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1-09-13 02:19赵卓莉
学理论·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建党百年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赵卓莉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通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成功的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需要决定的,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必须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度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8-001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这既是对我党百年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我党百年历史发展的规律的概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中国的实际;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把中国经验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第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和内在要求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本质和内在要求在于其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马克思揭示人类发展社会规律和趋势而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这些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是通过纷繁复杂的非本质联系和偶然性体现出来的,因此对于人类社会的本质的联系和一般规律的认识、把握乃至运用都要放到具体的社会发展和联系中,在具体的、复杂的偶然联系中去发现、掌握、运用其背后的必然联系和一般规律性。中国革命和建设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外敌发动数次侵略战争,中华民族陷于危机之中,当时的许多阶级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革命派等,都没有取得革命的胜利,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列主义送到中国,成为共产党的指导理论,这是党成立的思想前提,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但马克思主义虽然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是由于时空的限定以及各国具体的实际的不同,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就有所不同,各个国家的历史沿革、现实实际、阶级构成以及国际背景等等都是有差异和区别的,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就中国而言,就必须中国化。从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运用这一科学的方法对中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实践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判,实现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的创新。同时,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性的理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检验、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指导具体的革命和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地得到深化发展。第二,由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不断解决中国的重大的实际问题,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复杂的、变化的实际特点,面临的问题和背景都是不同的,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去复制,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同时又需要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及规律进行升华和理论概括。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依据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先河。毛泽东在1938年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当中,并且通过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也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式。早在1930年毛泽东写了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针对当时党内的本本主义,指出了马克思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的条件和国内的形势有其自身的特点,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也与当时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不同。我们党在革命时期,经历过走俄国革命道路的深刻教训,在实践中得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真理和经验。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马克思虽然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我们一方面参照苏联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依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走了弯路、经历了曲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走上了一条改革发展之路。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全面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了许多对于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阐明了社会主義的本质和生产力的必然关系,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出路、提出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标准、科学判定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的统一事业等等,这些理论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形成的。以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我国走上了富裕之路,综合国力极大提高。进入21世纪,世情、党情、国情都发生了变化,虽然国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日益突显,但是国际上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们党的执政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大量的现实问题,急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飞跃,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指南。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有其理论的必然性,又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成功经验,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顶层覆盖性、全域指导性和全局指导性的地位所决定的。这个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支撑,在中国共产党党章和我国的宪法中都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最根本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在当前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完善学习制度,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重视党的理论和思想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制度更加具体、多样化。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置不同的学习方式,针对广大党员干部,利用网络平台诸如学习强国、龙江干部教育、极光新闻等进行学习、量化考核;针对领导干部建立了中心组学习制度;针对学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针对党员强化理论学习和宗旨教育等等,完善学习制度就必须运用好各种学习平台,加强监督和考核,把党的思想建设落到实处。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还要完善工作制度。在2020年《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范围和内容,特别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和加强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两项内容。为了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实施,在相关领域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条例,旨在推动实际工作的展开、贯彻和实施。如在《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当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党性教育课程都有了明确的量化规定;2019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等,都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作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还要坚持和完善领导责任。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在2020年《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包括问责、追责、纳入目标考核以及干部提拔等等,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的制度保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还要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纵观党的历史,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都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进行的,主要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和实际工作相脱离,片面强调和夸大某一方面而导致。在当前在理论界也存在各种错误思潮,首先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和标签化。还有的人用西方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不知不觉成了西方理论的吹鼓手。还有就是理论界的一些错误思潮: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民主社会主义等,其中特别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打着理性反思、寻找真相、重新评价的旗号,通过否定领袖、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手段,来对党和社会主义进行攻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就是要否定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苏联解体之前,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盛行。古人有云:欲去其国,必先去史。第二,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根本方法。从实践和历史的维度上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每一次理论飞跃,都是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解决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问题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起点。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从辩证法的角度看,问题意识,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但是,事物的矛盾又是復杂的,作为统揽全局的党,必须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抓住根本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党都非常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写下《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哲学名著,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也为改革开放做了理论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为我们党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导。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还必须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曾经做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并且发表了《谈谈实事求是》的名篇,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的制度化做了全面阐述,只有实实在在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且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为方案制定接地气、攒底气”,不仅提出把调查研究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而且要求调查研究要经常化、制度化。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理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这里的“坚持”“洞察”“把握”“推进”等,彰显了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而不是教条。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研究使用的方法”,1985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发展中一直坚守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理论中的教条,灵活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担当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科学工作会议上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并指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很早就指出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化,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用中国的形式表现出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具体化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里的文化自信的源泉就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特点的思想体系和智慧,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建党百年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党史学习中感悟化危为机的智慧
面临新时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创新党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