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模式政策扩散分析

2021-09-10 07:22王楠
国际商业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特色小镇乡村振兴

摘要:本文联系乡村产业振兴的背景,选取香村祁庄、中粮集团农业生态谷、无锡田园东方、上膳源、东海水晶小镇等案例进行分析;构建其政策扩散模型,归纳出“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在政策扩散的主要特征,即利用充分的经验交流、能人的带头效应、中央的宏观推动、邻近地区的带动效应等,并对该政策扩散的内在动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和建议,为乡村产业振興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政策扩散;特色小镇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有重点的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1],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二者相结合,就反映了现代乡村转型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即乡村振兴不再以传统农业生产为唯一生产方式,而是朝向发展现代农业、形成特色产业、打造综合小镇的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的模式在多地展开试点并得到广泛的模仿,在政策内容制定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政策扩散效应。因此,根据政策扩散理论,对“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的政策扩散展开分析,提炼出该政策扩散的基本模式,有助于为特色小镇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提供治理经验,也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框架:政策扩散理论

政策扩散理论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方案传播至另一地区,并被该地政府采纳和执行的过程。[2]

国外研究者围绕绕政策扩散的驱动机制,将美国各州间政策效仿的动因归结为地区间的学习和竞争以及选民的压力。[3]道洛维茨和马什对此作了更为详细地描述:一是因新政策具备某种优势而主动学习;二是受外部压力而被迫执行;三是出于义务而推进政策扩散。[4]希班和沃尔登则实证检验了政策扩散的四种机制,分别是向早期实践者学习、邻近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对大城市的模仿以及上级政府的强制。[5]综合而言,公共政策扩散机制基本可归纳为学习、竞争、模仿、强制和社会建构等五种。[6]

国内学者对政策扩散的探索性研究中,朱亚鹏[7]、陈芳[8]在引入西方理论基础上,认为政策扩散理论需加入中国的政策实践。王浦劬等[9]立足中国情境,认为政策扩散是政策无意识无组织的自然传播,呈现双向流动。张剑等[10]、朱旭峰等[11]分别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城市低保制度为例,指出中国社会政策扩散主要是依托政府间关系的政策传递过程。

从国内外政策创新实践看,政策扩散作为政策制定主体之间相互学习,以实现新型政策在更大范围扩展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各地区的政策学习与政策借鉴,为不同区域之间治理思路与方法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特色小组+现代农业”模式的案例考察

(一)“香村祁庄”

“香村·祁庄”位于周庄镇祁浜村,是具有水乡风情的特色旅游品牌,主要围绕历史、生态等文化要素,以“还原、尊重、利它”为原则整合开发而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特色旅游体验项目,包括以“年代秀”为主题的特色民宿和特色农耕体验区等。

(二)中粮集团农业生态谷

中粮集团农业生态谷由中粮集团与北京市房山区政府联手打造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其东部为“美丽小镇”,是一个生态、低碳的配套生活服务区;西部是中粮健康生态科技园,是围绕中粮产业链打造的食品产业园;中部是中粮智慧农场,具体包括高端绿色随机农业种植和观光区。

(三)无锡田园东方

田园东方是集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乡村社区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运营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三产”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是东方园林产业集团实施“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战略主张的重要载体。

(四)上膳源

“上膳源”是以有机农业生产销售、套餐订购、产品宅配为一体的有机农产品品牌,拥有江苏昆山周庄、江苏泰州、湖北襄阳三个各有偏重的有机农业特色小镇,并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立足上海,辐射全国。

(五)东海水晶小镇

东海水晶小镇以水晶产业为主导,通过东海水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集聚区,辐射周边生态生产与生活,致力打造集旅游、文化、消费、创业为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圈。

四、“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政策扩散模型构建

(一)全国互动模型[12]:充分的经验交流

全国互动模型是指在国家范围内的各区域城市政府间的政策联动。它所关注的是其他地区政策创新给本地政策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在“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政策扩散中具体表现为已经实施该策略的地区对还未实施的地区的影响。这种政策扩散应由地方政府主导,是一种纵向影响,通过全国性的交流网络实现政策互动。东海水晶小镇就诞生在这样的互动环境之下:最早又浙江提出的特色小镇概念,在全国性的互动传播中于连云港东海县成功落地,为东海县水晶资源的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区域传播模型[12]:显著的邻近效应

区域传播模型具有一定的地理特征,同时政策传播不仅受到相邻地区政府的影响,同时也将受到同一区域地区政府的影响,呈现出邻近模型和固定区域模型。如“香村祁庄”、“上膳源”等项目皆落户于周庄,该区域的“特色小组+现代农业”的政策得到了系统地实践,从政府支持、资本运作、干部动员有着相对固定完善的流程,这是固定区域模型的体现。与苏州市相连的无锡市,在周边区域的影响下,也建成以“田园东方”为代表的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众多特色小镇,这也是政策扩散中领近模型的体现。

