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1-09-12 04:22闫冰郭丽平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思政建设

闫冰 郭丽平

【摘 要】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指导、缺乏思政意识和融入技巧、缺乏相互交流和课后反思等问题,提出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思政元素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课程隐性教育与思政显性教育有效结合;课程理念与创新思维系统整合。阐述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结合时代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讲好专业故事,融入价值观念;注重教学设计,体现思政主题;立足民族文化,延伸思政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思政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79-03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

(一)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指导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大致分为三大类:学前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学前教育专业课、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保健学、钢琴、舞蹈、绘画、手工等数十门课程。学前教育专业课有其自身特点,“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这些课程,需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有效指导。然而,在对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访谈中发现,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有关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规划和指导尚有不足。在问到“你们院系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等整体规划性指导文件吗”时,访问对象一致表示没有相关方面的规划设计和指导意见。有访谈对象表示,其所属部门曾集中研讨过“课程思政”,有访谈对象表示,集中学习过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当问到“你们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开展过专门培训或邀请权威专家指导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吗”时,访谈对象普遍反映没有开展过此类活动。有访谈对象表示,听过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怎么做,如外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等。也有访谈对象表示,学校组织过“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但是培训内容较宽泛,缺乏针对性。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顶层设计和针对性指导还不够。

(二)缺乏思政意识和融入技巧

课题组分别走进部分学前教育一线教师的课堂听课,发现一些教师缺乏融入“课程思政”意识和技巧。比如,一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教授师范生演奏《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遲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儿歌。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教授过程中强调让学生注意节奏,把握旋律音准以及感受正确发声方法运用等。当然,作为一堂音乐课,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该儿歌所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理念没有充分展现出来,一个是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个是热爱劳动,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这两点被音乐教师忽略了,没有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只是音乐机理和技巧,上课内容没有“课程思政”的元素。另一位美术教师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她教授学生画一幅有蓝天、白云、阳光、向日葵、花儿、鸟儿、草地、森林等素材的作品,这本来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等,但是该教师整个课堂所给学生传达的就是如何勾画线条,如何配色,等等,“课程思政”不见踪影。课后笔者与这两位教师进行了交谈,两位教师均表示不知道“课程思政”该如何融入,该什么时候融入。这说明他们在教学设计时缺乏“课程思政”意识,在实践中又缺乏融入“课程思政”的技巧。

(三)缺乏相互交流和课后反思

课题组围绕“课程思政”对学前教育专业一线教师进行了访谈,当问到“你们平时上课会与思政课专任教师交流吗”时,访谈对象普遍表示几乎没有,有访谈对象表示学前教育专业平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联系并不多,主要是大家认为,两者从学科角度上讲差异较大。当问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之间会集体讨论、交流分享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吗”时,访谈对象表示也很少交流课程思政话题。有访谈对象表示,不同学科教研室成员会集中备课、磨课,但是大家多是从专业角度讨论如何上好一堂课,围绕“课程思政”这个话题的备课交流很少。当问到“你们在课后教学反思中会有意识地考虑课程思政吗”时,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回答没有考虑,小部分教师回答有考虑,但是不会作为教学反思的重点。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建立两者的关系。“思政课程”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的课程,所教授的是思想政治理论兼有思想政治的实践活动,这是它的主体,也是主要任务。就学前教育专业来讲,“课程思政”是挖掘学前教育中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潜在思政教育资源,是对学前教育各门课程立德树人任务的不断发掘。两者的联系是思政课上讲理论,需要在学前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印证、浸润、濡染。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有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它们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是统一的。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无论是集体备课交流中,还是在课后反思中,都应该考虑“课程思政”这个主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有“课程思政”意识,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塑造学生品格,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各门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要把握好分寸。

(一)思政元素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门课程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正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度量,并非要削弱学科专业知识,也不是把每堂课上成思政课,更不是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讲授马列经典原著选读,而是要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元素,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培养等有机融入课程中。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色,结合专业育人目标,着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激励学生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二)课程隐性教育与思政显性教育有效结合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差异。坚持显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形态,而坚持隐性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基本形态。实践中要坚持思政显性与课程隐性有机统一。“课程思政”要注重思想引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探索、幼儿教育与国家发展、人生目标、价值实现相结合,让学生认清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依存,幼儿教育事业与国家未来、民族兴旺息息相关。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积极探索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常态化交流机制,从学前教育各门课程所涉专业、行业、职业、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学前教育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课程思政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整体考虑,立足于构绘大思政格局,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学前教育各门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使显性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

