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短跑运动员孔令微备战田径世锦赛赴美训练安排研究

2021-09-13 02:25詹晴晴陈超宋金庄
山东体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短跑

詹晴晴 陈超 宋金庄

摘 要:采用个案研究、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孔令微备战世锦赛赴美期间训练安排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借鉴国外优秀教练员雷诺训练经验,为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训练提供新思路,为接力兼项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孔令微赴美期间共安排三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安排大量技术诊断训练工作,贯穿全周的一般体能训练,有助于补充体能短板和恢复体能水平;第二阶段主要训练安排围绕弥补孔令微起跑技术和爆发力短板展开,技术训练手段多样且高效,体能训练手段丰富且针对性强;第三阶段的训练以赛代练,检验训练效果,同时查找训练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短跑;孔令微;赴美训练;技术诊断;体能短板;以赛代练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1)03-0028-05

Abstract:Based on case study, expert interview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training arrangements of Kong Lingwei during his preparation for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learn from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of elite foreign coach Renault,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raining and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relay athletes. Results showed that Kong arranged three stages of training during his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rst stage arranged a large amount of technical diagnosis training, and the general physical training throughout the week, which was helpful to replenish physical weakness and restore physical fitness. The main train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econd stage are focused on making up for the Kong's micro-starting technique and shortcomings in explosive force. The technical training methods are diverse and efficient, and the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s are rich and targeted. The third stage of training is based on competition to test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find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training.

Key words:Kong Lingwei; tra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technical diagnosis; physical weakness; participating competition instead of training

近些年,我國田径短跑项目成绩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苏炳添、谢震业等运动员在世界大赛的个人项目中不断取得佳绩,我国男、女4×100米接力项目也在世界大赛和奥运会中取得了突破。中国田径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在近年取得突破,和田径运动员“走出去”战略密不可分。2018年底孔令微随国家队奔赴美国集训,备战2019年第十七届多哈世界田径锦赛。此次赴美是跟随著名短跑教练员雷诺训练,雷诺教练曾带出200米世界冠军,他曾指导谢震业、韦永丽、梁晓静训练。在雷诺教练的指导下我国运动员成绩都有长进,其中谢震业200米取得的19秒88的成绩和雷诺教练的指导密不可分。孔令微此次赴美集训主要目的是在雷诺教练的指导下,全面提高其个人竞技能力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集团(4×100米接力)竞技能力水平,进而实现以孔令微专项成绩促进接力成绩,以孔令微接力成绩带动专项成绩发展的目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优秀短跑运动员孔令微赴美训练安排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研究以“优秀短跑运动员训练安排”“美国短跑训练”等为关键词,搜索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有关短跑训练的书籍,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后进行归纳分析。

1.2.2 个案研究法

为了总结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备战世锦赛赴美训练安排特征,对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孔令微赴美训练具体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收集。训练资料主要来自孔令微的训练日记以及国家队领队训练记录等素材。主要收集了孔令微赴美训练期间的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比赛成绩等内容,为该研究提供了可靠、真实的资料支撑。

1.2.3 专家访谈法

该研究一方面访谈此次参与集训的领队人员,补充孔令微赴美期间的训练资料,完善该研究中训练安排的资料,采访领队人员对雷诺教练训练安排的见解,为该研究提供更充实的论据。另一方面访谈我国短跑训练领域的优秀教练员,收集当今短跑训练安排的理念、指导思想、周期划分、体能和技能训练安排的具体内容,获取高水平教练员训练安排优秀运动员的训练精髓。

1.2.4 数理统计法

在收集孔令微训练资料过程中建立了训练资料数据库,对孔令微赴美期间的训练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了训练内容安排详细比例、训练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线性图,为该研究撰写相关内容提供数据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 孔令微赴美训练目标

孔令微此次赴美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备战2019年举行的田径世锦赛,通过此次赴美跟随雷诺教练训练,改进专项技术,发展专项体能,提高个人竞技能力,进而促进团体项目接力成绩的发展。此次赴美训练主要目标是备战2019年田径世锦赛4×100米接力项目,争取进入世锦赛决赛,达标奥运会成绩,入围2020年奥运会比赛,比赛成绩目标是突破42秒35。

