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分析

2021-09-13 05:58章震闵荧查文倩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语法教学现状分析初中语文

章震 闵荧 查文倩

摘   要: 近年来,语法教学逐步淡出中学语文课堂,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法教学缺失的弊端逐步显现。初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断崖式下降,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难题。分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强调中学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积极意义,针对现阶段中学语法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使得语法教学切实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法教学   现状分析

一、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①(1)。就语法本身在语言体系当中的重要程度而言,语法教学有存在意义;就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而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他三个维度目标都是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当中得以实现的;此外,语法知识教学契合部编本教材双线组织结构之中的“语文要素”模块,对过去片面重视语文人文性,学生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的状况起到了纠偏作用。以上基于理论维度,阐述进行语法教学的积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同样起着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本节我们将通过语法教学论述学生三种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语法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母语,提高传承中华文化能力。

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那样“语言,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②(43)。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却依旧生生不息、朝氣蓬勃,作为载体的汉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汉语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壮大,蕴藏着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传承与理解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语法作为汉语重要的构成要素,近年来在中学课堂“销声匿迹”,不受重视,使得一些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将汉语内涵片面地理解为“文字”与“文学”,忽视“语法”。从发展眼光看来,并不利于汉语的传承。汉语语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有条理地组织运用汉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汉语语法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智慧内隐于人们的表述方式当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代中国人的性格。因此对中学生进行语法教学是必要的。

(二)语法教学能够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升。

1.语法教学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良好阅读能力是初中阶段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之一。本节我们将通过对几个教学实录的分析,探究语法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现代文教学方面,笔者在观摩教师教授《怀疑与学问》③(94)这篇课文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开始学习议论文体裁的文章,一般文章的中心论点都比较鲜明突出,且在原文当中可以找到。然而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却没有直接在文章当中出现,需要学生自主概括。在教师请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时,有学生给出了“学会怀疑与学问”“提倡怀疑与学问”之类的答案。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告诉学生“议论文的论点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随后学生给出的答案变成了“我们要学会怀疑与学问的精神”“做学问需要有怀疑的精神”。对比两种答案,且先不论答案的正确性与否,就形式要素而言,后一种答案无疑具备基础语文素养,使教师把着眼点放到方法层面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了单句的成分后,能够在长难句中提取主干,迅速理解句子大意;学生掌握了复句的类型,即可以在现代文段落中快速找到中心句,分析出段落层次结构,提高阅读效率。

古文阅读方面,例如教师在教授《爱莲说》④(96)中的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时,此处的“之”作为助词,没有具体含义,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放在主语“莲”与谓语“出”之间,使得“莲出淤泥而不染”从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变为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作“爱”的宾语,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短短一句包含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及三类语法知识点,只有学生学习了语法知识,才能够真正弄清楚这句话句法构成的奥秘;此外,由于古今语言的演变,古代汉语当中的许多用法今天已经不再使用。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会出现一些词性的暂时变化与语序调整的情况。这就是中学古文教学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的由来。进行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对古代汉语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2.语法教学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近些年来,写作一直被誉为中学生的“老大难”。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不仅在于现阶段我国写作教学没有形成一套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语法教学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原因。一篇好的作文,除了切合主题、立意高远外,合理的逻辑结构和正确严谨的遣词造句同样重要。此外,学生修改病句、按要求造句等能力,同样属于写作能力的范畴。

初中生的写作表达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学生对“的、地、得”三个生活中最常见的助词⑤的用法的混淆。通过学习单句的成分,学生学会“的”用来修饰定语,“地”用来修饰状语,“得”用来做补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可以清晰地选择;通过学习词的分类,学生了解当一个词具有多种词性,在不同的具体语境下,“能力的提升”与“能力地提升”从语法角度而言都是正确的。在不同的语境下,学生可以准确判断词性,理解句意;此外,通过学习单句的成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顺畅地造句,在句中明确主谓语,突出定语、状语、补语修饰的中心语;最后,教师教授语法知识后,对学生修改病句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帮助学生从修改病句的“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转变。

