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阅读找“对象”,让阅读变简单

2021-09-10 22:17汪昌城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对象阅读

摘要:乡镇初级中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太弱。在考试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怎么去答题。不知道怎么开始从哪里入手,答非所问。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觉得在众多问题当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对象。答题的对象是什么?问题在问什么?学生都不能分清楚。就更无从谈起找到中心内容和主旨情感了。那么我们就来谈一谈怎么去找对象。

关键词:对象;阅读;分步

在阅读理解中,有古诗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如何理解这些文章的内容,我认为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找对象。第二、找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还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三,找情感。

一、古诗阅读理解。

古诗的阅读是比较抽象的,下面就以《饮酒》为例: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如何在这首诗中找对象呢?以及如何理解文意?

第一步:找对象。首先看题目,题目中提到的是饮酒,他属于内容,不属于对象。其次看作者,作者是陶渊明,他属于对象,对象是人物,即陶渊明。再次看内容,内容中是否存在对象,即人物。这首诗的内容中不存在人物,而是景物即自然。那么我们就能在诗中找到的对象就是人物,人物就是陶渊明。第二步:找关系。这首诗的关系就是人物对景物,那么就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关系是陶渊明对自然景物的理解。第三步:找情感。情感是喜好什么,不喜好什么。对自然景物的热爱。这三步找到后,结合在一起,就能理解到,陶渊明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知道这些以后再来理解每一个句子。其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二、文言文阅读。

如何对文言进行理解,就以考试说明中初中课本中没有的《列子一则》为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第一步,找对象,人物有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伯牙,一个是钟子期。第二步,找关系,他们之间的联系是琴,一个擅长弹琴,一个擅长听。第三步,找情感,他们是知己。把这三步结合在一起,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由琴联系在一起,伯牙弹什么,钟子期就能听出什么,由此,他们成了志同道合的知己。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初中主要涉及三类文体,一类是记叙类(包括小说、散文),一类是说明文,一类是议论文。在找对象之前,我们应当先分清文体是什么类别的,才能准确的找到对象。记叙类一般的对象是人,有时也有物,说明类的对象有事物和事理,议论类所要找的对象是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记叙类。以课文中阿长与《山海经》选段为例: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第一步,找对象,对象就是阿长。第二步,找关系,阿长懂得很多规矩。第三步,找情感,阿长是一个世俗的人。不难看出,这一部分内容虽多,但内容只有阿长懂得很多规矩,他是一个世俗的人。

(二)、说明类。以《赵州桥》选段为例: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第一步,找对象,对象是赵州桥。第二步,找关系,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美观。第三步,找情感,对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成就的赞叹。那么这部分的内容就可以概括成,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且美观,是中国古代桥梁的代表。

(三)、议论类。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第一步,找对象,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第二步,找关系,一部人失掉,大多没有失去自信。第三步,找情感,对一部分人的讽刺,多挺起中国脊梁人的歌颂。这篇可以就可以这样去概括,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失去自信力的只是那些无能的统治者,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民族的脊梁,通过艰苦的斗争,必定能让中国重新富强起来。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本。

[2]https://baike.so.com/doc/6077776-6290861.html

作者简介:汪昌城(1984.01-),男,白族,云南省兰坪县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及任教学科:现在福贡县鹿马登中学,从事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获奖情况:2013年荣获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福贡县鹿马登中学)

猜你喜欢
对象阅读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超级蚁穴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都懂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