2.2 孔令微赴美训练阶段划分及其任务

孔令微于2018年12月25日抵达美国,12月26日开始正式训练。第一阶段一共安排2周的训练时间,主要训练任务是使孔令微快速适应美国的训练环境,快速适应雷诺教练的训练方式,在训练的过程中恢复体能和技能。孔令微于2019年1月7日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训练,一共进行了10周的训练。第二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补充体能存在短板,同时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协调发展各项竞技能力因素,最终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提高孔令微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孔令微于2019年3月18日开始了最后一个阶段的训练,并在2019年3月31日结束了所有赴美期间的训练。第三阶段的训练主要任务是以赛代练,检验训练效果,寻找训练不足。

2.3 第一阶段训练安排情况

2.3.1 第一阶段周训练安排情况

在第一阶段的周训练过程中,主要以综合身体素质和耐力训练、力量为主,意在通过综合身体素质训练、耐力、力量的训练恢复孔令微的运动能力及运动状态,为后期的专项训练做好准备。第一阶段没有在周中安排调整放松训练课,只安排周日一天的休息,这与其他阶段“两段式”周训练模式有所差异。这样安排训练是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形成的规律而实施的,通过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储备,进而为大强度技能训练奠定良好基础。

2.3.2 第一阶段训练课安排情况

在第一阶段安排了40%的综合身体素质训练课,意在通过综合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孔令微全面身体素质,从而为技能训练奠定良好基础。安排了25%的力量训练课,主要训练孔令微的下肢、上肢及全身协同力量,对于弥补薄弱起跑环节的力量需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安排了25%的耐力训练课,耐力训练课又以速度耐力训练为主。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技术训练课占比最低,没有安排起跑、接力跑技术训练内容,主要安排诊断性技术训练和加速跑技术训练。这样的训练课安排方式说明了这一阶段是以恢复体能为主。雷诺教练一方面在恢复孔令微的体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补充孔令微存在的体能短板,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提高孔令微的全面身体素质,尽量减少体能短板对技能表现的影响。

2.3.3 第一阶段训练完成情况

第一阶段一共安排了2周的恢复适应训练,在力量训练课程中能够完成规定的最大力量训练内容,孔令微的最大力量恢复到了个人最高水平,完成了雷诺教练规定的快速力量训练内容。速度耐力水平提高也逐步完成。由于这一阶段的速度耐力训练没有要求强度,孔令微完成了雷诺教练制定的速度耐力训练计划,速度耐力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在技术训练方面,通过检查训练课查找了孔令微技术的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改进技术做好了准备。雷诺教练指出了孔令微一些技术细节问题,孔令微按照雷诺教练要求完成了技术训练内容,但是技术改进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孔令微技术细节问题在这一阶段尚未得到明显改善。在这2周的训练过程中孔令微逐渐适应了雷诺教练的训练安排模式,掌握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能够配合雷诺教练高效地完成训练计划。

2.4 第二阶段训练安排情况

2.4.1 第二阶段周训练安排情况

雷诺教练依据孔令微竞技能力的诊断结果,确定了孔令微体能和技能存在的问题,由此安排第二阶段的训练。第二阶段的周训练安排模式为每周一、周五为速度、技术和力量训练课,每周三为专门的技术训练课,每周二、周六为速度耐力训练课,每周四进行放松调整,每周日进行休息,这样的安排方式较为合理,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能的提升。这个阶段的训练任务是改进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因此每周安排了3次技术训练课,而且在专项准备活动过程中也特别强调技术问题。

2.4.2 第二阶段训练课安排情况

孔令微第二阶段的训练安排更为明确,每周的训练内容安排得更为规律,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孔令微的动作技术,因此技术训练课占到总训练课的33%,每周3节技术训练课和2节速度训练课的内容也不一样,这样的安排方式意在提高孔令微起跑、加速跑、途中跑、接力跑的技术以及最大速度能力。在技术训练课中起跑技术训练内容占到10%,加速跑技术训练内容占到30%,接力技术占到20%,途中跑技术占到40%。由于技术训练课休息1.5小时后要进行力量训练,因此力量训练课在整个第二阶段占到24%,这个阶段的力量训练课较之前阶段占比增多。速度耐力训练课占到16%,速度耐力训练课比较固定,训练所占比例没有下降。调整训练课占整个训练课的8%,所占比例比较固定。

