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研究

2021-09-10 07:22杨青利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方法创新实践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动能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深层次的关联。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挖掘出其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对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方法;创新品格;创新意识;创新实践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为大学生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培养了大学生独特的创新品格和创新意识、指导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较为全面的素质基础。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大学生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人类改造自身和外部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没有科学的方法做为基础,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观点理论;没有科学的方法做指导,就得不出正确的理论结论。因此,方法是所有研究得以进行的逻辑前提,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大学生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对于有一定哲学基础的文科大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力,综合能力强,但创新的观点、理念、结构多而技术依托缺乏,切入点较难挖掘和把握,创新难度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和认识”这一章可以弥补文科大学生生创新素质部分的不足。教师可以从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和热点入手,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培养创新兴趣和质疑精神,这样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对于专业知识较强而哲学理论基础稍差的理工科大学生,需要培养其创新创业需要的综合的能力。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学科越分越细,自然科学强调“是就是,非就是非”的固定答案,把这种思维方法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容易陷入固步自封、死搬教条的状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辩证的否定观”可以弥补理科生创新素质的不足。辩证的否定观强调“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既讲对立又讲统一,这就是辩证法,启发理科大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走向聚合变通,走向创新。

2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培养了大学生独特的创新品格

大学生创造力因素受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品格很重要。环境因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氛围对大学生创造力产生的影响,其中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创新就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过的难题,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的过程势必要承受挫折甚至非议和打击。因此,作为创新主体必须有良好的创新品格。创新品格是内的品质,包括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具有内在的强大推动力,是面对挫折、战胜失败、达到成功的重要法宝。另外,宽松的创新环境和正确的外部激励也能促使大学生创造力更好的发挥,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坚强后盾。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优化营商环境,协调、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些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措施是大学生创业之初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的。这些对大学生创造力影响较大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以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上汲取获得。

習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2]高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遵纪守法意识上,发挥着引领和主导作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从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入手,围绕“价值观的选择”展开讨论,落脚于“提升道德”和“法治信仰”,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做一个有爱有德知法律守规矩的新时代大学生。

3中国近现代纲要课有利于从历史的维度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为满足需要创造出新事物或新理念所表现出的意愿和设想,是大学生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有在较强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大学生才能激发出强烈的创新动机,勾画出创新蓝图,更好的发挥创新潜能。然而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存在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意识缺失的现象。

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创新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涵盖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史实,大学生透过这些沧桑巨变,深刻认识到创新对于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有利于从历史的维度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国家出路的探索问题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提出了不同的富有创新的主张。尤其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代又一代领导人,一个又一个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指引着中国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得到培育。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门课通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到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本门课的逻辑起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不是从本本和经验出发,而是从中国的革命建设的实践出发,通过理论创新更好的指导中国的实践。在同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从不合时宜的习惯、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结合新情况,创新方法和途径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实践上的重大发展和理论上的重大创新。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矛盾,习近平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新思想强调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大学生处于象牙塔内,环境相对封闭,缺少实践机会和创新思维形成的条件。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能更好的领会到创新的内涵,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大学生能早一步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作者简介:杨青利(1973-),男,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本溪 11700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方法创新实践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