2019-02-14 (06)

[4]王莉芬,黄建美:高校助困与育人结合的资助体系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 (03):55-58.

[5]傅维利,刘民.文化变迁与教育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6]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7]李化树:现代德育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梁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全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8)

[9]张宁,王伟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三全育人”研究综述田.中国校外教育,2018(08).

[10]李效武.新时代高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创新研究田.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02).

[11]陆扬.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研究田.智库时代,2019 (01).

[12]林毅.试论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及落实机制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 (08)

[13]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6

[14]黄浪.刍议如克科学地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意志力[J].教学文摘,2016(08):35-37

[15]李博伟、衣琳.家庭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影响力研究[J]. 高教与成才研究, 2018(03):15-16

川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100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三全育人资助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