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故事画与插画的教育性比较研究

2021-09-12 18:59庞润昕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敦煌壁画故事插画

庞润昕

摘要:如今,插画作为一种令人熟知的绘画形式,在大大小小的书本和展览中,以出色的颜色构成形式及创意迅速地抓住人们的眼球。而始建于十六国和北魏时期的敦煌,在隋朝时期出现了经变画,作为故事画的一种类型,经变画叙述“神灵”故事的绘画方式。内容情节丰富曲折,与现代插画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笔者选择对群众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的影响的故事壁画作品,及插画中的教育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插画;敦煌壁画;经变图;佛教;教育;故事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9-0079-02

插画在西方早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凝练的文学色彩而深受重视,但始终未形成主流插画在英文中称为“illustration”,为“照亮、明亮”等意义,其源于拉丁文的“illustraio”。插画师将故事情节以文字语言成为视觉语言,起到说明、阐释,甚至延伸其意义的作用。其出现在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游戏场景、广告、漫画、绘本中,由于现代数字媒体的发展及现代媒材的创造及综合运用,增添了许多插画的未知可能性。

壁畫作为一种人类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之一,其以绘制在墙面的艺术形式著称,我国的敦煌莫高窟及芮城永乐宫都存留这种辉煌的绘画成就。这种壁画形式提供着历朝历代中重要的史实资料,能让后世人对其时代的风俗文化窥知一二,早期壁画作品也包含相关佛教历史题材的描绘、民间小说、文学名著的视觉符号语言的表现。

1敦煌壁画及现代插画选取的教育意义题材例证

1.1莫高窟故事画

宗教作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手段,教化人民,巩固统治,因此,敦煌壁画以佛教为主题,受到历代统治的尊重,并且历代对其进行建设。敦煌壁画风格还受到了西域风格影响,其内容展示了佛教绘画中的万佛朝宗、说法图、世人苦难等故事……

1.1.1《鹿王本生图》

《鹿王本生图》于莫高窟的257窟,传释伽牟尼为印度的王子,体民间之苦,出家修行,其前生为九色鹿王。善恶终有报的故事传递着佛教“向善”的理念。

此图采用红色的背景,石青、墨黑、赭石,胭脂、胡粉等颜料勾勒出栩栩如生的故事画,设色鲜明,一目了然。而现代插图中也经常可见对比强烈的大面积的颜色构成,在包豪斯建立课程时就有色彩构成学,色彩的构成无论在绘画还是设计中都属于第一感官直觉,甚至可以决定作品的好坏。

此时期的故事画一般采用长卷形式徐徐展开,《鹿王本生图》存在着时间的一维性,一个故事接连一个故事的叙述方式,构图上面存有魏晋时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是此时期以山水画作为人物故事画背景的顾恺之画作中的特点,《洛神赋图》为其例。

这样的长卷形式的故事画给了插画艺术许多启示,如何碾揉故事的情节于一图上,也是需要完善的构图和设色的研究。要以这种直观的方式体现宗教的故事情节,并起到教化作用,采用的颜色和构图也需要宗教艺术的氛围,平铺直叙的构图方式如今看来并未有创新,但是在当时年代看来已经相当具有先进的观念了。艺术能够起到辅助宗教或政治的作用,魏晋时期崇仙道思想,信仰万物有灵,而鹿王本生图作为壁画作品中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封建统治者和宗教起到了教化群众的意义[1]。

1.1.2五百强盗成佛图

五百强盗成佛图于莫高窟的285窟中,建于西魏,画面的配色赭石、石青、石绿、胡粉、墨黑、藤黄,构图简洁流畅,其理念为教化、禅修、戒律,故事内容为有五百强盗于印度兴风作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被国王捕获,挖去双眼放归山林,经历了疾苦的强盗们后被释伽牟尼所赦免,五百强盗因此皈依佛门。其目的为了宣传佛教“清净”的精神境界[2]。

1.1.3尸毗王割肉救鸽

北魏年间,在莫高窟254窟西侧,留存至今的壁画讲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帝释天和毗首羯摩为了考验尸毗王的是否具有普度众生的精神,有一天他们化作慌忙逃生的鸽子和饥饿捕食的老鹰,飞入了尸毗王宫内,尸毗王所见立即将鸽子保护起来,但因此老鹰又即将饿死,因此他为了不再杀生,将自己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最后他将整个人奉上,刚及鸽子的重量。最后他经过了考验,天上洒下花瓣,身体完好如初。整个故事讲述着“仁”的佛教思想。

壁画年久斑驳,色彩依旧亮丽,画面围绕着尸毗王的故事展开,左右上角设两位飞天,飞天下是群臣和王后,王后抱着尸毗王的右膝,阻止其继续割肉。故事的主题大慈悲心、感怀众生、众生平等的含义。

