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赤峰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1-09-13 02:55由向平汤获刘冬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

由向平 汤获 刘冬

摘 要:高速铁路网覆盖范围的增广,提高了城市可达性,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本文利用计量模型通过实例来分析高速铁路的开通对赤峰市经济的影响。选取部分已开通高铁的城市作为对照组,分析高铁开通对对照组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高铁的开通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起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在对照组城市整体经济增速趋缓的情况下,高速铁路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不能改变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趋势。最后,分析赤峰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开通高铁为契机,为赤峰市的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赤峰市经济发展;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F5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7-0106-05

1 引言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2020年6月30日赤峰市终于迎来了首条高铁线路的正式开通,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赤喀高铁将赤峰市接入东北大地。赤喀高铁的开通运营,连通了赤峰地区与京津、丹大、长吉、哈齐的高铁纵横网,成为至关重要的枢纽联络线。随着高铁技术的领先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能否促进赤峰市经济迅速发展,甚至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GDP几个方面来分析高铁对赤峰市经济的影响,利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其作用机理,为高铁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可寻依据。

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改善了现有的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加速了人才、资源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得地区间的发展步调更趋一致,进而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王俊蒙[1]在研究高铁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加入“高铁频次”变量,将研究区域定位到江苏省县域城市,引入倾向得分匹配,得出开通高铁对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没有显著的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岑聪[2]等人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分析高铁开通对广东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高铁对广东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对广东各城市经济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优化经济增长的空间布局具有积极作用的结论。王雨飞[3]等人分别用超值图学、空间计量模型的方法检验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和结构效应,得出高铁开通后,中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确有提高,交通对经济发展存在增长效应的结论。包括高铁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能够强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5-7]。

2 数据来源及相关变量的确定

2.1 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开通高铁对赤峰市经济的影响,但是赤峰市的高铁建成通车是在2020年,鉴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14年开通高铁的部分城市作为对照组。为了使对照组更接近赤峰市的交通状况,选取的对照组城市将在2014年開通高铁的城市中去掉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含有水运客运量的城市。对照组数据设定为:2010-2013年未开通高铁,2014—2019年开通高铁。这种有无对比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开通高铁前后对同一地区影响经济增速的原因有很多,为了避免只考虑高铁对经济的影响,本文选取的城市既有武汉、太原这样的省会城市也有大冶、玉门这样的县级市来相互平衡、互为补充。最终选取:武汉、黄石、黄冈、大冶、太原、晋中、临汾、运城、思安、南昌、高安、宜春、萍乡、醴陵、长沙、乌鲁木齐、哈密、诸暨、义乌、江山、抚州、南昌、韶山、江油、绵阳、广汉、海东、西宁、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云浮、郑州及开封35个城市。本文只选取G字开头的高铁线路途经城市作为对照组数据。数据来源包括:2010-2019年的《中国县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少数缺失数据通过查阅相应城市的《社会发展公报》,对于仍然无法获得的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实际使用外资额,均采用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额,具体金额按着当年的平均汇率计算。高铁开通的数据来源于12306网站爬虫后的数据,EViews8作为分析软件。

2.2 选取指标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和收入水平的综合指标,产业结构能够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均衡程度,故本文选取因变量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产业结构,其中的产业结构用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之和来表示。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劳动力。因此,选取劳动投入和工业化水平为控制变量,其中工业化水平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年末单位从业人数;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出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地区经济就成为重要参考,因此增加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控制变量以体现政府行为。同时,外商投资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实现产业集聚。因此,本文加入实际使用外资额占GDP的比重作为对外开放水平计入模型。城镇化水平能够反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也能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程度,因此,用城镇人口/全市总人口来反映城镇化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主要研究高铁开通对赤峰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引入是否开通高铁这一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开通高铁的地区取值为1,未开通高铁的地区取值为0。此外,还计入可以代表一个地区运输能力的客运量。

3 实证分析

3.1 高速铁路对对照组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从产业结构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出:赤峰市的产业结构与综合城市的产业结构有着大体相近的走势,除2010年对照组城市的产业结构值略低于赤峰市之外,之后的每年均高于赤峰市。可见,在产业结构方面,赤峰市需要做出调整。以产业结构为因变量,工业化水平、劳动投入、城镇化、政府行为、对外开放、运输能力以及是否开通高铁为解释变量,调整控制变量后建立回归模型,模型1-4为回归结果。通过表1可以看出,四个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拟合效果较好。是否开通高铁在四个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开通高铁对产业结构有显著影响且是正向促进的。高铁开通后,对照组城市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的优化。随着高铁的修建和运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地区的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就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对城市的产业结构有显著的优化作用。劳动投入、城镇化、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都是正向促进的,且均通过了显著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增加劳动投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产业结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运输能力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运输能力越强,信息、人才等多种生产要素的交流越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零售业、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个模型的工业化水平及政府行为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反向抑制的。说明工业化及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利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四点:(1)对照组城市的工业结构内部存在重工业发展速度快、占比高的情况,加快推动了重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2)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占比偏低。(3)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到工业领域,对农业及服务业的资金投入不足。(4)缺乏对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引导,缺少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引导及资金投入。

