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09-10 00:18徐艳丽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1期
关键词:意识情感教育

徐艳丽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那么学会感恩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题。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在学校,教师应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让感恩教育作为主导,切实把它做到学生心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感恩教育做的扎实有效。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学习感恩的故事、畅谈故事感想,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常问学生:哪些事值得我们感恩呢?有学生说:“我要记住别人曾经给予我的恩惠,在他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有学生说:“父母给予我生命和关爱,我要好好珍惜,用优异的成绩和孝心回报他们。”有学生说:“多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让他们操心,在他们的节日里,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份表达‘感恩’的礼物,并真诚地说‘爸爸妈妈辛苦了’。”

是啊,向别人表达真诚的谢意,是尊敬与礼貌的表达方式,教育学生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以回报,始终将他人的恩惠铭记在心。

同时,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图报,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从而使他们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

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班主任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也需要修剪。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严格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让学生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平日的学校生活中,教师也应该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对学生感恩情感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努力成为学生人格的尊重者。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是教育的重要原则。结合感恩教育,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和学生一同喜怒哀乐,一道共同成长,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谈心,畅谈理想,体味人生,憧憬未来,达到心灵相通。学生从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中,体验到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展现自我的独特才能与价值,从而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朝向自我人生的完美发展,他们就会从心里敬重和爱戴教师。感恩教育就更富有实效性。

努力成为学生情感的共鸣者。教师的情感深处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的健全与完满程度,不仅承载着教育理念的“朝向”,更关系着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命运”。只有教师能够蹲下来看待我们的学生,才能始终如一同我们的学生站在同一情感线上,也才能使师生情感与心灵深处达到最微妙的相互融合与共鸣。爱并不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而且这种爱,让教师成为学生情感的共鸣者,使学生学有榜样。

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从实践层面上讲,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师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的养料,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利用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我国许多传统的节日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如:元宵节、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劳动节等等,因此,学校就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如:重阳节,让学生回忆奶奶一天的时间安排,从中体会到奶奶的辛苦,同时要求学生回家帮奶奶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还去看望其他老人(可以是敬老院或镇里的孤寡老人,也可以是自己的长辈)。教师节,为老师送上一句问候或自己做的礼物。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通过一个个的节日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长辈、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也让学生初步地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回报。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利用班会开展感恩教育。小学生年龄小,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行动也未“习惯化”,可塑性很强,处于教育的最佳时期。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贮备少,其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感性具体的东西容易接受,并能在思想上留下烙印。因此,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如:表演唱感恩的歌曲,诵读感恩的诗歌,替父母算一笔培养孩子的教育成本,讲讲我身边的感恩故事……

从生活细节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去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中明白要对身边的人心存敬意和感恩。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每天向家长问好,为长辈倒茶等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实施感恩教育就是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学生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贏得友谊,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学校必须借助所有可用资源,抓住契机,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付诸实践。学生就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意识情感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台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