(三)领导—跟进模型[12]:能人的大力推动

在政策扩散过程中,政策创新者或者积极学习者通过能够体现出政策领导者的角色优势,通过这也的角色优势,促使所管辖区域跟进某一政策。同时,官员的异地流动对政策扩散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3]。如中粮集团农业生态谷的案例,对“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有着强烈兴趣和丰富经验的企业负责人,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对原先并未打算在当地实行的政策进行跟进,同时依靠企业自身的充足经验和技术,利用自身作为农产品企业巨头的角色优势,推动了生态谷项目的落实与完善。

(四)垂直影响模型[12]:中央的宏观调控

垂直影响模型认为,政策扩散是一项从上自下的权力推动,相对于横向的政策扩散,垂直影响模型具备了行政指令特征。在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各部委、地方密集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随后的一年里,各省分别印发相关推行文件,如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7年12月印发“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各地级市政府、区县政府也对应出台相关措施;这就很好得体现了“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的政策纵向扩散的过程。

五、“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政策扩散的动因分析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需求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而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则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切实举措,各地在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特色小镇,实现产业连接,用农业发展打造生态旅游业,用生态旅游促进农业进步。因此,各地实现产业振兴的需要,是该政策能够扩散的重要动因。

(二)中央宏观政策的执行需求

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中,政策垂直影响对政策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各地积极模仿和学习该政策的重要动因。中央推广设立试点区域推动政策扩散,并给予相关的政策帮扶激励地方。而地方政策则在积极争取试点机会的同时,对“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的政策模式进行模仿和改良以获得中央的肯定与扶持,而中央的政策扶持又能够继续促进政策的扩散,抵消一定的阻力。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政策就得到了迅速扩散。

(三)政策扩散中存在充分创新空间

“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政策,在扩散过程中留给了各地充分的创新空间,能够衍生各种良性变异。技术条件是约束政策创新与扩散的重要因素[14],各地不同自然地理与人文条件,为政策创新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使得该政策在扩散过程中体现出了极高的可塑性。各地在学习该政策的过程,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自然优势,通过政策借鉴降低技术门槛,有效了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也促进了政策的良性变异、吸引了更多的地区学习该政策。

(四)地方政策制定的需求

在各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互竞争和政绩对比。这样的竞争促使主政官员需要拿出有足够竞争力的政策方案,而政策效仿能够有效的减少政策制定的成本,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政府行政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对“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政策进行效仿,是制定政策更具有性价比的做法,这也是政策得以扩散的一大动因。

六、结论与启示

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在政策扩散模型中的主要特征:利用充分的经验交流、能人的带头效应、中央的宏观推動、邻近地区的带动效应等手段,实现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但是在政策的扩散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地方在“学习借鉴”与“模仿跟风”中的辨析不清,使得政策资源在盲目跟风中被浪费,未能结合地方实际、取得应有的效果。

这就要求全国各地在经验交流的同时,注重政策扩散的具体条件,对相似、相异条件所对应的政策实践进行归纳,明确成功经验所具有的局限;区域间在发挥邻近效应的同时,应注重对相似自然地理文化条件的界定和利用,兼顾区域竞争与合作;能人在政策扩散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同时,要认真考察区域实际,准确把握“特色”所在,对相关各科技术要深入学习;中央在制定宏观政策的同时,应注意区域间的已有差异,对特色小镇的推动应做到因地制宜,在给予合适压力的同时,注重帮扶和利益平衡。

在各地的实践中已经证明,“特色小组+现代农业”的模式是能够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举措,如果能够在政策扩散中减少恶性变异、增加良性创新,那必然会使各地乡村振兴的实践得到重要政策依托,同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新农村提供强大推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Z].2014-3-16.

[2] Simmons B A, Elkins Z. The Globalization of Liberalization: Policy Diffus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04, 98.

[3] Walker J L.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mong the American Stat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69,63 (3).

[4] Dolowitz D, Marsh D. Who Learns What from Whom:A Review of the Policy Transfer Literature. Political Studies,2010,44(2).

[5] Shipan C R, Volden C. The Mechanisms of Policy Diffu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10, 52(4).

[6] Marsh D, Sharman J C. Policy Diffusion and Policy Transfer. Policy studies,2009, 30(3)

[7] 朱亚鹏 . 政策创新与政策扩散研究述评[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4):565-572.

[8] 陈芳.政策扩散理论的演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4(6): 99-103.

[9] 王浦劬,赖先进.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模式与机制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6):14-23.

[10] 张剑,黄萃,叶选挺.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16(2):145-155.

[11] 朱旭峰,赵慧.政府间关系视角下的社会政策扩散——以城市低保制度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6(8):95-116.

[12] Berry F S. Sizing up state policy innovation research[J].Policy Studies Journal,1994,22( 3) : 442-456.

[13] ]张克.地方主官异地交流与政策扩散:以“多规合一”改革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5,8(03):79-102+203-204

[14] ]周志忍,李倩.政策扩散中变异及其发生机理研究 [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15):36-46

[15] 刘伟.学习借鉴与跟风模仿——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地方政府行为辨析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1):34-38

作者简介:

王楠,女,生于2000年2月,汉族,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本科在读,风景园林专业;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特色小镇乡村振兴
论如何促进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特色小镇建设问题研究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产业振兴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