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倾爱心 强信心 带着感情做好党建工作

2021-09-10 07:22张加荣叶发源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1期
关键词:特校保康县残疾儿童

张加荣 叶发源

近年来,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的思想,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让每一个残疾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重点目标,践行“三心”,把党建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具有特校特色的学校党建新路径。

守初心,全纳教育不遗漏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特教人要全心全意为残疾儿童少年服务,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2017年,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全县各村调查走访,发现还有一部分特殊孩子因各种原因无法上学。时任支部书记的谭兴宏同志说:“对于不能上学的重度残疾儿童,我们可以探索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教育扶贫路上,残疾儿童一个也不能少。”于是,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后,从当年秋季开始,学校启动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至此,保康为“折翼的天使”正式打通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的“全纳教育”绿色通道,實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全覆盖。

每学年初,学校党支部都要成立工作专班,会同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采取“到校、进村、入户”的方式,深入全县未入学残疾儿童家庭,开展评估,通过数据比对和入户调查,按照“一人一案”要求,为全县190多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详细信息建立台账。然后根据学生残疾程度、家长意愿,采取合理的教育安置方式,分别采取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三种模式,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5%。全纳教育的实施,为保康精准脱贫贡献了特殊教育力量。

倾爱心,送教上门不停步

送教上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校党支部在深入思考、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后决定组建由6名党员和两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控辍保学党员突击队”,分保北和保南两个片区,落实适龄残疾儿童入学党员包保责任制。三年来,党支部先后深入50多个行政村,送教2000多节次,累计行程近八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行走两圈,树立了“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党员形象。

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是党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自我提升的重要方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特殊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复制,“送教上门送什么,怎么送”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控辍保学党员突击队”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三层三教四送”的送教服务模式。党员突击队根据残疾程度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类,采取上门教学、直播教学、微聊教学等送教服务方式,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知识、送康复教育活动。为了保证送教上门工作能规范、持续发展,学校党支部组织骨干党员编印了《保康县特殊教育中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服务手册》,做到一人一本,一年一册。作为襄阳市率先实施送教上门的学校,其工作经验很快被市内其他特校争相复制。

三年来,送教小组走遍保康的山山水水,将党的好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让教育精准扶贫切切实实惠及每个贫困家庭。近两年来,学校准确发放国家和地方资助539人次,31万余元资助款。党员突击队在送教过程中,给予群众听得懂的话语、看得见的实惠、记得住的情感,凝聚起真诚的力量,推动学校发展。

强信心,康教结合不放弃

学校党支部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深入讨论,明确了特殊教育学校要培养能自食其力的人,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保康特校招收的多为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他们的状况呈现出异质化和多样化。除智力障碍之外,多数伴有运动、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障碍,其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学校从办学伊始,就以学生生活能力训练和潜能开发为目标,大力实施“康教结合”理念,努力实现课程的融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教育与康复融合、个别化教育与集体教育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康复融合。

康复训练是一门新课程,既没有现成教材,也没有专业师资。对此,以先后担任过听障、智障、脑瘫三类残疾孩子的康复训练,积累了丰富的康复经验的学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党员攻关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啃书本、做笔记、撰写讲义、制作PPT,并为教师做讲座、上示范课、指导备课。目前,康复训练已经成为保康特校的支柱学科,在襄阳市乃至湖北省都引起关注。

为了总结康复训练成果,引领教师向专业型、科研型成长,党支部书记叶发源同志又主持开展省级课题《中度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策略研究》。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攻关小组编写成《中重智障学生康复训练》校本教材。教材的成功编印,不仅为家庭康复带去福音,还在邻近县市区特校得到推广。

康教结合的实施,大大鼓舞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信心。2019年,音乐剧《感恩有你》登上了省城大舞台,获得二等奖;2020年,学生艾君怡被评为“襄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党建引领,六年多来,保康特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资源中心建设一等奖、湖北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襄阳市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襄阳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保康县教育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保康县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单位、保康县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每一个保康特校人都坚信,只要坚持践行“守初心、倾爱心、强信心”,就一定能办好特殊教育;只要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党建工作,就一定能为打造开放繁荣、精致典雅的“绿色保康”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陈若水

猜你喜欢
特校保康县残疾儿童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科研支持下的特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特校美术课堂幼儿想象力的开发和培养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困难与对策初探
海拔高度对‘香玲’核桃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
保康县核桃林下套种模式分析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特校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