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融合与教学模式改革: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2021-09-10 07:22李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

李国

摘要:课赛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标学科竞赛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并引入“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将竞赛成绩纳入课程评价体系,能够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关键词:课赛融合;教学模式;国际贸易实务

作为经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旨在培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熟悉与贸易相关的法律、惯例,同时还具备跨文化沟通同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课程讲授+模拟实训”的教学模式是大多数学校的选择。然而,随着知识结构的更新迭代和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新形势对人才的培养更高要求,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呈现出了诸多不足。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积极参加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商务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赛)”,希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的是“课程讲授+模拟实训”的形式。这一教学模式弥补了课程讲授“纸上谈兵”的不足,让学生充当贸易商,在平台和系统里完成整个贸易环节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使学生在贸易模拟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而,经过若干年的模拟实训教学,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

首先,尽管模拟实训有一定的仿真性,但其实质是模拟训练,不能够在一个开放的系统里面更好地锻炼学生全方位的能力。传统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仅仅是一种低阶能力,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教育应该旨在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高阶能力的提升。高阶能力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传统的模拟实训往往是给定的商品、商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里进行模拟操作,训练的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熟练掌握程度,而这与真实情景下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节现象。真实的国际贸易实务是在一个开放系统里进行的,客户的甄选、供应商的筛查以及产品的创新等等都需要贸易从业人员具备更高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只能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进行。

其次,校内实训软件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总体而言滞后于国际贸易实务的发展。初步统计,国内包括Simtrade、TMT、步惊云等100多种软件,尽管软件的选择面较广,但软件的开发滞后于国际贸易实务本身的发展。国际贸易规则的修订与贸易模式的发展使得软件的更新换代明显滞后,特别是近年来跨境电商大有取代传统国际贸易的形势,传统的实训软件已经很难满足新的需求。对开发商而言,软件的更新换代关系到其的经营成本的上升,对高校而言,采购成本的增加往往因为软件滞后性使得额外支出不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

二、课赛融合新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传统的“课程+实训”模式存在诸多的不足,近年来,课赛融合的新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在有条件的地区广泛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学科赛事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商务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赛)”。作为学校学科竞赛的A类赛事,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积极参赛,在2020年的国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尝试推行课赛融合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对标竞赛项目实施模块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阶能力。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早在1968年,西方学者Torrence认为学科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力,而创造力是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Lampel(2012)在研究企业创新中发现,竞赛是获得实践创新的源泉,他提出竞赛设计与创新解决方案,有助于改进课程教学传授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对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权威赛事之一就是“商务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赛)”,该赛事主要由知识赛和实践赛两部分构成。知识赛为个人赛形式,依据国家标准《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GB/T 28158-2011),由赛区组委会组织进行,机考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國际贸易业务运营及国际结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实践赛为团体赛形式,由知识赛合格的选手自行组成团队。各参赛队以企业(模拟出口商)名义参赛,洽谈出口商品限定为日用消费品、食品、玩具、纺织服装、工艺品和电子产品等。竞赛内容包括参展计划书(中文)、展位海报设计与商品陈列、新产品发布会(英语或小语种)、商贸配对贸易谈判(英语或小语种)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20%、20%、和50%。从竞赛内容来看,不仅考查的是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考核创新能力和决策力等高阶能力。基于此,我们对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按照业务流程安排教学内容改为模块化教学和任务引领教学。对标实践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可以分为会展策划与管理模块、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模块和商务英语与贸易谈判模块以对应相应的竞赛环节和能力培养。

其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新模式。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时数有限,想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施教学方式的改革成为了势在必行。“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来老师来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发掘线上精品课程。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建立课程网站,整合各项教学资源,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改革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将竞赛内容和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体系。正如前文所言,参加学科竞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课赛融合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以获得竞赛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可以促使课程改革和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了更好地“以赛促学”,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学生成绩的比例,将竞赛的表现纳入最终成绩,使参赛变成学生的一种正向激励。

课赛融合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用性强、涉及面广,传统的“课堂讲授+模拟实训”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总结和提升,使课赛融合这一新型模式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百福,徐小薇,聂青.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M].7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5.

[2]唐俏,赖红波,罗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训、赛、证”一体化的实践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91-296

[3]陆智强,李红玉.基于学科竞赛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46):169-170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海 200234)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信息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实务研究
依托“融合式”校企联动推进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