2.4.3 第二阶段训练完成情况

孔令微经过第二阶段10周的训练,完成了大量综合身体素质训练,一般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核心力量水平得到了提升,相比训练初期,孔令微能夠完成更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内容。速度耐力训练方面,孔令微300米跑成绩突破了37秒90,达到个人300米跑最好成绩。孔令微的途中跑技术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得到了雷诺教练的认可,途中跑技术更加合理,跑动过程中向前性更好,后蹬更加充分,动作技术实效性得到提高,改进了接力交接棒技术细节问题,接、传队友的接力棒更加熟练,配合更加默契。

2.5 第三阶段训练安排情况

2.5.1 第三阶段周训练安排情况

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雷诺教练安排了两场比赛,意在通过比赛检验运动员竞技水平,查找训练存在问题。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周一安排了加速跑和接力跑技术训练,其中接力跑技术训练所占比例较大,通过此次训练课意在提高运动员的短跑及接力技术水平。周二安排了途中跑技术的训练,主要训练目的是提高个人途中跑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团队竞技能力。周三安排了接力技术训练,此次接力技术训练安排在接力区内交接棒,通过此次训练提高运动员实战能力。周四进行了拉伸放松训练,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周五进行了比赛。周六进行了调整训练,通过此次训练目的在于恢复体能,调整训练状态,为下周比赛做准备。

2.5.2 第三阶段训练课安排情况分析

第三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孔令微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并争取优异成绩,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训练课要围绕培养并保持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安排相关内容。第三阶段孔令微主要进行了速度和技术的训练,速度、技术训练课占到这一阶段训练课的50%。在一周的训练中会安排调整训练课,通过调整训练内容负荷以及训练手段,从而达到培养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目的。安排了16%的力量训练课,通过力量刺激运动员的上肢、核心、下肢部位的力量,培养最佳肌肉力量状态。安排了22%的综合训练课,继第二阶段后,在这一阶段继续提高孔令微的综合身体素质。在这一阶段没有安排速度耐力的训练课,这样的安排方式也是为了防止运动员出现运动疲劳的现象,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2.5.3 第三阶段训练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孔令微参加了3月22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Jacksonville)的UNF Hodges体育场举行的女子4×100米接力赛,并取得了43秒14秒的良好成绩,同时参加了200米的比赛,跑出了23秒43的成绩。在佛罗里达参加了女子接力4×100米挑战赛,取得了43秒37的成绩,同时参加了200米的比赛,跑出了24秒20的成绩。在这两场比赛中孔令微完成了雷诺教练安排的比赛任务,和队友高效地完成了交接棒,没有出现交接棒失误的情况。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孔令微个人竞技能力水平得到了提升,通过比赛检查了自己的竞技能力水平,发现了不足之处,整体来说,这一阶段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雷诺教练的训练安排。

2.6 孔令微赴美训练负荷安排情况

2.6.1 速度训练负荷安排情况

在赴美期间孔令微的速度训练负荷量较大,前两个阶段每周安排了2000米以上的速度训练负荷量,从第10周开始孔令微的速度训练负荷量逐渐减少,并在13周和14周的速度负荷量达到最低。孔令微速度训练的负荷量高峰出现在第8周和第9周。孔令微赴美期间的训练强度维持在80%~100%之间。从进入美国训练开始速度的负荷强度一直在增加,并在第7周达到负荷高峰;随后第 8周安排了一周的调整训练,降低了负荷强度;从第9周开始新一轮的增加速度负荷强度训练,并在在第10周和第11周出现第二次速度负荷强度高峰,速度训练负荷强度的最低峰出现在最后一阶段的最后两周。孔令微在美国期间速度强度呈现出了双高峰的特点。雷诺教练安排大强度速度训练目的是提高孔令微短跑技术的技巧性和熟练性,提高孔令微起跑环节和途中跑环节的高度衔接性。

