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制度困境与政策选择

2021-09-13 02:23黄快生
社会科学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妇女战略

黄快生

(湖南女子学院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乡村振兴战略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这是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整体布局和长远谋划。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等内容,从国家层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和详细安排。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教授指出,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物质资源的多寡[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否愿意参与社会劳动的判断标准是劳动能否创造价值以及价值归谁所有。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讲话精神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动因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根本宗旨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理论和现实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发动人民群众,也能够发动人民群众。作为人民群众重要组成部分的妇女目前约占我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据调查,留在广大乡村且有劳动能力的妇女超过了乡村现有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强调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解决乡村劳动力短缺的需要,也是促进妇女自身发展,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质量与效果的需要。

一、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力分析

(一)思想文化动力——妇女同胞参与的内生力

正确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会形成一种软动力,通过隐形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展现[3],不断指引着人们的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人们的行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1.崇高的理想指引

每个人都有憧憬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也是人类崇高理想的表征。古希腊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得到了佐证。柏拉图的回答“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认为人应该是正义的人,人在崇高理想的追求上应该无限接近正义本身,即正义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更直接,他认为人应该是这样的一种人,他或她在沉思的生活中追求幸福[4]。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基于崇高理想的正义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崇高理想的中国化表达形式之一,是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三农”问题长期思考中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性表达。在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广大妇女一直有着追求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一直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语境下的社会建设。

2.丰裕的人力资本武装

据统计,2017年,女童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分别达到46.5%和46.4%;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7.7%,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已达50.9%,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已达52.5%,女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的比例已达48.4%。

表1 各级教育阶段在校女生的比例

针对湖南长沙、益阳、邵阳等15所乡镇中学男女生学习情况的统计表明,女生平均成绩①女生平均成绩是女生总成绩/女生总人数。高出男生平均成绩②男生平均成绩是男生总成绩/男生总人数。5.2分;班级前20名人数,女生比男生平均多了4.6个;参加县级及以上各种比赛或竞赛获奖人数,女生比男生平均多了1.4个;考上普通高中(含重点高中)的比例,女生为51.6%,男生为48.4%,女生比男生高出3.2个百分点;违纪(三个学年通报批评及以上)比例,剔除掉同一位同学多次违纪的情况,女生为1.2%,男生为4.5%,女生比男生低了3.3个百分点。

针对湖南长沙、益阳、邵阳等22个村参加免费农业知识、技能培训情况的人数统计表明,每班女性平均参与人数为25人,男性平均参与人数为17人,女性比男性多了8人,女性占比59.52%;抽查每班认真听课女性平均人数为21人,男性平均人数为12人,女性比男性多了9人,女性占比63.63%;访谈两次课后复习的女性人数为11人,男性人数为5人,女性比男性多了6人,女性占比68.75%;在农业经营实践中,积极通过微信、QQ、电话等手段向授课老师请教的女性平均人数为12人,男性的平均人数为4人,女性比男性多了8人,女性占比75%。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妇女积极参加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知识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越来越丰裕。从狭义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带来价值的资本;从广义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是一种引导人的行为的精神文化,可以说丰裕的人力资本是优秀的文化。

崇高理想与丰裕人力资本这种软动力将会成为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力,促使她们的行动朝着既定方向和目标前进。

(二)利益动力[3]——妇女同胞参与的根本激励

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目标的实现必然引起农村产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模式的变化;“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必然引起村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及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改变;“乡风文明”目标的实现必然引起乡风的转变,促进积极的、向善的、放大了的乡村文化的形成;“治理有效”必然引起乡村治理模式的改变,将会形成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5]的治理模式;“生活富裕”必然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加注重农民多元化需求的满足和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同步提升[6]。这五个目标实现引起的转变,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

不管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对这些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利益动力,这种利益动力是对妇女的根本激励。

(三)治理动力——妇女同胞参与的外部保证

1.要素非农化[7]

