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管理机制和成效评价研究

2021-09-13 05:31史蕊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职责立德导师

史蕊

摘   要: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职责。分析地方高校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必要性和不足之处,深入剖析原因,提出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工作思路,对实施路径和成效评价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研究生导师   立德树人   管理机制   成效评价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并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推进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既是国家刚性规定,又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源头性举措,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

一、地方高校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必要性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研究生培养质量既体现在专业技能中,更体现在思想品格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研究生教育过于侧重“才”而忽略“人”,成效显而易见,带来不少弊端。一方面,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下,出现了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研究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意志品质已经引起高等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有些研究生导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只抓研究生学业进步,忽略人格塑造的问题。不仅损害导师形象,激化师生矛盾,还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生源大幅扩招,大批地方高校开始承担研究生培养的重任,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人才结构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研究生教育工作起步晚、任务重,地方高校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和不足,如管理理念、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科研设备、后勤保障等方面亟须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改革滞后,跟不上发展要求,等等,导致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工作中出现多层面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自觉性不高,工作水平有限。

一是仅仅依靠制度约束不足以从根本上持久调动研究生导师对立德树人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少导师依旧不能突破重学术培养轻思政教育的思维桎梏。二是随着生源扩招,导师数量明显不足,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导师素质、师生比、学缘结构、选聘方式等方面问题,研究生导师学缘结构单一,缺乏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三是导师承担较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有的同时担任行政职务,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较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

(二)研究生扩招和生源的多元化增大了导师立德树人工作难度。

大规模研究生扩招从2003年崭露头角,到2012年达到峰值。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存在第一志愿报考生源不足,以调剂生补充生源的现象,生源进一步复杂化、多元化,录取学生中既有本专业的应届生源,又有跨专业报考或调剂生源,还有在职的往届报考生源。年龄差异大,社会阅历差异大,求学动机复杂化,增大了研究生培养难度。功利化思想和被动升学的态度,致使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混文凭思想。

(三)未充分发挥保障监督和评估评价机制作用。

《意见》中提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立德树人纳入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表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职责需要管、办、评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系统分析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各种因素与环节的配套保障,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全面落实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在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对导师的评估过于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缺少对导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考核,造成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被动。

二、地方高校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工作思路

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要聚焦于导师,但不能仅限于导师,要遵循地方高校办学实际和研究生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理念为主线,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建设,全面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一)建立健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检验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核心因素。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要求,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生招生选拔。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其中面试是考核研究生内在素质与道德品行最直观的展示,强化该环节设计与实施尤为重要。另外,随着研究生招生工作进一步发展,除了传统招生宣传外,一些高校还采取组织举办本科生夏令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二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以立德树人的要求全面反思和改进整个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设计,包括学位授予标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科研实践、学位论文要求等各环节。三是研究生毕业和毕业后。“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思想主线,需求主要指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需求。导师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立德树人的工作成效,最终要靠社会检验。为此,在抓好内部管理、加强教学建设的同时,必须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监督,认真跟踪与调研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反馈。制定完善学校与社会良性互动、及时反馈的质量沟通机制,是学校建立健全服务于立德树人要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

(二)完善体现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考评机制。

完善体现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校内考评管理机制,一是学校对基层培养单位的考评制度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科学合理地体现导师立德树人工作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二是在导师队伍建设制度方面,进一步增强导师立德树人在各项制度设计当中的方向引导、地位保障和价值体现。特别是在导师遴选和培育制度建设中,应凸显导师政治思想素质、个人品行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确保导师能够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在导师工作考核与评价中,要强化立德树人隐形付出和工作实效的权重和价值,切实有效地抓好师生互选和学生评教工作,积极利用校内外各种外部评价与监督资源。地方高校导师评价工作应以帮助导师发现、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把导师分出优劣高下。要将导师评价与培养相结合,互相促进,真正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推动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三、地方高校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路径解析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管理体系。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如研究生院,以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质量为原则,以推动导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调动导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核心,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创新机制,统筹规划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职责的落实及考核。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如二级学院要做好导师管理及立德树人职责履行的具体工作,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校—院”二级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二)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地方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职责的制度保障体系。近年来,在教育部《意见》的指导下,各高校纷纷制(修)订出台系列实施办法和细则,切实做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工作。目前地方高校制度建设以开展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还没有将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贯穿导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应加强导师立德树人在導师遴选、培育和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地位体现,建立并不断完善可以量化的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考评制度,以制度规范管理,不断促进研究生导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工作职责。

(三)管理的主要措施。

1.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一是重点要求导师在认真讲授承担的研究生课程的同时,充分发掘所授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二是强化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的责任。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术规范训练,加强职业伦理教育,提高学术道德涵养。三是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研究生导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随时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引领,加强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四是创新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党支部设置上可以将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设置与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的纵向设置相结合,将研究生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形成师生混合的党支部,构筑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新空间。开展优秀党支部、样板党支部、优秀党员、优秀研究生党员标兵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增强研究生教育责任感,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

导师带领和指导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教育理念。如利用寒暑假组织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选拔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生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选拔优秀的中青年导师参加科技扶贫等活动。

根据不同学科、类别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指导和配合导师共同为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条件。导师定期与研究生沟通交流,指导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深入开展研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指导他们转化应用科研成果,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导师通过发放助研津贴等方式为研究生提供经费支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师生互动的文体活动开展文化育人,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理工大学为例,每年举办“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导师”“优秀学位论文”“教学基本功竞赛”等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和表彰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导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弘扬教书育人的良好风气;举办“我和我的导师”征文评选活动,搭建增进导师和研究生情感联系的文化平台,促进导学关系,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生导师要在高校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好研究生的心理帮扶、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导师要与辅导员密切联系、互动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研究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特别是协助辅导员做好研究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研究生制订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积极帮助。

4.加强导师培训,提高导师的职业素养。

地方高校特别是理工科类学校因导师教育背景的限制,要特别重视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导师培训,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明确导师职责、交流培养经验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邀请校内外专家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首要责任人”视角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位与研究生培养政策和文件解读等专题内容对导师开展培训;帮助导师深化对立德树人首要职责的理解,创新工作思维,提高工作水平,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升研究生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构建和谐健康的师生“导”“学”关系。

(四)探索导师立德树人工作新途径、新平台,增强导师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水平。

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不断加大导师遴选与审核力度,建立导师动态管理机制,逐步打破导师终身制;鼓励相同研究领域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实行导师负责制下的集体指导研究生模式;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同时继续推进导师培训制度的完善,除了岗前培训、研讨交流等形式外,还以责任感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导师为核心,形成以老带新的模式。除了科研能力外,更注重导师的职业道德及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培养能力、管理能力等的培养。摒弃单一的遴选标准,建立科学多元化的导师考核标准,注重师德师风、科研成果、培养质量等,加快建设一支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素质硬、科研水平高、培养能力强又极具责任心的高质量创新型导师队伍。

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职责,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地方高校需要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建设实际,建立健全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不断丰富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新途径、新举措,有力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不断完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A/OL].(2018-01-18)[2019-02-01].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3]刘晓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何以“全面落实”[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6):6-12.

[4]褚艳新.“立德树人”视野下研究生导师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2):16-18.

[5]彭耕,王青.“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项目支持: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职责立德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