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小学德育实践初探

2021-09-10 07:22陈露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教版德育小学

陈露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将德育置于教育之首,贯穿至整个青少年成长教育阶段。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撑,其中蕴含着许多弥足珍贵的德育资源,因此,我们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德育教育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对如何以传统文化视角开展小学德育实践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视角;人教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精魂,也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支撑,中华民族昌盛發展的根源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德育教育,对培养能够承担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任何时代,德育都是基于特定文化背景之下进行的,而传统文化则为德育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土壤”,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的结合在培养和塑造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珍贵的德育内容、方法、思想及精神,是新时代德育教育的瑰宝,对德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同时,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传承性、深刻性以及稳定性等特点,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撑,在民族崛起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递的是家国情怀和大任担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蕴含的是自尊自强、奋进不屈的积极进取精神;“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不学礼,无以立”,蕴藏的是社交和邦交之礼仪……优秀的传统文化里蕴藏的精神内涵和智慧,犹如源源不断的活泉,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力量。

二、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德育实践探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认知、思想以及品行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开展的德育对其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当前教育热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更是对学校德育提出更高目标。可见,小学阶段的德育兼具了时代性和紧迫性。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实践,既符合新时代德育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培养有理想、有追求的高品质人才的需求。

1.深挖教材文本,以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德育内涵

德育课堂是实施小学德育实践的主阵地,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小学德育实践,首先要注意研读教材,深挖教材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活用教材,以提升德育课堂的质量和实效。比如在《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单元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全面把握,对台湾这个知识点进行拓展,收集与台湾相关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对台湾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如可以结合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而加强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此举不仅能丰富德育课堂的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开展实践育人,以传统文化实践提升德育品质

德育的效果往往是“师法于课内,得法于课外”,因此,学校德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说教,还应以实践育人,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在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中获得提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要创设活动性特色德育课程,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在组织《公共生活靠大家》的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联合公益组织或者社工等非营利性机构,组织诸如交通指引志愿者、环保义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以亲身经历、实地体验的方式,加深对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的理解,从而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再对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审视和完善。再如在开展《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教学时,可结合学校所处地域特色,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文物文化博物馆,近距离参观古代文物,学习更多历史知识,感受悠久的古代文明,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到教材所提及的四大发明展览馆去参观学习。

德育实践不应拘泥于单一形式或内容,教师要注重开发和利用身边的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以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德育从课堂延伸至校园和社会,探索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品质。

3.创新育人方式,以传统文化促进立体化德育的生成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德育还应充分考虑时代特性,创新育人方式,探索以课内课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学科相互融合的立体化德育模式。如在组织《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小品、相声、编排歌曲等现代的方式演绎,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的表演中引发思考;在《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单元教学时,可以结合音乐课堂学习《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来开展;在《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知识点学习时,可结合语文课堂《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来进行,通过学科融合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也就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了。

德育要立足新课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认知和体验同步提升,也要紧扣新时代的脉搏,更要契合新课改提倡的学科深度融合需求,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促进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的提升,促使德育立体化的生成。

三、结语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使德育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德育内涵不断延伸,德育品质不断提升,同时传统文化也在德育中获得传承和升华。而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教育的相结合,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启迪心智,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精神追求的人才提供丰厚的滋养。

【参考文献】

[1]李杰.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J].华章,2011:6.

[2]孙丽莉,董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C]// “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

[3]张翠凤.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20:23.

(责任编辑:王玉霞)

深圳市龙华区振能学校 陈 露

猜你喜欢
人教版德育小学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