要素非农化主要包括人力资本非农化和土地资源非农化。人力资本非农化主要表现为:第一随着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人力资本含量较高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进城上班仍然是就业的首选[8],乡村人口逐渐减少,乡村空心化日益明显[7];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战略行动,在中国广大乡村,这方面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比较少;第三,人口老龄化。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乡村60岁以上人口约1.21亿人。第四,离农倾向很明显。现在乡村青少年很少从事农业生产,也不知道农历节气,离农倾向日趋明显。针对湖南长沙、益阳、邵阳等22个村360名16-25岁男性青年的调查表明,就农业生产而言,有306名青年完全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35名青年偶尔从事过农业生产,19名青年从事过农业生产;就农历24节气的了解程度而言,有312名青年完全不知道小满、芒种、夏至、寒露、霜降等农业24节气,36名青年知道部分节气,只有12名青年完全知道24节气(见图 1、图 2)。

图1 16-25岁青少年从事农业生产情况

图2 16-25岁青少年对24节气的知晓情况

土地资源非农化[9]主要表现为:第一,在高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吞噬了大量的良田沃土[7],使得一些乡村有工业化的假象;第二,绝大部分乡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机械化、自动化农业设备广泛应用,纯体力劳动减少。

2.乡村文化虚无化

随着市场经济功利观念的深化,乡风的淳朴性受到冲击,民间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开始淡化[10]。乡村传统的耕读文明日渐式微,乡风文明的根基出现动摇,使得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多数乡村家庭不知周公旦的《诫伯禽书》、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包拯的《包拯家训》[11]为何物,家族成员长期恪守的家训、坚守的家规被现实压力所碾压。

在巨大的社会治理压力下,为尽力避免或缓解乡村矛盾和冲突,相关政府部门指导成立乡村内部调解委员会,采取协商、调解等自力方式加以解决。由于妇女一般具有吃苦耐劳、热情细心、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和亲和力强、善于交流等优势,为她们作为调解员参加乡村内部调解委员会协助解决基层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形成一种治理动力,这种动力将成为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外部保证,使得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于现实语境下有所想、有所动、有所为和有所果。

二、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阻力分析

(一)思想与战略阻力——妇女参与的精神限制

1.思想观念阻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妇联组织的努力下,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越来越好、机会越来越多。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以“男强女弱”为核心的“男权”主义文化和“从夫居”的传统婚居观念[12]等传统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仍然受到制约。以“男强女弱”为核心的“男权”主义文化所决定的性别秩序是阻碍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原因;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基础上的性别劳动分工[13]是阻碍妇女同胞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原因;“从夫居”的传统婚居观念要求妇女结婚后参与到夫家人际关系圈子而导致原有部分社会资本的断裂是阻碍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这些传统社会思想观念构成了广大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阻力,形成一种精神限制,使得她们参与机会减少、参与范围变窄、话语权减弱。

2.战略阻力

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许多地方政府设计了地方乡村振兴战略框架等,但一定程度上存在战略雷同、理念和实施措施与农村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战略问题就是方向和目标问题。就广大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如果战略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方向和目标出现问题,可能引起前进方向偏离和执行目标模糊,形成一种巨大的战略阻力,造成一种精神限制。

(二)环境阻力——妇女参与的资源限制

除了需要项目、资金、政策等支持之外,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治安环境、基础设施环境、乡风环境等。如乡村土壤、水源污染和水源不够,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乡村互联网环境建设滞后、天网工程覆盖面小和基层警力不够,农村治安环境存在隐患;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但许多农村公路设计不合理、宽度不够、毁损严重;农民和乡镇干部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先进性不够,导致相关项目、相关政策设计长远性考虑不够。环境问题不解决,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阻力将会产生,资源限制将一直存在,参与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工作效果就会打折扣。

(三)政策阻力——妇女参与的制度限制

妇女同胞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受到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政策限制。根据现有政策,农村妇女同胞获得土地、住房等各种资源的途径主要是婚姻关系,也就是说在原居住地,妇女结婚出嫁之后,土地承租权被收回、住房不再拥有;到夫家之后,土地承包权早已确权、房屋产权已经明确。对于妇女而言,土地承包权和房屋产权就变成了“真实的谎言”。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丧失。第二,政策过时。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农村建设任务之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靶向点很明确,主要针对新农村建设。由于现在农村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农村建设任务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范围不一样、建设目标不同,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显得过时了。各地虽有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但新的政策还没有完全形成。第三,政策缺失。据调查,就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各地政府基本上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这样导致无据可依。政策限制、过时和缺失,对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一种政策阻力,实质是一种制度限制。

三、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风险防范

(一)防范过度行政化[14]

