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审美思想对其戏曲作品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2021-09-13 04:59武艺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李渔

武艺

摘   要: 介绍李渔的审美思想,分析李渔审美思想的内涵,并阐述李渔审美思想对戏曲作品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李渔   审美思想   戏曲作品   女性形象创作

李渔,明清时期戏曲大家,其创作风格在吸收前人经验方法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同时,李渔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创作,使戏曲创作更加符合当时的审美,李渔的审美思想对于当代戏曲创作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李渔审美思想介绍

1.1戏曲主题明确,人物形象鲜明。

在进行戏曲创作时,李渔不是简单地将故事情节进行堆砌叠加,而是通过戏曲这一形式,向观众们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观众沉浸其中。李渔在进行戏曲创作时,整个戏曲作品主要围绕一个人、一件事展开,通过这件事,让观众更加了解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突出戏曲的主题。比如进行《蜃中楼》这一戏曲创作时,整个戏曲围绕柳毅展开,将柳毅所经历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了这个故事。在戏曲创作时,李渔总是围绕一个主题,一线到底,观众能更加清晰地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戏曲的内涵。

此外,在戏曲创作过程中,戏曲中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无论是小人物还是文人望族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贯穿戏曲始终,不会出现人物性格与戏曲情节不符的情节,使戏曲的人物形象塑造更加成功、更加鲜活。

1.2追求突破但反对迷信荒唐。

李渔认为在进行戏曲创作时,可以在原有事件或者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但是要追求新意、有所创新、不落窠臼、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李渔追求突破,追求戏曲的改革与创新,不提倡、不支持迷信、怪异元素的应用。李渔主张戏曲的创作应当符合实际、符合人情、戏曲的创作要符合当前观众的审美趣味,让更多的观众产生共鸣,符合事理,应当从眼前出发、从实际出发。

1.3语言通俗易懂。

李渔常年生活在市井之中,可以说是底层大众的一员,他了解底层大众、市井居民,知道他们的需求与喜恶。因此,李渔在进行戏曲创作时,追求戏曲语言通俗易懂,追求戏曲语言平民化,使创作出来的戏曲更加平易近人,与市井居民日常的对话无异。但是,李渔对于戏曲语言的通俗易懂、平民化的追求并不是绝对的,在描绘才子、才女时,戏曲语言也是辞藻华丽、充满文采、富有文学修养的,要能够凸显出他们的才气,戏曲需要与戏曲中人物的形象相配适。

1.4戏曲创作“重机趣”。

江南在当时是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文人雅士、市井居民都居住于此地,文化之间的碰撞就成了这所城市不可少的旋律之一。李渔在进行戏曲创作时会运用这种碰撞,雅俗共赏,使戏曲之中既有文人的雅致才情又有市井小民的生活的智慧。二者碰撞交融使戏曲内容更加丰富,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既能体现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又能体现当时的时代氛围。

李渔的戏曲创作重视雅致,但并不是将戏曲创作得晦涩难懂,而是在戏曲创作过程中添加文学元素。戏曲创作重视机趣性,但并不是一味地媚俗,而是合理恰当地加入市民的智慧,让戏曲充满机趣。

1.5紧跟时代发展。

李渔在进行戏曲创作时,会对戏曲剧本进行检验与进一步的创作。在进行再创作前,除了了解戏曲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戏曲主题之外,还需要融入当前社会因素,使戏曲的创作符合方式的时代要求,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1.6李渔对明代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明朝时期,资本主义开始涌现,审美文化、审美思想都有了很大提升。除此之外,王阳明心法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新文化、新思潮涌动。李渔继承了明代这种解放思想,在创作时常选择追求自由的爱情及不息抗争等主题,追求真情实感,实现与观众的共鸣等。

除了继承明代优良美学思想之外,李渔还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首先,在创作时追求真实,要让戏曲来源于生活;追求创新,让戏曲的故事情节、主题带有时代的色彩与特征。其次,李渔的创作并无阶级局限,他是面向大众的,具有大众性。在此基础上反抗封建礼法,追求更加自由的思想。

2.李渔审美思想对其戏曲作品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深受封建迷信之苦,妇女更甚,被封建禮教、礼节所束缚,社会地位低下。明代以来,新思潮、新文化涌现,妇女的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中国戏曲中本就有那些不屈不挠、顽强抗争封建礼节的妇女,明代戏曲中这样的女性形象多了起来。她们努力追求幸福生活,奋力反抗不平等的社会秩序。李渔的创作具备自身的审美思想,与此同时受到了当时自由思潮的影响。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他对妇女问题、女性意识崛起问题的看法。

2.1更加重视女性的内在美。

李渔创作的戏曲中,大部分都是才子与佳人的戏码,才子人物形象与之前戏曲创作中的形象差别不大,但是佳人的形象却与之前不同。在其他戏曲大家进行佳人形象创作时,要么这一佳人容貌姣好,貌似天仙,重视佳人外貌的描写;要么这一佳人是富家女儿,拥有门第及财富。之前的戏曲在进行佳人形象创作时,更多的是关注佳人的表面,比如说外貌、财富、门第等,忽视了内在的修养、气质,忽视了佳人的才气。在进行佳人形象创作时,仍承袭了旧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认为妇女没有吟诗作赋的权利,妇女拥有的才华被压抑,只能依靠美貌或者财富吸引所爱之人。

