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高校招生中发挥的作用

2021-09-13 05:47廖爱民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招生综合素质评价

廖爱民

摘   要: 随着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化,“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成熟推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作用日渐突出。正确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不断改进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内容体系,改进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优化评价主体,推动高校招生正确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促进“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综合素质   评价   招生

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并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提供高中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供高等学校录取时参考”[1],明确高校在高考录取时要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档案。200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通知文件进一步明确表示“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要求,研究分析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甚至纳入“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权重比考核测试学生。

一、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高校招生的使用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精彩提炼,涵盖学生在政治思想水平、学业智力成就、身心健康素质、文学艺术鉴赏、实习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历程,呈现的是一个鲜活的青年生命个体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将综合素质档案用于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可以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更丰富、更立体的学生信息,有助于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拔更适合的生源。

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将综合素质档案纳入高校招生参考权重,对于深化高考改革,改变“唯高考分数论”,正确引导中学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重要积极作用:一是借助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指挥棒对中学应试教育形成倒逼,促使中学教育至少能改变片面追求高考分数的现状;二是帮助高校了解分数以外的其他学生信息,尤其了解学生的情商、胆商、灵商和逆商等,从而帮助高校科学选才;三是“破除高考唯分数论的录取机制,促进考试招生制度的多元化发展”[2](18),拓展目前较为单一的高考统招录取渠道。

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内容的“分体”与“整体”之辩证关系

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使用既要注重分体内容,更要注重整体视角。所谓分体观察,就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有一定分类的评价内容观测点,否则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到关键点。2014年12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提出五个方面的分体观察内容:“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与社会实践等。”指出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这也是高考评价改革坚持和推进的一项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更要整体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避免碎片化的盲人摸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目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本质存在两个误解:一种误解是对综合素质评价用笔试形式考查学生,通过把试卷内容分解为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测试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种简单延伸的思维完全没有领会综合素质评价的要义和精髓。还有一种误解是把综合素质理解为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素质的简单组合,每一方面的素质再被细分为若干子素质,然后根据每一条素质表现打分,汇总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分数或等级。实际上综合素质档案更关注学生三年的过程經历。重要意义并不在于罗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而是通过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综合性判断。因此,“综合素质评价的着力点,一定不能放在具体内容上,而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发掘出自己身上特殊的闪光点和潜力,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4](18)。

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就是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把学生个性鲜明的素质有机结合在一个鲜活的个体身上。美国中学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总体评价的方法值得中国学习。美国大学招生通过阅读申请者综合素质档案,逐渐形成立体饱满的申请者整体印象。

三、综合素质档案评价方式的改进和主体的改变

综合素质档案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是密切相关的。综合素质档案的评价方式改变,评价主体应随之改变。初期,当综合素质档案的评价方式为结论性评价,评价主体自然落在中学,落在中学老师身上。因为只有中学老师才最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且老师带有天然的权威性,评价结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被学生认可、高校认可,目前仍有许多中学坚持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因为结论性的综合素质档案遇到了几重困难:第一,结论性评价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评价与测量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现状是一些中学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体系,往往依据主观的印象和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常识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内容能否为高校人才选拔助力?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第二,结论性评价涉及每一个学生的利益,学校并非世外桃源,老师也是凡夫俗子,“承担多种角色的教师陷于角色冲突,难免有失客观公正”[5](11)。第三,结论性的综合素质档案不是简单的高中三年评语,而是思想、学业、素养、技能等各方面详尽的总结评论,工作量巨大,中学老师一边从事教学任务,一边做综合素质评价,导致的结果就是档案评语千篇一律,空话套话满天飞,这样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有何用处呢?事实证明,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做法已经成为中学老师的重要负担,也是综合素质评价数年探索却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只关注评价结果,忽略评价过程,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无法体现出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和方法与更加内隐的、更需要长期涵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6]。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工作投入和付出,长此以往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抵触情绪,消极怠工,不利于综合素质档案在学校落地生根。应不断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

要想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综合素质评价一定要回归本位,做写实性记录,不做结论性评语。写实性记录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件讲述出来。当然,高中三年事情很多,不能记“流水账”,而要贴合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方面“择优”写实性记录。写实性记录的主体不是中学老师,而是中学生自身。只有中学生才会了解自己,才会有动力“择优”写实性记录。

只做写实记录,不写评语,中学老师就不用承担评价的主体责任,只需要对记录本身承担监管责任,监督写实性记录是否真实可信。学生可以请教老师、依靠家长,分类理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里的写实性记录。上海对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主要是写实纪录,不会给出评价等级。上海市的做法是客观全面地反映高中生三年内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以艺术素养为例,如果用结论性等级评价就会很主观,评定结果的可靠性不大,写实记录学生参加艺术团经历及获奖状况,可以完整清晰地反映出学生艺术修养方面的表现,比给出等级分数更加饱满生动,更加令人信服。