要防止超越现实基础,不充分考虑现实条件的约束,单纯利用行政手段对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标准、下指标、分任务、提要求、限时间[15],追求短期速效,或者简单化地采用熟悉的老思路和旧方法,统一进度、统一推进,过分热衷于不计成本地塑造典型,打造样板[15]。因此,要特别注意防范过度行政化。

(二)防止过度形式化[14]

各级政府在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防止参与产业发展就是参与拓展农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时身影无所不在;要防止参与生态宜居构建就是妇女参与修路建房与男性一个样;要防止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就是广大妇女敲锣打鼓歌声飘扬;要防止参与乡村治理就是开会作报告有广大妇女掌声报;要防止参与生活改善就是对广大妇女给钱给物大家哈哈笑。这些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形式化活动将不仅违背党中央、国务院的初衷,也会劳民伤财,最终影响妇女参与积极性和实施效果。

(三)防范过度外部化[14]

就现实来看,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全依靠村民自治组织或者妇女自觉来推进,速度慢,差异大;完全依靠政府机构或妇联组织推动人手有限、时间不够,参与不充分。大量实践证明,合理引入一些外部机构组织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有巨大资源激活效应[16]。但对外部机构组织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有标准、有要求和适当管控,防止某些外部机构组织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挂羊头卖狗肉”,损害妇女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低价剥夺乡村稀缺资源[7]。

四、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设计

(一)政治参与

1.参与政策制度设计和落实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城乡融合为基本手段的重大战略选择,实现城乡之间发展要素的平等交流,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平等覆盖[7]。要实现上述要求,必须有政策指导与制度保驾护航。妇女通过进入村委会或其他相关议事机构,知晓村庄的基本信息,参与制订和落实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的政策制度,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等事项;参加创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以及选择经营领域和经营模式,参与沟通协调乡村内外关系;参加乡村调解自治委员会,利用性别、语言和沟通优势,成为乡村纠纷调解的核心力量,改变妇女主体性地位“虚置化”[17]的状况;努力参选和当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乡、村两级妇联执委,利用妇联组织等各类平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议、表达诉求。

2.发起和参与乡村女性社团[18]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乡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增多,由于这些组织成员有相同或相似的利益诉求,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湖南长沙、益阳、邵阳等22个村256位女性的调查发现,目前已有的乡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近85%的成员为男性,女性很少。为从政治上让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女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围绕乡村文化传承、乡村“五治”、美丽庭院建设等活动,选择和支持乡村一些女性能人或热心村庄公益事业的妇女发起和组建乡村文艺队、巡查督导团、志愿服务队、邻里互助团等女性社团,通过这种组织协助村支两委和村、乡镇妇联,以女性喜好的方式调动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种活动,提升村庄女性社团的关注度、认同度、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吸纳其他女性的参与。一方面可以利用组织平台改变妇女原子化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组织平台集思广益、抱团行事、集体发声。

(二)经济参与

1.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随着乡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农业经营逐步深化、乡村环境更加秀美、乡村文化活动逐渐复兴、乡村“养老难”问题日益显现、小孩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催生出农业经营、乡村旅游、健康养老、托幼服务和教育文化等乡村创新创业机会,相关部门可以举办乡村妇女创客培训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妇女充分利用已经出现的机会和自身已有的知识和资源,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互联网+”中实现创业。

2.参与乡村产业重立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重组

不管是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的经典观点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工作便是推进并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19]。产业兴旺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20]。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是乡村产业重立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重组。妇女参与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根据掌握的当地乡村实际情况,就减少农产品过剩、引导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第二,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引进工商业资本投入农业现代化经营,引入企业能人扎根农村,加速乡村产业重立;第三,积极学习有关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知识,促进科技意识、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升,为积极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制作、加工业等创造了条件[21]。

