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方针的嬗变研究

2021-09-13 11:31刘丽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嬗变启示

刘丽媛

摘 要:教育方针集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总方向、总纲领和总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方针经历了调整、完善和确立、与时俱进以及不断丰富等几个阶段,从过去的教育方针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局限性,但同时,我党也在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教育方针,总结教育方针的发展历程,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教育方针;嬗变;启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62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针的内容在紧跟形式不断地变化,但教育方针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所以研究教育政策的演变,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总结经验,有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全面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教育方针的内涵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在一定历史时期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确定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和目标,这是基础教育政策的总结。其主要规定的是教育的性质、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也就是教育培养的人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方针的嬗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发展进步,为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修改制定适合中国的教育方针,离不开全党和全社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1 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中期代教育方针的调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转移,聚力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相应地,教育方针也必须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修改。

在1978年4月22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的学校是为无产阶级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标准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该表述深受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毛主席对教育方针的界定,政治色彩依然较为浓厚。此后,经过几年的大讨论,强调了“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用“红”与“专”这样较为抽象宽泛的表述来代替“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相较之前已经有很大的突破和尝试,尽管其主要精神没有改变。

在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标志着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已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方针。

不难看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方针对“教育为谁服务”这个问题,逐渐将“为无产阶级服务”淡化甚至彻底去掉,突显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对“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題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

2.2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教育方针的完善和确立

1986年3月,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七五”计划,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并根据各自的特点适当加强劳动教育。”该表述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来涵盖人的全面发展,是片面的,同时,“适当加强劳动教育”,这样的表述并不明确。4月,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这一表述中尝试将全面发展和“四有”要求相互补充,但是“四有”要求一定程度上跟“德育”相互重复,同时,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不能仅仅针对义务教育而规定。

在汲取“三育”“四育”“四有”“X育+四有”等多次尝试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后经多次修改,最终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规定我国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明确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任务、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2.3 党的十六大教育方针的与时俱进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是21世纪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更加突出人才培养、建设现代化中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是我党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对教育工作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继承了1995年教育方针的表述,又根据时代需要进行了完善。首先,开创性的提出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和任务,这一表述既避免了过去总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又突出了“人本主义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其次,在培养的途径上,在继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同时,增加了“社会实践”,进一步拓宽了人才培养的途径。最后,在培养目标方面,首次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同时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也体现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与之前的教育方针一脉相承,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我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2.4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方针的内涵不断丰富

党的十七大首创性地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新要求。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要求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对教育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首先,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我党对培养人的新认识和新成果。其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人的德性成长,强调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最后,解释了人的道德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人的德性成长是全面发展的首要保障,体现了我党对教育规律科学而深刻的把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注入了灵魂。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方针嬗变的启示

教育方针的制定,既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需求的制约,又要符合教育本质要求,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蕴涵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教育紧跟时代快速发展的进程。我国教育方针40余年與时俱进、不断完善的演变历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3.1 必须始终坚持方向性

一个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其最终目的就是让教育为其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服务。一旦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出现偏差,那就会出现大问题。我们国家和学校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和学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从一开始的“为无产阶级服务”到现在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期间经历了多次讨论和变化,尽管前期的教育方针表述一定程度上不够完善和准确,但是总体上依然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始终站稳立场。同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目标以及未来方向保持一致,始终坚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3.2 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同时,教育也在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前进而进步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成熟、完善,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但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往往存在一定的瑕疵,这就决定了必须要根据时代特点对教育方针进行完善和丰富。但也必须明确,教育方针在某个时期制定或贯彻落实不到位并不代表其未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创新,正如历来党的教育方针都坚持的一点,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方面都有所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方针也经历了一开始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到现在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变化过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全局,系统地回答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等重大问题,创新了我国的教育理论成果。总之,教育方针必须符合社会发展潮流、适应时代特征、满足社会和人民需要,才能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指导和帮助社会和人民的发展。

3.3 必须始终把握和坚持规律性

教育是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有一定的规律性。一方面,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反过来,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样,教育方针的制定也受制于社会发展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突出强调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强调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突出强调教育的文化功能,要求教育在提高社会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注重的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要求教育在改善民生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突出强调的是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尊重教育规律,提出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等一系列新论断、新主张,这些都体现了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不断被完善和丰富。

从以上可以看出,要制定科学的教育方针,必须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变化来制定,必须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不能使教育成为附属品,在价值取向上做到社会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有机统一,才能建设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王铁.中国教育方针研究: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郑刚.中国教育方针的百年变迁历程[J].经济研究导刊,2012.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嬗变启示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