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价值评析

2021-09-12 06:31夏立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线片三维重建股骨

夏立砚

(沭阳县中心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影像科 江苏 宿迁 2236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好发于老年人,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当前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复位是首选的一种方法,因为术前往往行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结构和分期评估,容易因为过于重视内固定物的位置而没有考虑到骨折端解剖复位的重要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检查因为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因此,本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X线组患者年龄41~80岁,平均(60.3±10.4)岁,其中30例为女性、15例为男性,损伤原因:15例为车祸、20例为摔伤、10例为其他;CT组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60.5±10.5)岁,其中33例为女性、12例为男性,损伤原因:16例为车祸、21例为摔伤、8例为其他。两组的损伤原因、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CT组 CT组术前、术后均行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选择西门子64层螺旋CT机,设置参数,其中滤波函数为SB,层厚为0.75 mm,电流为100 mA,电压为120 kV,采用高清扫描模式,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伸直健侧下肢,从髂前上棘开始扫描,直到股骨中段结节,然后在AVW工作站中对股骨粗隆间进行三维成像,通过多平面重建(MPR)窗口进行横断面、矢状位以及冠状位成像,对股骨近端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将三维重建图像作为基本依据,对骨骼三维几何解剖形态模型进行构建,明确股骨解剖轴线,并且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PFNA)中进行解剖复位。术后再次行CT扫描,确定解剖复位是否满意,并且对手术复位效果进行评估。

1.2.2 X线组 X线组术前行X线片检查,选择西门子数字X线(DR)机,拍摄正位片,将X线片作为基本依据,明确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期,然后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治疗。同时,术后给予患者CT三维重建,对手术复位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与CT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由2名及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负责阅片,测量术后CT三维重建数据,并且对两组患者的颈干角(NSA)复位程度、股骨颈前倾角(FNAA)、股骨截面位移面积与同一部位正常截面积之比以及股骨横截面面积(CSA)进行对比。同时,比较和观察两组术后短期内固定稳定性、卧床时间,并且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骨不连、骨折再移位、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由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以(± 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骨折复位效果对比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X线组相比,CT组的FNAA、股骨截面位移面积与同一部位正常截面积之比以及NSA值均较低,且CSA值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s)

?

2.2 两组术后卧床时间比较

CT组的术后卧床时间为(6.2±1.2)周,短于X线组的(8.8±1.4)周,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近期、远期效果对比

CT组的远期固定稳定率为100.0%(45/45),而X线组则为95.56%(43/4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CT组和X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1/45)、13.33%(6/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髋部骨皮质逐渐变薄,再加上绝经期妇女和老年人骨脆性增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在碰撞或摔倒等外力作用下,则会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2]。当前临床上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是首选的一种方法,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PFNA等,有诸多研究报道表明,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骨折和切口愈合时间缩短,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且术后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3]。但是当前大部分临床骨科医生往往只根据X线片来对股骨粗隆骨折分型进行主观判断,不利于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并且髋关节作为人体最稳定且最大的一个关节,其具有功能复杂、解剖结构特殊等特点[4]。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往往以内固定物位置为主,而不重视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并且当前普遍认为,粗隆间骨折端具有较好的血运,即使达不到解剖复位,依然可以愈合。有文献报道,因为股骨粗隆处于承重传导力的转折位置,一方面骨折解剖复位对及时回复骨折端的稳定性和骨折复位愈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对术后远期内固定物取出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5]。有研究发现,在股骨粗隆骨折术中,在重视内固定物位置的基础上,加强解剖复位,能够使术后发生内固定断裂或松动、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从而提高内固定治疗效果[6]。

X线片检查作为一种二维成像,在显示图像时,股骨粗隆间骨质的重叠影往往会对临床医师的准确评估和判断产生直接影响,并且髋部外伤后,因为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在检查的过程中,无法保持标准的患肢体位,尤其是粗隆间前方骨质可遮挡后方脊部,无法对后方粗隆脊骨折线及位移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不能准确判断骨折块分布、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具体表现情况,从而影响手法解剖复位[7]。而在螺旋CT检查中,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将骨折块大小、位置、骨折线走形以及骨折线类型清晰显示出来,能够对各个碎裂骨折块的位移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多角度、任意平面的重建观察,一方面能够弥补X线平片检查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还能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固定器械提供帮助,使手术复位效果提高,使术后失败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组的NSA、FNAA值均小于X线组(P<0.05),同一部位正常截面积之比、NSA以及FNAA等残留偏差能够将粗隆间骨折残留位移客观反映出来,并且可以对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说明在CT三维重建指导下,可以获得较好的解剖复位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与X线片相比,术前行CT三维重建能够为术中解剖复位提供帮助,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内固定效果,还能预防术后并发症,使卧床时间缩短,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线片三维重建股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两种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干假体周围骨折翻修术后再发骨折1例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口腔X线片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