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之重塑与重构

2021-09-13 05:47徐洁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育学重塑启示

徐洁

摘   要: 陈锋主编、王毓珣等所著的《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立足于数字化时代背景,追述未来学校的兴起,前瞻性地对意蕴、教师、课程、教学、学习、课堂、评价和管理八个方面,从教育学特有的视角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未来学校的学理与应然场景,归纳未来学校的兴起及发展趋势与特点。本文选取其中所列较具代表性案例作为借鉴,从教与学的重塑、学习评价体系的重构两个方面对未来学校进行解读,由此提出对未来学校发展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 教育学   未来学校   启示   重塑   重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求教育不断提高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已对现有教学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不久的将来必将对学校形态产生重大冲击。陈锋主编、王毓珣等所著的《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一书,立足于数字化时代背景,从教育学特有的视角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未来学校的学理与应然场景。

一、未来学校的兴起

对于未来学校的研究与实践,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德国杜林在《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中构想的“未来学校计划”。二十世纪,大教育家杜威(1915年)提出“明日之学校”,英国教育家尼尔(1921年)创办了夏山学校,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勤在著名的未来三部曲①中提出了超工业教育的设想。进入二十一世纪,未来学校开始在全球兴起。一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经合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先后对未来学校及数字时代的教育进行了专项研究与探索。另一方面,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法国、俄罗斯、巴西、瑞典、芬兰等国都对未来学校进行了实践。以美国为例,创立了费城未来学校(2006年)、探索学习学校(2009年)、思考全球学校(2010年)、另类学校(2013年),此外,可汗学院、达·芬奇学校等都属于对未来学校的探索。同期,国内对未来学校不断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正式启动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组建了包括20个实验区、8所示范学校及300多所学校的未来学校联盟,2016年发布《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2017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出台“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二、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时代在发展,未来学校要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未来教育的需要。书中提出未來学校应发展为学校3.0。人类早期的教育以能者为师、口耳相传、经验传承、示范模范为主要传授方式,三皇五帝时出现的成均、庠、明堂、序、校、学等学校,此时的教育可谓进入学校1.0时代,个别教学、对话式教学、知识垄断、经典诵读是主要特征。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流水线需要大量受过一定教育、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者,教育进入学校2.0时代,集体教学、分科教学、统一标准、普及度较高成为主要特征。当下,人类的集体智慧总和以几何速率激增,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诉求已逐渐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即每个个体都能通过教育开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当下教育由于学校2.0同质化、教本主义等弊病,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改造现有学校,创造未来学校,进入学校3.0时代,蔡元培提倡的“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所谓未来学校,是指“为了满足个体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与日益复杂多变的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重构的适合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真实与虚拟融通的时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提出未来学校具备六大特征:一是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二是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三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四是开放整合的学习生态;五是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六是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

三、未来学校的解读与案例借鉴

王毓珣等从未来学校的意蕴、教师、课程、教学、学习、课堂、评价和管理八个方面,提出未来学校建设的设想,同时援引国内外的创新做法作为借鉴。

综而观之,可从教与学的重塑、学习评价体系的重构两方面进行解读。

(一)教与学的重塑

未来学校将在教师、课程、课堂、时空全方位进行教与学的重塑。未来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将成为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指导者、学生学习评价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终身学习者。教师队伍将重构,由线上教师、线下教师、主讲教师、辅导教师、人类教师、机器人教师共同组成。未来课程将实现教程到学程、教本向学本的转变,从标准化走向定制化,即借助大数据学习分析的支撑。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倾向等,生成智慧化、差异化、匹配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定制课程。未来课堂将从同步走向异步、线下走向混合,即根据学生学习速度和学习内容,进行年龄不一的混龄教学,以及线上与线下、正规与非正规、虚拟与现实、系统与碎片相结合教学。在未来学校里以学生的学习为起点与归宿,教育重心真正从教师走向学生,并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无边界学习。

(二)学习评价体系的重构

对应未来学校教与学的重塑,学习评价体系可由核心素养评价、个性化评价、即时评价、大数据评价构成。其中核心素养因综合性和内隐性特点较难评价。欧盟各国探索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开发“相应测量工具和量规”,并“通过态度调查问卷、表现性评价等形式”对核心素养进行评价。个性化评价是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在考虑学生个体特征、兴趣偏好等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个体进行的评价,重在促进学生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发掘各自的生命价值和发展潜能。即时评价指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大数据评价指通过搜集分布在学生学习、科研、交往和日常行为等不同空间的大数据,为采取个性化、定制式的教育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和实证依据。

(三)国内外案例借鉴

书中援引了不少国内外创立未来学校的实践案例,本文选取了其中较具代表性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例作为借鉴。同样以美国为例,2009年开始的“个人学校”项目,重新设计了课堂教学,整合教师现场指导、在线课程、虚拟导师、合作活动和个别实践等多样化教学形式,由学科专业教师、助教、在线辅导教师和数据分析团队组成一个教师团队,从不同的维度评价学生,打破了“教师孤立”的状态。创办于2010年的思考全球学校(THINK Global School),总部位于纽约,但学生的课堂却遍布全世界,学生每学期前往全球不同城市进行学习,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语言和历史。查尔斯.M.赖格卢特(Charles M. Reigeluth)等于2015年提出“三清单模式”,即一张标准清单,记录每位学习者达成国家规定与选择性教育标准情况,一张个人清单记录每位学习者各个领域达标情况,一张个性特点清单记录影响每位学习者学习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多元智力分布情况等个性特征。国内开展了不少探索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制涵盖300多个指标的诊断与测评框架,面向每一位学习者,实现全学习过程数据的采集、学科优势的发现、学习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提供“学习助手”“学习伙伴”“学习导师”三个層面的服务。

四、对未来学校发展的启示

从国内外实践案例来看,虽然各国未来学校的名称不一,但究其意蕴均以学为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促进学生成长、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时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中,提出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应是绿色、智慧的,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绿色、智慧不仅指绿色环境和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建立一种全新的绿色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重塑教与学的关系,重构学习评价体系,遵循学习规律,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生动力,使学习走向人性化、个性化、自主化、智慧化。

《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对于未来学校的发展,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早在1912年,蔡元培就提出“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建设教育强国,正如书中所言,需要敢于“改造现有学校、创造未来学校,引领世界潮流,为世界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注释:

①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撰写的未来三部曲:《未来的冲击》(1970年),《第三次浪潮》(1980年),《权力的转移》(1990年)。

参考文献:

[1]王毓珣,等.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高平书.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1.

[3]刘新阳,裴新宁.驾驭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75-85.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R].2016:14-19.

猜你喜欢
教育学重塑启示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