(三)文化参与

在这里文化参与主要是指妇女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遏制陈规陋习,发现和培育人才,大力开展文艺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第一,自觉恪守家风家训,坚决反对重男轻女、家庭暴力和铺张浪费,积极引入先进文化,发挥她们在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中的正面引导作用。第二,积极发现和培育乡风文明的女性“代言人”,带头挖掘乡村文化优秀内核,增强乡村文化价值认同;第三,利用妇联组织,聘请专业人士,指导或者构建乡土剧目,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22]。第四,开展妇女文艺特长调研,培育文艺骨干,开展文艺培训,组建文艺团队,积极举办接地气、聚人气乡村文艺活动,传播新风尚,倡导新文明。第五,村委要摸清“家底”,掌握妇女文化状况,遴选文化程度高、热心参与的妇女,打造说唱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庭,持续开展读、说、传、写、帮等活动,注重家庭、倡导家教、营造家风[23],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2.培育“好媳妇”,以好家风带动好乡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第一,典型带动示范。通过好媳妇的榜样力量不断激发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将道德教化深入人心[24]。第二,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活动[25]。发动妇女,通过征集、评选、展示和悬挂好家风家训的活动,形成了家家有好家风,户户有好家训的良好氛围,以此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五、促进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构建

(一)政府层面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级市党委、政府要加强调研,制订总体规划方案和制度框架;各县、区和县级市党委、政府要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各行政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服务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计分析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发布和宣传引导。

2.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督促落实,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妇联组织促进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各级政府机构服务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绩效考核和妇联组织机构整体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对于做得好的部门和妇联组织要给予奖励,对于做得不够的部门和妇联组织要予以鞭策。同时还要做好正确的价值引导,一定要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的检验标准这个价值导向。

3.创新服务机制,搭建平台

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创新服务机制,搭建平台。第一,结合乡村实际,创新工作思路,让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有的放矢;第二,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让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有效落实;第三,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促进妇女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常做常新;第四,创新载体、搭建平台[26],促进妇女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生根。

4.构建经验借鉴机制,加速优秀经验的传播与交流

要做好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项工作,可以构建经验借鉴机制,加速优秀经验的传播与交流。第一,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和妇联组织建立乡村振兴项目推荐机制,这样广大妇女结合自身实际知晓哪些项目可以为,哪些不能为;第二,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和失败项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项目的建议;第三,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对做得好的项目及时推广和传播,同时召开现场、网络视频经验交流会,加速优秀经验的传播与交流。

5.提高妇女思想文化素质,激发妇女同胞内在意愿

提高妇女思想文化素质,激发妇女同胞内在意愿[27],为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本基础。要搞好这项工作,第一,加强农村中高等教育,而且要确保受教育群体有一定的女性比例,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二,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技术能力;第三,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妇女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第四,加强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塑造妇女的文明修养。

(二)妇联组织层面

1.要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

基层妇联要采取公开招聘、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等方式,选择有能力的乡镇、街道妇联主席。注重从带领村民致富的女劳动模范、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负责人、在新兴领域开辟妇女发展渠道的带头人中选拔女性人才担任基层妇联兼职副主席或执委。在这些带头人的带领和指导下,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渠道将更多、积极性将更高。

2.加强基层妇联组织体系建设

在传统领域要巩固提高基层妇联组织体系建设成果,推动乡镇妇联组织扎根村民小组、楼栋网格、文化广场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在新兴领域要进行拓展延伸,根据领域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灵活的方式组建基层妇联组织。有了完善的基层妇联组织体系,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遇到困难,将有地方寻求支持;遇到权益被剥夺或侵犯,将有地方申诉。

3.建立内部抱团机制

各级妇联组织在发动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可以建立内部抱团机制。第一,尽可能实现人才共享;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再好的项目也无法搞好;第二,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己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进行资源整合是必要的。因此,要搞好资源整合。首先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类,从而对于自己参与项目的资源需求与拥有的实际资源有非常清晰的判定。其次明确自己参与项目的需求与应该的付出。要与别人进行资源交换就必须要确定自己的方向,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付出。最后要对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的各方进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防止打乱仗。

4.建立纵向和横向比较机制

在发动妇女同胞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时,各级妇联组织可以建立相关的比较机制。一方面建立纵向比较机制。把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妇女历年参与的项目数量、效益和影响力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建立横向比较机制。将乡镇或村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妇女参与的项目数量、效益和影响力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参与人数、参与项目、成本效益等。通过这两种比较,一方面总结经验,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指明方向,为提高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

5.建立平台,内部挖潜,进行大数据分析

各级妇联组织要建立相关平台或委托相关机构对接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有了平台和机构的地方,要加大宣传,让妇女和社会民众知晓。同时要注意从内部挖潜,发挥妇女的积极性;建立妇女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数据库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政府决策和妇女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相关帮助。

猜你喜欢
妇女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小病毒大战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