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传统工艺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 20:05崔焕焕
百花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承人传统工艺

崔焕焕

摘 要:汉中市有着许多丰富的传统工艺项目,其中,宁强羌族刺绣、汉中藤编技艺、汉中棕制品制作技艺、佛坪竹编技艺、宣纸传统造纸技艺五项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为了有效传承创新,汉中市于2018年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成立了汉中市传统技艺协会。本文主要从近年来汉中市传统工艺振兴情况;汉中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前存在问题;汉中市傳统工艺振兴今后努力方向这三个方面来探索传统工艺的振兴。

关键词:传统工艺;助力扶贫;传承人;工艺产品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积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汉中市有国家级非遗名录6项,省级名录65项、市级名录91项、县级名录350多项;有国家级传承人7名、省级传承人25名、市级传承人67名。其中传统手工技艺类共45项。

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基础,遴选出秦宝宣纸传统造纸技艺、张良庙花木手杖制作技艺、城固架花刺绣、上元观红豆腐度制作技艺、城固土席制作技艺、竹编技艺、神仙豆腐制作技艺、洋县谢村黄酒酿造技艺、汉中棕箱及棕制品制作技艺、藤编技艺、宁强羌族刺绣、龙舞道具制作技艺12项具有一定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助力扶贫的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作为我市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其中,宁强羌族刺绣、汉中藤编技艺、汉中棕制品制作技艺、佛坪竹编技艺、宣纸传统造纸技艺五项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同时,市非遗中心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工艺的振兴,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2018年6月9日,在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成立了汉中市传统技艺协会。协会成立以来,按照章程,规范活动、深度交流、发扬工匠精神,加大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研究、挖掘、推广,对促进我市传统技艺的发展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近年来汉中市传统工艺振兴情况

传统工艺蕴含着汉中先民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45项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宁强麻辣鸡、略阳菜豆腐节节、汉中面皮、汉中绿茶等与汉中人民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产品畅销,市场份额较大,所需从业人员较多,都能有序传承并不断地做大做强。此外,镇巴县秦宝宣纸传统造纸技艺和南郑区藤编技艺已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大,并且已经形成了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助力脱贫,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镇巴县胡氏宣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宣纸厂的基础上续建的,公司占地面积12亩,投入625万元,建成了一套手工宣纸生产线。公司利用所租88户农民的140.5亩土地,给入社的161户社员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等方面进行培训,5年来共培训9次,参培人员达2000余人,每次请专家授课培训,并每天给社员发放50元误工费。由村委抽选最贫困户40户,公司给每户发给困难补助金600元,给50户农民免费供应沼气。就沼气一项年投入扶贫款5万元,公司年投扶贫资金共20万元左右,与32名老弱、贫困家庭、留守闲散人员签订了务工合同,70周岁以上的就占9名,每月能够领取1500元,一日三餐也得到了解决,主要让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5年来,一致受到村民及村镇、县委县政府的好评和认可。时逢收购宣纸材料季节,能给100名农户增收100万元以上。

汉中羌族刺绣是省级非遗项目,该项目传承人王小琴为了将这一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于2015年成立宁强县羌州绣娘有限公司,还注册了“羌州绣娘”商标,这是一个集羌族刺绣文化保护、羌族刺绣设计构图、羌绣服饰生产、绣件饰品加工、羌绣技艺培训等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公司。公司尝试把羌族刺绣工艺等羌文化元素融入服饰、床品、窗帘、鞋帽、手包、桌垫、饰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同时生产加工部分羌绣工艺品,全方位展示羌绣艺术,发扬羌绣文化,传承羌绣技艺。公司先后带动全县6个羌绣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他们提供羌绣技术培训,已培训绣娘600余人,使之成为绣件粗加工的主力军,弥补了农村个体业绣品单一且创新度不高、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低的不足,形成了“公司+学校+合作社+绣娘”的文化产业模式。公司目前解决了4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公司长期就业的问题,带动500余名贫困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南郑藤编也在当地以与合作社联合的方式得到了产业化发展。南郑区良顺藤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并在公司下设了南郑区黄官藤编专业合作社,现有入社农户862户,入社熟练工1200多人。产品主要分为藤编、棕编、扇编三大系列,部分产品已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公司以“加强合作、提升品牌、持续发展、共同致富”为宗旨,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省级非遗项目“汉中藤编技艺”由原来的水井村辐射到周边朝阳、双喜、桂花、五丰等5个村子的864户。今年以来,公司组织开展藤编产业扶贫大会1次,会上对10名表现优秀的藤编专业户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大会现场与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帮扶协议,目前与3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现已开展藤编、扇编专业技能培训3场,免费培训贫困人口15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86人,基本实现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安置并带动了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除此之外,城固上元观红豆腐制作技艺项目注册了国家商标“上元观”牌、“张骞”牌两个红豆腐商标,取得国家专利证书,产品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张良庙花木手杖制作技艺项目保护责任单位留坝县张良庙花木手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现有职工20余人。汉中棕箱及棕制品制作技艺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南郑区高康棕制品专业合作社,自建了150平方米的非遗传习所,70平米的产品展示厅以及120平米的办公场所,现有社员153户247人。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谢村黄酒酿造技艺研究机构,配备专职科学研究发展人员,投入科研专项资金,用以支持谢村黄酒酿造技艺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开发。

