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群副总裁任萍萍:让因材施教的教育梦想照进现实

2021-09-10 07:22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1年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公益种子

刘增辉

愿技术不仅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还能温暖人心。科大讯飞希望通过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三颗种子:一是科技的种子,二是奋斗的种子,三是快乐的种子。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选手,科大讯飞长期从事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核心技术研究,并保持了国际前沿技术水平。科大讯飞凭借技术优势,开展多方面的智慧教育深度应用,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日前,本刊对话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业群副总裁任萍萍,请她就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以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公平

在线学习: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领域长期耕耘,那么,科大讯飞的教育理想是什么?致力于解决哪些问题?

任萍萍:科大讯飞的教育理想可以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来表达。我们的目标是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育均衡的问题。农村和偏远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以及开不足、开不齐、开不好课等问题,特别是语言、实验和音乐等素质拓展类学科,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

再如,在教学和学习中,也存在着师生负担重且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根据国家社科基金“中学专任教师工作量状况及标准”课题研究,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4.5小时,全年作业批改量达1.2万本。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备课、批改作业等,需加班加点工作,且大部分时间用于批改作业等重复性劳动;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超12小时,大多数平均睡眠时间不到7小时。根据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专项“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的数据分析,学生日常作业中60%的题目为无效的重复练习。

在线学习:科大讯飞如何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这些问题?

任萍萍:在教育质量方面,我们可以助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助力师生的减负增效。

比如,在课堂场景下,科大讯飞智慧课堂有效链接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学生自主预习,系统将课程重点、难点实时反馈给老师,老师调用资源有针对性地备课,平均备课时间减少53%;课中,老师根据班级学情精准教学,并根据每个孩子的薄弱点进行个性化练习推送;课后,学生作业“千生千面”,针对薄弱点有针对性地练习。目前,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已应用于全国33个省市,为2万多所学校提供基于全场景教学数据的因材施教解决方案,服务师生1000万人。借助智慧课堂,教师备课时间平均减少53%,批改作业时间平均减少42%,课堂效率提升26%;学生的不必要作业量减少40%,及时解决了学生的作业难题,显著提升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再如,传统的作业场景中,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一样,学困生不会做、学优生“吃不饱”。如何实现学生个性化、高效地学习?这是教育提质的重要内容。

科大讯飞智慧教育的解决路径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每个学生的知识图谱,根据知识图谱和学生的学习路径,推送不同的视频学习资料。再根据学生的考试、学习情况,推送错题、变式题练习,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升。科大讯飞的“个性化学习手册”,可以根据学生薄弱点生成个性化“错题集”,并推荐相应的变式题。“讯飞智能学习机”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请一个“AI家教”,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

在教育均衡方面,科大讯飞通过智慧课堂和智慧空中课堂等产品,让乡村孩子也可以上城市的名师课程,并且可以和老师实时互动。乡村孩子同样可以享受到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有自己的知识图谱和个性化学习方案,提升学习质量。

技术温暖孩子心灵

在线学习:您是“AI教育公益计划”的发起人,科大讯飞开展该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任萍萍:科大讯飞是专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的公司,我们希望技术不仅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还能温暖人心。一直以来,科大讯飞秉承“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使命,从高科技企业的优势出发,积极寻找科技与公益的结合点,探索具有高科技企业特色的公益事业路径。

结合自身优势,我们推出了“AI 教育公益”“AI 医疗公益”“方言保护计划”“AI 无障碍公益”等一系列具有高科技企业特色的公益计划。

在教育领域,我们研发的产品很多。我们不仅要让大城市的孩子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更希望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共享人工智能产品的成果,所以发起了这样的公益活动。我们希望在孩子心中种下三颗种子:一是科技的种子,相信科技的力量;二是奋斗的种子,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三是快乐的种子,让孩子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我们相信这些种子总会发芽,总会开花,也终会结出丰硕果实。

在线学习:为开展这项计划,您去过很多边远地区,有没有让您很感动的事情?

任萍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去西藏和汶川。2017年4月,我们去了西藏的萨迦县。海拔4468米、地处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萨迦县共有26所学校,包括1所初中、11所乡(镇)小学、1所县幼儿园及13所乡村幼儿园。刚到西藏的时候,我和几个同事都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背着氧气瓶吸氧。我们为他们捐赠了价值52万元的教育产品。到现在我还记得孩子们好奇的、充满热情和求知的眼神。那种和高原的天空一样纯净的眼神,我想我会记一辈子。能够让雪域高原的孩子享受到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前后去过两次汶川。当时,共青团中央联合科大讯飞发起的“I陪伴——AI教育公益计划”,汶川是重要一站。2017年5月16日,我们向汶川县教育局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教学设备及人工智能产品。2018年5月7日,我们回访汶川。孩子们不仅长高了,也更加自信了。他们对人工智能产品从好奇、茫然,到熟悉、感兴趣。这样的变化让人惊喜,也让我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目前,“AI教育公益计划”已走进四川、安徽、河南、山西、湖北、贵州、内蒙古等省份,特别是国家精准扶贫重点区域——“三区三州”。

大眾认知有一定误区

在线学习: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不久前,特斯拉的“脑机接口”产品引起轰动,一个老问题再次被追问:人工智能将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未来,教师不可替代吗?

任萍萍:我国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表达的正是现代教育行业渴求的精准化教育。但现状是教师资源偏少、学生数量较多、教学内容繁重,精准化教育很难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一直是美好的梦想和憧憬。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因材施教有望变为现实,科大讯飞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认为,教师不容易被替代。原因之一,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但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有人说,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也就是说,无论是创造力还是美的品质,都不是人工智能可以教给孩子的,而需要老师去点燃这把火。

原因之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老师的需要不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交流、榜样的力量、相处的感受,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遇到很多非理性的烦恼和“小坎坷”——正是这样的成长必经之路决定着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人。这些,都需要教师来引导和陪伴。

现在,“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火的词,但普通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我认为,无论是教育管理者、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多多了解一些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为孩子的未来铺路。为此,我牵头编著了《智能教育:让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适应未来》一书。不同于理论专著或者人工智能教材,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书。所有对智能教育感兴趣、对孩子的教育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读一读,也许会有所启示。

责任编辑:夏英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公益种子
公益
公益
公益
桃种子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公益
可怜的种子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