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探究

2021-09-10 01:14马励
高考·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策略

摘 要:本文的研究是一门历史学科教学衔接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哲学历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证据、历史解释以及家庭和民族情感五个主要方面的发展。基于核心素养,在加强历史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教育的创新实施,进一步提高了高中生的历史阅读和思考能力。在保证必要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避免简单的重复,减轻师生的教学负担,提高师范教育水平,满足中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素养要求,高中历史所需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水平。研究数据的结果表明,历史研究的核心素养已经渗透到传统的历史教育中,使历史思维活跃,历史素养扎实,实施效果高。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

引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定义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如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历史学科的特征是思维的质量,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这一定义,历史事实证明了学术性核心素养包括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添加“有机组成和包容性”这些要素。“遗憾”领域的核心素养有许多类别。课程标准“知识和能力,过程”、“方法和思维,情感态度”是“分类和价值观”的实验版本,高中课程标准最初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历史证据、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后来修改为“纯历史,时空的概念”,“历史证据、历史诠释解释、家庭和民族情感观点”也是一种分类。以与海外历史素养有关的课程为目的,例如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概念”和“主要过程”,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历史理解”(historical learning)等。不管如何对它进行分类(例如“历史思维”),历史主题素养的本质是相同的,并且如果了解基本特征,就不会为各种分类表达所困扰。历史的本质是什么?学科素养?应该能够“从历史和历史的角度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或者使用自己的历史思想和方法来解决历史或实际问题。历史学科的识字水平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的能力训练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历史素养的程度是由学术能力决定的。”因此,通过能力训练,历史学术的能力被视为历史素养的能力。这是历史学科素养发展的突破点,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1]。

一、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

(一)历史教科书不同

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通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每个部分分为几个学习主题,高中历史教科书基于“模块+主题”方法,而初中历史则复杂且扩展。与初中历史教育的简单故事相比,高中历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使他们从整体上和部分上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建立世界并纠正历史价值。

(二)学习和思考的方式不同

初中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学习经验,并以此来促进历史知识的积累和促进,这改变并改善了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追求逻辑思维的顺序,依靠对历史事实的自我分析和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系统[2]。

二、基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要基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初中和高中历史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大多数学者和老师主张在教室中进行基于教学的渗透过程,以了解如何將核心素养与中学和中学之间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张华棉将课堂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含义相结合,并将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历史证据、历史解释以及家庭和民族情感整合到课堂教育中。他还指出,解决中间问题是最好的方法。高中历史课程的能力目标应该处于同一水平,并且不会出现诸如学期梯度水平或编辑材料差异之类的问题。欧燕珍博士的方法更具体,她建议在课堂上发展学生时间表的概念。这使核心素养变得具体和专业,着重于学生的时空维度概念。邵兰琴认为,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实现初中文化素养与高中文化素养之间的联系。例如,读取初中和高中之间联系的历史数据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对历史数据的阅读的同时,也注重学习学生的历史和发展学习历史的方法。一些学者和老师主张加强课外阅读和特殊教育,例如历史信息的收集,历史信息的处理功能,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3]。林义根认为,应通过促进学生课外历史阅读,培养他们在历史学科中的核心能力,深化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历史教育改革来实施初中和高中学生的历史课程标准。王玉梅教授说,发展历史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且为了提高他们的能力,我们必须注意教授历史主题,在中学和高中,我们必须了解每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建立横向和纵向联系并建立总体概念。