二、汉中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非遗传承后继无人

非遗传承基本在民间,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如今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很多非遗项目正在逐渐失去传承的土壤。與此同时,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即便青壮年留守本地,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日渐淡薄。这是非遗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的根本原因。工艺项目的传承保护一般劳动强度大、挣钱少,难以谋生,在传承工作中,许多年轻人处于生活压力和个人经济利益考虑,对项目传承活动不太积极,项目传承人年龄普遍偏高,也致使项目传承后继乏人。

(二)经费不足

我市非遗项目保护经费财政投入很少,同时由于银行贷款难、门槛高、融资成本大,项目贷款难以落实。缺乏资金支持导致一些传统手工技艺成立的公司难以做大做强。如筹划建设的谢村黄酒文化遗产影像博物馆、展览馆、体验馆迄今无法开工建设。镇巴秦宝宣纸为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开发生产新品牌宣纸,但仅此一项技改和配套设备所需资金就短缺近60万元。

(三)缺乏市场拓展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目前有的产品没有销售渠道,难以卖出,制约了传承人的从艺积极性。如城固架花、竹编、汉中棕箱及棕制品、羌族刺绣坚守传统技艺,产品仅能用于装饰和展览。同时,样式老套、手工成本高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三、汉中市传统工艺振兴今后努力方向

(一)积极挖掘文化脱贫中的非遗资源

非遗是文化脱贫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传统的脱贫往往是物质的,物质脱贫容易滋生“等、靠、要”的思想,在传统脱贫的基础上,应该积极进行精神扶贫、文化脱贫,实施“志、智”双扶。而文化脱贫最重要的资源就是非遗。非遗是老祖先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是老祖先的生存智慧,我们要充分挖掘非遗资源,让它们在当代焕发活力。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推广产业扶贫模式,让非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为收徒授艺等传统工艺传习活动提供支持。要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传统工艺传承人群参加培训,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组织优秀传承人开展讲习,扩大传承人群培训面;倡导传承人群主动学习,鼓励同行之间或跨行业切磋互鉴,提高技艺水平,提升再创造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大赛、技能大赛,发现、扶持传统工艺创意人才。

(三)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

积极发挥汉中市传统技艺协会的作用,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传统工艺从业者在自己的作品或产品上署名或使用手作标识,支持发展基于手工劳动、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手工艺。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逐步在我市旅游景点、游客服务中心设立传统工艺产品展示展销场所,集中展示、宣传和推介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

(四)促进社会普及教育

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体验和比赛,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邀请电视、网络媒体等拍摄传统工艺宣传片,促进知识传播、普及和技艺交流,方便大众学习传统工艺知识。积极开展面向社区的传统工艺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增强传统工艺的社会认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建设传统工艺展示、传习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传统工艺的宣传、培训、研讨和交流合作等。

猜你喜欢
传承人传统工艺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数字化保护视野下徽州民歌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研究
阜蒙县蒙古包文化的法律保护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
赣西武宁“打鼓歌”传承人传习基本现状与人才培养对策思考
浅论“非遗”技艺传承中的现场培训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