但是,李渔并不这么认为,或许是思想的解放进一步影响了他的审美思想,李渔笔下的佳人形象散发着不同寻常的光彩。李渔笔下的佳人不再只是空有其表的美人,而是才貌双全、富有才华。她们拥有的才华成为她们吸引到所爱之人的关键,帮助她们成就了自身的姻缘。比如说《意中缘》中的林天素,她品质优良、自尊自爱,又胆大心细,能够从容脱险,虽然只是一个妓女,但并没有因此看低自己,不认命,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样的女性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人心疼又羡慕,她们勇敢追爱的经历也让观众动容。

李渔笔下的女性角色大多出身卑微,其中妓女这一形象有很多。但是,李渔在进行创作时并没有贬低或者看轻这些女性,他尊重这些女性。李渔笔下的妓女多为名妓,这些女性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是会受到专业的训练,具备一定的文艺修养,容貌姣好,又温柔体贴。除此之外,这些女性并不会因为环境的限制而见识短浅,她们可以自由出行,見识世界,她们才华横溢,且有主见,会自己选择良婿。但是,虽说李渔在描绘这些女性形象时,十分赞扬她们的才华,但是可能受到一定封建思想的影响,这些地位较低的才女大都做了小妾,说明当时女性地位虽有提高,但是在内心深处还是会受到封建礼教等的约束,导致这些妇女地位仍较低。

2.2对于“贞女”形象的描绘有所改变。

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对妇女节操的要求严格,严格限制妇女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妇女们严格恪守妇道,这样的规则变本加厉。明朝时,妇女们都被笼罩在封建礼教的黑暗之中,社会忽视了女性的自主思想与自主意识,评判女性最重要的标准变为妇女的贞洁,且这一情况愈演愈烈,要求越来越严苛、越来越荒谬。物极则必反,在这些封建礼教的常年压迫下,一些知识分子不免开始思考当前封建礼教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批判,人们开始重视妇女的诉求,对于男女之间礼教要求的不平等做出了批判,越来越多的文人开始为妇女发声。

李渔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在戏曲创作中,他排斥贬低对于妇女“贞节”的要求,更加重视情感的重要性。在李渔戏曲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女性形象选择在丈夫、爱人去世后为他们守节,终身不嫁。但是,这个“守节”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戏曲中的女性是因为太过深爱自己的爱人,才会选择终身不嫁。这与封建礼教中对妇女贞节的要求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爱人是女性形象自己选的,是她深爱的并且自主选择的人。其次,女性形象选择终身不嫁是自己对于这份感情的回应,并没有受到任何逼迫、要求或者威胁。

2.3“妒妇”形象的创造。

传统的封建礼教始终认为男人是一家之主,家中任何人都应服从一家之主的意愿,不能违抗一家之主的想法,妇女地位低下。妇女应当顺应丈夫的想法,表现得贤良淑德,赞同丈夫纳妾,妾室地位低于正妻。妇女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要求,稍有不足、稍有违背,就会被冠以“妒妇“这一称号。

李渔虽说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但是始终无法摆脱封建男权意识的束缚,并沉醉于其中。李渔虽说在进行戏曲创作时,注重女性影响才华的描绘,但是最后,这些才华横溢的女性形象还是要为男性服务,还是要成为男权制度捍卫者的一员。或许是受到自我主义、男权主义的淤毒,又或者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李渔对于妒妇深恶痛绝。在作品中对于妒妇往往表现厌恶的态度,但是,他只看到了表面,认为这些妇女善妒、缺少贤德淑良的品质,并没有思考或者不敢思考妒妇这一形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不愿意或者不敢怀疑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这是李渔男权主义及自我主义作祟的结果,这也是他创作的缺点所在。

李渔,明清时期戏曲大家,其创作风格及审美思想既继承以往的戏曲思想,又在此基础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其创作的戏曲主题明确,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戏曲语言追求通俗易懂,反对迷信荒唐等元素在戏曲中的应用。或许是受到明代新思潮新文化的影响,李渔在进行戏曲女性人物形象创作时,与之前的戏曲大家不同,更加重视女性内外美,更加重视女性才华的展现。除此之外,这些女性们有自己的追求,敢于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李渔排斥封建礼教中“贞节观”,更重视感情的重要性。但是,李渔进行女性形象创作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说他受到封建男权主义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女性地位的不当,没有充分认识到封建礼教的不足,所刻画的女性人物虽然都才华横溢,但是最终臣服于封建秩序,成为男权的拥护者。虽说李渔对于女性形象的创作仍有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值得借鉴的方面仍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徐琼,程宁敏.李渔唱论及其审美思想的戏剧学意义[J].中国音乐,2014(4):168-171,183.

[2]赵江南.论李渔的戏曲本位思想在剧本中的表现[D].湘潭:湘潭大学,2002.

[3]秦爽.李渔审美价值取向中的道教观念[J].中华文化论坛,2014(5):61-64.

[4]文翘楚.李渔的造园思想研究——以南京芥子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5.

[5]池瑾璟.从李渔戏曲音乐创作说开去[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2):72-75.

[6]孙兴香.李渔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李渔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音乐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探微——兼读李渔《窥词管见》有感
SOLES OF WIT
李渔的养生之道
回忆之城,泪雨之城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嗜好可当药
李渔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