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慕课潮流下师生关系研究

2021-09-13 05:58刘校静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成人教育慕课师生关系

刘校静

摘   要: 在成人教育中,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双方共同进步成长。慕课作为当前在成人教育领域飞速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不仅对我国成人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对成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诸多影响,包括师生角色获得了更大自由、师生关系在文化上共通、师生关系终身化趋向明显。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当培养新型适宜性,例如他者性师生关系及警惕由于慕课平台产生的技术化疏离师生间感情。

关键词: 慕课   成人教育   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育界已然兴起一场“慕课”热。在我国,不仅基础教育界迎来了“慕课”风暴,一些高等院校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由此,慕课引起了成人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一、慕课的历史与特点

(一)慕课的产生与发展

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MOOC)于2010年由David Cormier首先提出,这个名字本身就说明了一切。慕课是以无限制参与、免费和无入门标准为特征的在线课程,通常被认为是扩大全球高等教育机会的重要一步。全球首个慕课课程是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在2011年末提供的,之后该慕课入学人数迅速增加到全球共计160,000名学生。由此,从美国开始,这种颠覆性的概念引领了整个高等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慕课提供商在2012年出现并与一流大学合作提供优质课程。目前,全球知名的MOOC提供商包括Coursera、edX、Future Learn、Udacity等,提供慕课课程的顶尖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等。因此,纽约时报将2012年定义为“慕课元年”。

2013年慕课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均参与了慕课课程的制作与发行,在官方网站上线了上百门精品慕课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一举措进一步规范了慕课行业课程,使参与者选择课程时更有保证,进一步促进了当前中国慕课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慕课的显著优势

慕课第一个显著优势是资源的无限丰富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成人学习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网络空间的无限制存储功能及开放性为慕课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命力。第二个显著优势是传播方式的便捷性与灵活性,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大规模的传播。一节慕课的时间短则3分钟至5分钟,长则10分钟至15分钟。在无线网络链接的条件下,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便捷查看,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化的需求。再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成人学生时间的紧迫性,见缝插针,化整为零,将零碎时间整合成完整的学习。随着无线网络的发达,今天的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终端设备进行学习,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得到了个人更大的解放。对于国内学习来说,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国外著名大学的慕课,例如哈佛大学“幸福课”、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原理”等。最后,慕课的出现进一步紧密了学术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慕课从传播方式上实现了教学知识与接受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为吸引广大受众,慕课传播内容必须兼顾理论与实践、严谨性与趣味性,让大学与群众的关系实现上下通达。

总而言之,慕课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让知识传播的成本持续走低,全世界共享、共有、共建有价值的知识,让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推动全世界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文化程度的提高。

二、成人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发展与特点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国成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重要教育资源,成人教育的师生关系与传统师生关系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参与教学过程的双方都是成年人,因此成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自身特点,在成人教育中如何妥善处理师生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问题。

(一)主体性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在传统师生关系中是最重要的两个发力点。从古至今,中国的教育都十分强调“尊师重道”,这一理念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师道尊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应当遵循教师的教导与观点的传输,这种师生关系挫伤了学生,尤其是已经拥有成熟心智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与创造性。所以,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的教育学家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认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充当学习者,但是,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易出现过于关注自我、个性极度张扬的学生,无论是儿童教育还是成人教育,在这种或以教师为主体或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中,教學双方都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之后,苏联教育家凯洛夫针对苏联课堂教学一段时期内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教师为主导”。这种主导主体式关系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合二为一,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作用。这种主导主体式师生关系摒弃了单方面强调教师或学生作为主体的狭隘性,将师生间相互促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鼓励师生之间能量相互转换与双向输出,教学相长。

简而言之,“主导主体式”师生关系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作用于作为主体的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执行者,在教学活动之前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具体环节。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时,学习者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反馈者。如果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将不复存在。

(二)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成人教育的理论基础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哲学,教育学家将许多主体性哲学概念引入教育学领域,主体性师生关系就是在主体性哲学视角下提出的,但是随着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自身矛盾越来越尖锐且无法解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西方出现了主体间性哲学理论。主体间性,又译主体通性、主体际性等,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主体哲学中“主体”“客体”概念带来的局限。

