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1-09-13 02:35王丽娟
学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任务驱动计算机

王丽娟

摘 要: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中职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在于培养技术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对计算机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此确保其与时俱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研究对象,分析阐述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06

中职计算机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为社会培养“蓝领”技术工人,同时,也可以提高公民的职业能力,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而中职课堂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内容设计成独立的小任务,并遵循一定规律,将这些任务进行串联,构建起系统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各个击破,以此简化计算机学习的难度,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

一、分析学情,确定学习任务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环节,教师在对学生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教材为依据分析教学章节及课程内容,并提取出教学目标中的主题,然后分解主题,并以主题中的重点内容确定学习任务,使每个被分解的任务都成为一个子任务,并与总任务进行关联,以此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对整个主题内的计算机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1]。同时,教师也应注意设计任务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遵循系统的开放性原则,在保证多个任务应与知识点的关联性进行联系之外,也应注意知识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此通过任务驱动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也应注意设计教学问题,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自主对自动化办公软件进行运用,进行信息及文字的处理,还需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获取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是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认知特点、社会特点等,这些都会对学生接受和总结归纳知识形成影响。教师应在掌握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从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习计算机知识所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入手,结合教学主题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每个小任务中的重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讲解,以此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桎梏,拓展学生的认知。再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中的态度思想进行分析,以此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喜好,并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多元拓展融入学习任务中。

二、设置目标,营造学习氛围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环节,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单元,以及整部课程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到要学习的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前就有所准备,使学生懂得应该去学习哪些知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定任务学习的目标,并根据不同组别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分层次的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传达给各小组,然后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设置学习目标以及需要逐步完成的目标,学生单独的学习目标需要在小组内完成,而各组别的大目标需要在班级内完成,并做出公示,这会激发出学生“比学赶帮”的学习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目标设定也应遵循相关原则,教师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需要考虑学生的计算机理论能力、计算机实践运用能力,并让学生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进行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价值、情感等能力,以此助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为学生创设目标也应注重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原则。教师应注意设计学习任务要与生活具有关联性,也应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会帮助学生更加顺畅地理解计算机知识[2]。同时,由于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应考虑学生自主设置的学习目标是否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教师也应根据每个组别,以及每名学生完成任务目标的情况,帮助各小组优化学习任务,重新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化地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能力。

三、信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才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这对中职学生来说同样适用。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往往会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这会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过于依赖,限制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在设定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将计算机教学内容设置成PPT,并引导学生在组内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思索,去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意识。

同时,由于计算机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奥性,可供学生学习钻研的地方也很多,因此,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导入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发自觉地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究。计算机软件具有辅助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功能,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后,可以此为依据,分析不同小组及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相关的知识内容录入学习文档,并梳理成体系化知识内容,并将其设定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软件设置好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以便于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核心素养的目的。

将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教学环节进行导入,有助于帮助学生高效完成任务驱动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这可以确保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而学生也能体会到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任务,这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这部分教学任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真正实现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习计算机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可以确保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更进一步激发对后续计算机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导入可以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某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以此提高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这也可以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作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任务驱动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