2.6.2 力量训练负荷安排情况

孔令微赴美期间的力量训练负荷量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第一阶段的力量训练负荷量逐渐增加,在第二阶段达到力量训练负荷量的最大值,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力量训练负荷量呈现下降趋势。孔令微赴美期间的力量训练负荷强度呈现波浪式变化,每隔一周变换一次力量训练负荷量度。在开始训练时力量训练负荷强度为80%,随着训练的推进训练负荷强度没有明显增加,训练负荷强度变化维持在10%之间。第10周训练负荷强度最大,这一周的力量训练课安排是冲击个人最大力量(PB),力量训练强度达到个人训练最大值,训练强度达到100%。在最后两周减少了训练负荷强度,避免运动员疲劳的积累。

2.7 孔令微赴美训练总结

经过赴美期间的训练,孔令微在基本保持体能训练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完善运动技术,尤其是起跑与加速技术,建立合理的短跑动作模式,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提高了跑动技术的经济性与实效性。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先以基本技术的定型为主,然后再追求技术的表现效果,最终提高专项技术的合理性。在运动素质训练方面,一般身体素质素质训练贯穿训练始终,专项素质训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孔令微运动素质专项化水平得到提升,弥补了运动素质短板。在训练负荷强度安排方面,遵循了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并在比赛时表现出了最高负荷强度,参加比赛效果较高。赴美训练之前的参赛成绩以及赴美训练结束后的参赛成绩均表明孔令微此次赴美训练效果较好,赴美期间的训练安排较为合理、有效。今后的训练中应继续坚持对短跑动作细节训练的精益求精,充分重视全面体能训练,减少体能和技能短板对孔令微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第一阶段孔令微主要是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适应美国训练环境及雷诺教练训练安排方式,大量技术诊断工作为下一阶段改进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准备条件。贯穿全周的一般体能训练,有助于弥补体能短板和恢复体能水平。

2)第二阶段主要训练安排围绕弥补孔令微起跑技术和爆发力短板展开,技术训练手段多样且高效,体能训练手段豐富且针对性强。孔令微的途中跑技术得到改善和提高,跑动时动作更加协调放松,跑动过程中向前性更好,后蹬更加充分,动作技术实效性得到提高。

3)孔令微第三阶段的训练安排是以赛代练,检验训练效果,查找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这一阶段的检查比赛性训练课,孔令微的参赛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筛查出了技术动作存在细节问题。

4)在赴美期间,孔令微的速度训练负荷量较大,速度强度呈现出了双高峰的特点。力量训练负荷量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力量训练负荷强度呈现波浪式变化趋势。

5)经过赴美期间的训练,孔令微的200米专项竞技水平得到保持和提升,接力成绩取得了突破。孔令微的训练安排基本实现了“以接力带动专项、以专项促进接力”的这一训练安排目标。

3.2 建议

1)今后应继续坚持对短跑动作细节训练的精益求精,充分重视全面体能训练,减少体能和技能短板对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的影响。

2)在今后训练中可以借鉴雷诺教练的训练安排方式,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前提下丰富训练手段,把训练过程变得更加丰富,避免枯燥训练。

3)雷诺教练拥有独特的周期训练安排方法,但是由于时间原因,该研究只调研了孔令微赴美期间的训练安排情况,无法对雷诺教练训练周期安排理念及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期待后来学者可以在此研究基础之上继续开展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兴鸿.两名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132-136.

[2]陶宇佳.我国女子短跑运动员陶宇佳备战伦敦奥运会专项训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3]沈立平.女子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控制与调节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1):45-47.

[4]姜自立.李庆短跑训练理念[J].体育科学,2018(2):55-64.

[5]许华双.东京奥运会前世界田径竞技格局动态演变和中国田径战略选择研究——基于23~31届奥运会田径成绩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2019(3):265-276.

[6]戴興鸿.以时间为参照系的训练理念在百米跑运动员速度训练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8(6):100-103.

[7]陶琴.近年来奥运会与我国全运会短跑项目运动成绩特征的比较分析[J].运动,2018,12(24):13-14.

[8]姜迪.力量素质促进女子短跑运动员专项技术完善的相关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5(9):73-76.

猜你喜欢
短跑
第十五届田径世锦赛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时的比较研究
短跑技术的发展
浅析短跑途中跑中“送髋”技术的作用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方法特征探讨
对提高短跑教学质量的思考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浅谈短跑放松技术
短跑教学中融入游戏性练习方法研究
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