1.1.4伏羲女娲

285窟女娲造人、补天,伏羲观自然规律,创八卦,二者皆是在中国神话里福佑社稷的神仙。伏羲女娲的故事象征着“包容万物”的精神,伏羲代表着“自然秩序”,是文明的灯火,带领矇昧的先民跨入文明秩序的生活;女娲象征“大地”,创生命万物,宇宙失序时,奋力拯救,伏羲女娲的故事的教育意义在于宣扬勤劳拼搏的进取精神。中华的文明的立业根基在于勤劳勇敢,中国的农业始于新石器时代的黄河、长江流域,汉代的铁犁、深探钻井、播种机,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生产量,这些都是我国人民勤劳智慧的产物。虽然说古老的神话能够给人民带来一定的精神力量的促进作用,但最大的影响还是生产发展的需要,只有满足了一定的生产生活的需要,才能发展文化艺术,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求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因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壁画的出现,是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求后,所产生的精神需求。

1.2插画

1.2.1宗教隐喻

前拉斐尔派的画家罗塞蒂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妖精市集》绘制插画,节选《妖精市集》中的诗句:“他们齐声答道:‘你头上的黄金有许许多多,用一卷金发买我们的水果!她剪下贵重的金发一束,她落下一滴眼泪赛过珍珠,然后就吮吸他们的水果——又圆又胀,鲜艳漂亮。果汁迸流……她把这神秘果园里生长的水果吮呀,吮呀,吮个不住;直吮到嘴唇都痛了,才把吸空了的果皮抛弃,只把一颗果核收藏。当她一人回到家里,她已不知是天黑还是天亮。”(飞白译)其隐含着宗教性的寓言,采用圣经中的禁果的素材,运用在此寓言诗中讽喻了情欲的诱惑,告诫人们要抵制欲望的侵蚀。

这种诗篇与绘画的融合,并存在一定的教育含义的寓言故事,人们可以通过可感的形象领悟好品德在人生的重要性。

1.2.2寓言故事

夏尔丹所绘的《拉封丹寓言》,画面埋藏着人生讽刺,画面下方是一个狮子,用一双智者的眼神看着画面外的我们,由于年迈而威望渐失,画面中有面对想饱餐一顿的狼,踢其一脚的驴子,羊和牛来看笑话,引发深刻的人生思考。对于夏加尔而言,他更关注人性中的挣扎与冲突。

1.2.3海报

海报中不仅蕴含着整个电影或文学作品的故事,还表达着作者的思考。如宫崎骏的电影,《龙猫》的中国版的海报,由黄海设计,电影的主角奔跑在稻田的波浪中,这个“稻田”是龙猫的肚子,龙猫在动画中是“大自然”的形象,隐喻了大自然给予我们无条件的帮助和爱,引发了思考,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除此之外,海报还传达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千与千寻》的海报设计依旧是寓意深远,代表了初心及成长,留存一颗赤子之心,对世界充满关怀与爱,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奋进的精神。

2培养审美、促进美育

插画如今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普及教育的辅助材料,无论作画或观赏的便宜性十分高,在书籍中常常可见,一般作画尺幅不大,数媒科技的发展下,发展了许多在科技上的绘画方式,传统绘制在插画中很常见的有:水墨、粉笔、油画、粉彩、铅笔、刺绣、布艺等,在看到优秀的插画作品时生出强烈渴望了解故事情节的心情,因此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同时也起到了美育的作用。而莫高窟壁画更多的是作为皇权或者是信仰的性质,统治者崇佛,民众同样的崇尚今生的修行,绘制壁画,雕刻佛像都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壁画中浓烈纯真的信仰,和插画中都同样具备个性彰显,只不过在一千多年前,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绘画形式较为单一,但绘画内容丰富多彩,采用浪漫主义的方式去绘制,壁画也使得丝绸之路上的这个明珠熠熠生辉,朝圣者络绎不绝,因此,敦煌壁画也能起到一定意义的教育意义,不仅可以从文字角度了解佛经,也可以从绘画的侧面去体悟佛经故事,而佛教中更多的是“仁善”的思想,使人们不知不觉得到审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

综上所述,无论是插画或者是壁画,其背后凝练着故事的语言,因此,如何在绘画中讲好一个故事是故事画的关键,笔者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宗教经典而设计的插画或壁画,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群众,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王宏建的《艺术概论》中叙述艺术审美的教育意义:“艺术不但有理性的认识,感性的魅力,而且在反应、描写人类、自然、人生等方面的内容时,还具有全面、具体的性质。也就是说,在艺术作品中,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個领域能相互关联呈现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绘画作品冲击力的设色和构图上使得人们充满了观赏的乐趣,因而会进行背后思想的了解,文学作品中“仁”“善”等积极的观念的引导,进一步的起到“美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2]王惠民.敦煌佛教图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敦煌壁画故事插画
插画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从反弹琵琶伎乐看敦煌壁画人物在现代工笔人物绘画中的借鉴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浅析敦煌壁画艺术价值体现
何籽❘插画
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