三、基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目标

本文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哲学历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证据、历史解释以及家庭和民族情感五个主要方面的发展。基于核心素养,一方面,在加强历史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传统教育的创新实施,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高中生的历史阅读和思考能力,在确保必要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避免简单的重复,减轻师生的教学负担,提高师范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它需要反映不同层次的能力和要求。初中阶段与高中历史上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要求不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为避免简单的重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初中的历史教育,定量分析表的使用与初中的一般历史风格相矛盾。学校的科目和时间序列,高中模块和科目历史风格。反馈表包含初中和高中的所有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古代世界史、现代世界史、现代现代世界史),寻求突破并迅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教学完美的连接。传统教育的重点是弄清初中和高中历史教育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差异,逐步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五个方面”的渗透。但是,为了克服初中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矛盾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我们将重新审查初中和高中历史教育。因此,本主题的难点在于组织和总结所有初中和高中教科书:中国古代史、现代中国史、现代中国史、古代世界史和世界六大专业。根据各个方面、模块分为现代历史和现代世界历史。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初、高中教科书的差异和重点,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找到并记录初中与高中关系的突破点,以表格数据的形式组织阶段。随后的数据和相应的定量分析反馈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初中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了解初中和高中历史教育的联系和突破,并与核心相结合、实现历史素养,并穿透它。同时总结了宏观历史情况,关键历史事件和关键历史知识的定量操纵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充分理解历史教育和教育,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教育、核心素养和减轻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可以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

四、基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量身定制导言课

好的序言使学生期待学习,因此应当自主推荐课程。在高中的各个阶段,定向指导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解释”指出:“历史教育应为学生奠定基础,要特别注意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理解的方法和概念。”它指出,历史意识和历史观点的学生使用可靠的历史数据,重现历史真相的态度和方法无疑是该课程的重要目标。作者将班级定为“体验班”,并在历史剧《疯狂历史教程》中选择了“岳母刺字”。这种参考是误解和解释的一部分,这种误解和解释已经广泛传播并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追求。这种“古典误解”的解释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即“古典并不总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该程序还使用生动有趣的表演来解释这一论点的基础,并为具有梦境中醒来经验的人提供帮助,从历史的角度寻找作者希望在其中找到的想法和认知方法。

(二)组织教学时应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育法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过程,可以帮助并鼓励教师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不断产生新的认知结构。作为《全民教育》的义务教育版本,《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内容非常“久远”。“历史情节发生的越久远,对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就越难以感知。”因此,作者在初中课本中选择了烽火戏诸侯和玄武门之变。本课基于“为什么戏?指导人们,兄弟相残,人性被疏远了,为什么……”这正在接受教育,有无数的“带来新旧”的例子。基于对新结构的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促使学生了解各种时空框架下的历史变化和连续性[4]。

(三)课堂上组织学生回顾历史细节及思维

在日常课程中,我们通常会注意历史科目的内部逻辑,但会忽略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原因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倾向于从“专家”的高度思考问题,而无意间忽略了学习是从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关于1911年革命过程及其意义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革命过程是1911年革命学说的生命线。它是一种工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实现现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实现学生思想和价值创造的飞跃。在革命的过程中,关于意义的辩论不可避免地是空洞的。关于革命形势的必然性和无奈性,作者补充了以下材料:袁世凱曾在隆裕皇后面前进行发誓:“当然,我是清朝的大臣,我该如何批准共和国!”双方都可以结束战争,否则战争将会武力解决。南方各州独立后,盖塞凯说:“我非常稳定,永远不会滥用革命党。”——西通《辛亥纪事》,张国淦《1911年革命史》。革命形势下,袁世凯的态度如何变化?可以一眼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正处于1911年革命的进程中。它将扮演什么角色?”学生们热情洋溢的眼神只告诉作者这种情节重组和“节点”,基于学习的心理学逻辑的唤醒可以唤起学生关注历史的热情。只有通过这种针灸启发式教育,学生才能逐渐形成一定的历史思想,理解和解释历史[5]。

结束语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应培养学生的专业历史素养。历史学的核心本质是终身进步。为了加强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中课堂地理教育的联系,教师应根据核心历史素养有效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的设计问题,准确把握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根据教室的内容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地质逻辑,增加学生对独立于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力的兴趣,获得特定的思维技能,并使学生获得历史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教学[6]。

参考文献

[1]罗凯.时空观念素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2019.101-103

[2]孔云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实践策略[D].65-66

[3]黄燕、李谨文.关注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00(004):47-51.

[4]莫林.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的解决方式探究[J].高中生学习,2018(3):292-292.

[5]李腾飞.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2018.116-118

[6]陈兰花.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000(030):212.

作者简介:马励;出生年月:198905;性别:男;民族:保安族;籍贯:甘肃;职务/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历史;单位全名: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