(三)课程理念与创新思维系统整合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目的是实现立德树人。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以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有创新思维,要具有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站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高度看待其所从事的学前教育事业。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系统地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课程理念与创新思维系统整合,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以提高幼教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

(一)结合时代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每一门课都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这些思政元素多是隐性存在,需要挖掘。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就学前教育专业来讲,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要结合时代特征,建立起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比如,在教授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点时,可以导入当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导学生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珍爱生命从讲究卫生做起。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唱红歌,挖掘红歌背后的历史,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爱国爱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手工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富有象征意义的手工作品,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嫦娥号登月探测器、高铁、天安门等手工品,在制作过程中除了注重以劳育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激励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此外,还可以将国内外时政新闻等融入课程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二)讲好专业故事,融入价值观念

每个专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先进的人物。学前教育专业在发展的历程中也有一大批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可以有机融入课堂。比如,幼儿师范教育的先驱张雪门就是一个代表。张雪门是中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教育,在抗战年代条件极端恶劣、生活极端困难甚至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四处奔波办学,正如他办学期间流传至今的校歌所言:“生活兮教育,我们生命唯一之伴侣,为汝勤力,不分旦夕,为汝驰驱,不顾险夷,人生意义在利他,他利己亦利,生活兮教育。”张雪门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幼儿教师骨干,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晚年,他尽管几乎双目失明,身体瘫痪,仍然奋笔疾书,为学前教育留下上百万字的著作。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把张雪门的事迹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热爱幼教事业、艰苦奋斗的精神。除了张雪门还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如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等,他们都有对幼儿的一颗爱心以及奉献幼儿教育的专业精神,而这恰恰是作为学前教育师范生不可或缺的。应该把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融入学前教育不同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将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注重教学设计,体现思政主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这类活动有助于学前儿童获得最基本的科学知识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因此,一般学前教育专业都会开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引导学生掌握开展活动的技能,学生在活动设计时就要体现“课程思政”这个主题,只有学生获得了价值引领,将来在其实践教学中才能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这里笔者以一节“手工制作环保袋”教学活动设计为例。首先,在设计教学目标上要体现“课程思政”的元素。该手工活动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袋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环保袋之所以环保的原理。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制作环保袋的步骤、技巧和方法,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动手完成一个环保袋作品。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在教学目标上就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其次,在设计教学内容上体现“课程思政”。选择手工制作环保袋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选材、用料、设计等都要体现环保理念,这样就把生态文明教育浸润其中,潜移默化。第三,活动开展中融入“课程思政”。在制作环保袋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忘记带工具、材料,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要团结互助,相互分享制作材料;同时,激发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创新的意识。最后,活动总结中体现“课程思政”。教师对学生制作各式各样的环保袋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要求学生把环保袋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倡议家庭总动员,增强环保意识,使用环保袋,把环境保护体现在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建立健康绿色生活方式。

(四)立足民族文化,延伸思政教育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借助当地特色文化,进而延伸思政教育。比如,壯族嘹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广西平果、田东、马山、大化、武鸣等地区,对当地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来说,在舞蹈、音乐等教学中可以有机融入嘹歌,引导学生体验灿烂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又如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三月三”,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可以根据课程特点有机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体现“课程思政”理念。音乐教师可以从“三月三”的山歌中挖掘劳动人民勤劳、善良、勇敢等元素,拉近学生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美术课教师可以挖掘“三月三”节日活动中展示的民族服饰、民族小工艺品等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手工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美食,体验民族美食文化,增强多元一体的民族认同感。幼儿园环境创设课教师可以把“三月三”传统节日中的各种文化元素,有机融入环境创设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游戏课程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加入“三月三”节日活动元素或者创新“三月三”节日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总之,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明晰学前教育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在实践中做到结合时代特点,挖掘思政元素,讲好专业故事,融入价值观念,注重教学设计,体现思政主题,立足民族文化,延伸思政教育,深化学前教育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进而实现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沈壮海.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理解和推进课程思政[J].教育研究,2020(9).

[2]张文军,刘洪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9年校级教学改革专项委托课题“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GXYZJGZX2019C16)

【作者简介】闫 冰(1986— ),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郭丽平(1985— ),女,汉族,广西武宣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龚维玲)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课程思政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