“中学只需要遵循基础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把学生的经历和生活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就足够了”[7](18)。评价工作交给高校,高校在综合评价招生中可以充分运用综合素质档案。

四、综合素质评价使用中面临的困难

在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综合素质档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推动各地中学,乃至各个省(区、市)建立规范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不过,在实施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仍然面临一些实际困难。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第一个困难是难以建立统一标准,评价内容五花八门,缺乏规范性的约束。综合素质不同于考试成绩一目了然、简单清晰。无法通过考试或临场发挥检验能力和水平,只能采用日常的细致观察,自我总结分析,定性评价综合素质。这种定性评价的方式决定了综合素质评价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试点省市实践情况来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标准、操作规范等不统一,给高中和高校带来较大困惑和操作困难,降低了综合评价招生的信度。还因缺乏系统性的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容易造成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仅影响招生录取的公平与公正,还动摇综合素质评价的权威性与客观性。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第二个困难是真实性问题。真实性关乎综合素质评价的效度问题,如果不真实,自然没有效度。在高校“三位一体”招生中,高校把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重要参考,甚至设定一定比例的录取权重,可以倒逼中学教育阶段认真对待综合素质评价,本意是好的。如此一来,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变成高利害性评价。这样的高利害性综合素质评价可能带来人为因素的极大干扰甚至弄虚作假,有损考试招生的公平。在高利害性的综合评价招生中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是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8]。

即使写实性记录能基本保证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真实性,为了某种目的,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刻意精心“包装”,某些不容易核对检查的内容夸大其词,必然削弱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效果。因此,综合素质档案内容的真实性是一个涉及学生诚信问题的大事,需要高中学校、高等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形成诚信合力,助推高校招生改革实践坚持做下去[9](96),否则就会因作假问题而受到诟病,直至危害综合评价招生。

第三个困难是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涉及的公平性问题。在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重要参考的时代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似乎更偏向于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重视教育的城市家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能产生的不公平主要反映在我国巨大的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上。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西部农村地区不但经济落后,教育水平、教育资源更是相差甚远,可能产生不公平现象,例如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艺术素养”明显对农村地区的学生不利。

“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和一般的考试不同,呈现典型的非线性特征,某些方面难以直观评价,对于那些更为丰富但没有描述的素质,更难以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比较”[10](101-111)。我们很难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准确区分学生之间综合素质的优劣。另外,学生的“背景因素”具有不可比性。诸如“艺术素养”“体育特长”等方面的考查主要参考学生的特长及获奖情况。这些素质在不同的家庭背景给予不同的教育投入情况下,相应的投资产出也是不可比的,必然导致学生“背景因素”不平等。因此,不加区分地进行横向比较必然影响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信度[11](34)。

综合素质评价的第四个困难是无法常态化地实施。目前,无论是全国著名的示范性中学,还是普通农村中学,中学的工作重心、第一要务依然是抓高考升学率,有句话评论目前中学工作最贴切: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不少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一直没有结合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工作,導致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水平保证科学、客观、全面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综合素质评价常常成为‘花瓶,走过场的现象比比皆是,拼凑、虚假的综合素质评价痕迹非常明显”[12](31-40)。

五、深化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即使面临诸多困难,围绕高考改革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可“因噎废食”,国家的高考改革政策方针既定,说明大的方向是正确的,趋势也是不会变的。综合素质评价要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开倒车”,退回老路上。首先,应进一步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措施。政府应加强对高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工作监督。定期检查或者随机抽查,监督高中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情况。其次,加强对高校在招生录取中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和监督,确保高校在招生录取中使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切实可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的监督,切实体现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的价值。最后,要建立和完善诚信追责制度。写实性记录综合素质档案的每项内容后面都要有学生的签字确认,为写实性记录内容负责,还有中学老师的签字认可。综合素质档案上传到相关招生录取系统长期保存,让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教育监督管理部门随时查询,完善举报和申诉复议等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有效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1号)[Z],2007-02-09.

[2]宋莉莉.困局与解局:关于新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教育与考试,2017(6).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Z].教基二〔2014〕11号,2014-12-16.

[4]秦春华,林莉.高考改革与综合素质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5]王志武.高校招生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考试研究,2015(3).

[6]刘志军,张红霞.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3.

[7]秦春华.高考改革与综合素质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8]边新灿.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演进逻辑、模式选择和对策分析[J].教育研究,2017(7).

[9]张红霞.综合素质档案在高校招生中的“初筛”构想与风险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10]周先进,张睦楚.高考改革: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为”与“难为”[J].全球教育展望,2014(7).

[11]樊亚硚.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的阻力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12]罗祖兵.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的两难困境及其突围[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该论文是四川大学校级课题项目“建国前后四川大学招生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dangan2019-22。

猜你喜欢
招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