3.2 高速铁路对对照组城市地区生產总值增长率的影响

经济增长率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长短,以实际地区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选取适当的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所得结果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所选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拟合效果很好。是否开通高铁在四个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都为负,偏回归系数不是很大,说明地区经济增长率并没有随着高铁的开通而得到显著的提升。这与近年来对照组城市的地区经济增长率放缓的经济发展状态相一致。对照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在逐年提高,但是经济开始优质化发展,而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规模逐渐加大,故其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而高速铁路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不能改变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趋势。另外,城镇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说明加快城市化进程及直接使用外资对地区经济增长率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运输能力对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也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仅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当前对照组城市整体宏观经济增长趋缓的前提下,运输能力对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工业化水平、劳动投入、政府行为对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

3.3 赤峰市经济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下针对赤峰市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选取通过显著性检验、无自相关且拟合效果较好的三个模型如表3所示,可以得出:对赤峰市产业结构有显著影响的是城镇化及政府行为,其次是对外开放水平、劳动投入。除城镇化以外,其他三个量的系数均为负,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非促进作用,也说明目前赤峰市的劳动投入占比及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有劳动投入和政府行为,二者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影响都是负向的,也就是说目前来看,政府行为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影响并非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劳动投入占比每增加1%,地区经济增长率减少2.27%。城镇化、政府行为及对外开放对人均GDP均有显著性影响,政府行为即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和引进外资总额占GDP比重对人均GDP的影响都是抑制作用。同时,工业化水平和运输能力对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增长率和人均GDP均没有显著影响。赤峰市的政府行为、对外开放都需要做出合理调整,才能使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增长率和人均GDP都能够得到改善。

4 主要结论

本文从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增长率两个方面梳理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定量地分析了高铁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计量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高铁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机理。

(1)开通高铁对地区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修建高铁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且带动了制造及维修等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运营的过程中,既可以减少通勤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也可以提高区域可达性,因而带动零售、房地产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对照组城市在高铁的带动下加速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优化了产业结构,说明开通高铁可以加速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截至2019年没有开通高铁的赤峰市,运输能力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有显著影响的诸多因素并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开通高铁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实证结果显示:是否开通高铁对被解释变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1%,且估计系数为负,说明高铁开通没有显著的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增加,这与近年来对照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态相一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趋缓。对照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在逐年提高,但是经济开始优质化发展,而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规模逐渐加大,故其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高速铁路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不能扭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的事实。所以,虽然其影响系数为负,但不能说明对地区经济增速起阻碍作用。而对赤峰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均是负向的影响,运输能力、对外开放及工业化水平的影响均是不显著的。城镇化促进了人均GDP的增长,城镇人口的增加,会引起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进而加速人均GDP的增长趋势。

5 建议措施

开通高铁对地区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为了将高铁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发挥到极致,也为了区域间更加协调一致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全面规划线路,全面考虑每个区县的旅游资源及需要高铁带动经济的需求程度。以2020年开通高铁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地区实体经济和服务业的全面发展。随着高铁开通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想使高铁的经济效应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需要完善地区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2)以高速铁路为依托,重视不同交通工具的衔接和组合。对于不同景点之间的必经线路,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增设自贸区,大力宣传本地特有农副产品。另外,转变营销策略,结合旅游区的特点,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辽上京遗址景区可以赠送本地区特有的笤帚苗工艺产品;达里湖景区可以赠送本地区特有的华子鱼。让游客把赤峰地区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既增加了知名度也是一种变相宣传。同时,也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在享受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的同时,还要考虑因为地区可达性的提升而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地方政府需制定符合“高铁时代”要求的企业引进政策,鼓励本地区的企业学习周边大城市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制度,增强本地企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能力。因高铁开通会使人才产生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相关政府部门需制定符合“高铁时代”要求的引进人才战略,以本地区为集聚点吸引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俊蒙.高速铁路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DID模型的实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岑聪.姜巍.高铁开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01):24-27.

〔3〕王雨飞.倪鹏飞.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6, 33(02):21-36.

〔4〕任晓红,王钰,但婷.高铁开通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J].城市问题,2020,39(01):91-97.

〔5〕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12,33(03):60-77.

〔6〕李昊,范德成,张书华.中国高铁建设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0, 34(04):54-69.

〔7〕邱晨园,梁红艳.中国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机制[J].物流技术,2019,38(08):42-48.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道岔大机打磨廓形设计及质量控制研究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铁路运输的影响
高速铁路公众宽带通信接入体制与关键技术综述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的探讨
有关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其措施分析
覆盖型岩溶段高速铁路地基处理方案浅析
高速铁路明确仅运行动车
高速铁路的社会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