在主体性关系中,只要有“主体”“主导”等概念,往往无形中会变化衍生出“客体”“被导”的对位概念,出现主体凌驾于客体、主导强加于被导的消极现象。从师生关系来说,容易发生主体对客体的占有,或者主导利用被导为自身服务。主体间性改变了主体—客体二元相对的思维模式,主体间性教育认为世界是教育主体共有的意义世界,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占有、胜利,主体间性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师生本真的生存方式[1]。在主体间性教育视角下,师生关系超越了传统的主客二分,建立起了一种师生命运共同体。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要求学生的心理发展较成熟,这是学生与老师可以平等对话、平等交往的基础,所以当前成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逐渐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在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不再是“我—它”的关系,学生和教师不再是对方可以利用的对象,而是双方都能够将课程作为中介,实现双方之間观点与意见的交流、情感与思想的互通,进一步使双方主体重构知识观点,超越之前的自我[2]。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不断成长的宝贵教育资源。

三、慕课对我国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影响

(一)师生角色获得更大的自由

“慕课”的出现,使教师跳脱出传授者的角色,获得更大的自由[3]。与此同时,学生不仅扮演学习者的角色,还在网络讨论中成为领导者和答疑解惑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教师的角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学习者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是被动的,慕课双向交互的能力使学习者变成主动学习者,获得更大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当前,在成人教育界流行的自主学习模式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与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相辅相成,强调尊重学生自身,相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自我建构者,每个学生所建构的知识均带有个性化色彩。慕课的出现恰恰使“建构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如虎添翼,无论对于学习者建构理论体系,还是教师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均有帮助。

(二)师生关系紧密和谐

在成人教育中,师生的关系往往不如基础教育那般紧密。师生关系冷漠化,甚至零交往,这是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异化现象。有学者指出,在成人教育中77%的学生课后与教师的接触为零[4]。慕课的出现使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成本降低,更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师生关系冷漠的趋向。因为慕课借助网络打破了传统的物理时空界限,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所以师生关系更趋向紧密和谐。

成人学生与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不同,有强烈的自主意识,较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分析事物已经形成完整的评判标准。对于建立紧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一定的挑战,教师在授课及沟通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慕课课程的特点是在授课过程中并不存在实时互动,教师通过上传视频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可以在留言讨论区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这种交流方式使双方交流更平等与高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三)师生关系的终身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朗格朗在1956年正式提出“终身教育”,该概念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以现阶段的情况判断,终身化教育仍然是当前教育流行的大趋势,成人教育就是“终身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终身化,意味着“师生关系”的终身化。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中有“一日为师,身为父”的价值取向,当然并不完全适应当今的社会存在。然而,不可否认,师生关系终身化是当前的大趋势。慕课教育的出现使成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终身化得以有效实现,终身化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有助于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四、展望与反思

慕课的到来,为师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甚至可以说是教育界的又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但师生关系未来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他者性师生关系的新发展

在“主体间”性之后,西方哲学又提出了“他者性”概念。他者性理论认为无论是主体性还是主体间性都没有走出个人主体的迷思,在成人师生关系中,不应该是“我—它”或者“我—你”的关系,而应该是“我—他”的关系。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把对方与自我看作同样的主体,会产生主体之间的向我性,将对方不断地自我靠拢,认为对方与自身有诸多相似特点,甚至将对方还原为我,消解自我与对方之间的差异性。他者性师生关系认为虽然主体间师生关系相对于主体性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进步,但是这种师生关系忽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与教师承担责任的自觉性。他者性师生关系不但尊重学生作为主体,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自身差异与互相尊重,而且进一步改变主体间师生关系下教师无法对学生发展负责的状况[5]。

慕课的出现进一步将教师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中解放出来,不但能够把学生看成发展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而且能够在这种授课方式下一定程度上避免对他者向自我的还原,消除主体以自我为中心的强势思维,避免师生关系的异化,从一定程度来说,慕课或许能够成为发展他者性师生关系的重要土壤。

(二)直面成人教育中师生关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还需警惕师生关系的技术化倾向,现象学要求我们直面事物本身。成人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教育关系,发生在生活世界中教师和学生交往情境中。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师生的关系,慕课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和学生实时的沟通互动与交流,这种阻碍可能会避免成人教育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碰撞带来的冲突,同时减少师生之间珍贵情感经验的交流互动。

在生活世界中,一切均是正在发生的。师生关系之间的情感经验是技术手段无法取代的,在教育现场师生产生共同情感,所带来的情绪感染是师生关系中无法替代的重要因素。在慕课到来之际,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其对于成人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瓅,张成涛,霍玉文.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成人师生关系的应然转向[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

[2]刘要悟,柴楠.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J].教育研究,2015(2).

[3]曹鹏.慕课发展与我国成人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成人教育,2018(8).

[4]韩秀娟.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突出问题及建议[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9).

[5]冯建军.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6(8).

猜你喜欢
成人教育慕课师生关系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