(三)语法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中学阶段,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法是语言的组合法则,是构成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可以看出,语法知识是具有一定理性与逻辑意义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⑥(2)。然而如今大众对于语文的理解,往往偏向人文性一端,是基于感性认识维度的。语法教学可以弥补现阶段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方面的不足,促使学生对汉语发生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提高学生理性逻辑思维能力。

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分析

本次有关语法教学的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学生问卷方面,于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8级初三年级五班发放问卷调查50份,收集有效数据47份,数据回收率94%;教师问卷方面,于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初三年级语文组发放问卷调查6份,收集有效数据6份,数据回收率100%。

(一)现状总括。

新课改以来,我国的语法教学迎来了“春天”。就发放给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师生填写的调查问卷的反馈来看——教师教学层面,该校现阶段已经基本实现从初一上学期开始随文讲解语法知识,并针对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展开专题集中学习,并且在练习与考试中涉及相关语法知识的考察;学生学习层面,该校初三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基本完成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当中规定的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的类型及常见的修辞格五类知识的学习,超过7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于中文语法知识有了理解,超过76%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通过随堂听讲、课后小组讨论与自主学习的方式对老师教授的语法知识有着较好的掌握,超过80%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法对自己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使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诚然,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法教学现状较之于二十一世纪初有了较大的改善。然而,通过笔者实习期间对一线教师语法教学课堂的观摩,以及学生课堂表现与课后反馈来看,我国语法教学依旧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问题。本节我们将列举一些现阶段中学语法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

(二)问题分析:教学内容扁平化。

汉语语法,作为对发展演变了几千年的汉语使用规律的总结,内涵是广博的。现阶段我国中学语法教学广度是略显狭隘的,深度更是浅尝辄止。当然,其中不乏教育者对于中学生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的思考。但是,笔者认为,丰富的语法教学内容,应当立足于课程标准而不仅仅限于此。课程标准应当是教师教学的“下限”而非“上限”,若一味地將语法教学内局限于课程标准中列举的五类要点,则未免有着以偏概全之嫌。对学生视野的拓宽及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三)问题分析:教学方式单一化。

近百年来,教育界对于语文教学法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针对语文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一线教师与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开创了许多教学效果良好、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然而我国语法教学法却如同脱离了教学法改革创新的大军,停滞不前。整体上看,“讲授法”与“练习法”几乎占据语法教学课堂的全部。不可否认,就短时间内丰富学生的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法素养而言,这两种教学方法确实能够达到比较明显的效果。然而语法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够仅满足于“填鸭式”讲授与“刷题式”练习带来的“快餐式”教学成果。建立健全语法教学体系,要求教育者创新教学方法。

(四)问题分析:教学评价应试化。

造成语法教学内容扁平化与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语法教学的评价指向依旧停留在应试阶段。教师教什么,全看什么;教师讲解得有多深入,全看考试难度;学生学得好不好,全看分数高低。试卷与分数似乎逐渐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质检员”,变成了指挥学生学习的“风向标”。这种“功利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让学生陷入只注重语法类题目的正确率,忽视对语法知识本身的学习与理解的桎梏。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关于改进现状的建议

(一)主观认识上加强教师与学生对语法的重视。

教师层面,加强教师对语法教学必要性的认识,让教师切身体会到语法教学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学生层面,首先促进学生的认知转变——中学阶段学习的“语法”是实用的、形成普遍定论的语法规则,而不是专业的语法学知识。学习语法的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以实践为导向的,而非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消除学生对于中学阶段学习的“语法”的误解,排解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法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视语法学习。

(二)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更高效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由之路。就中学语法教学方法的创新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教师可以从其他专家学者提出的相关教学方法、教学理论中找到灵感,进行教学。如洪镇涛先生的“语感教学法”与吕叔湘先生有关语法教学的论述。其二,教师进行的语法教学,场景并不仅限于专门的语法课堂,可以采取多种渠道进行语法教学。如将语法教学同作文教学结合、同成语的学习结合、同网络流行语言的结合,甚至同英语语法的学习相结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语法教学。

(三)评价维度上倡导多元化评价。

尽管需要中学生理解与掌握的语法知识经过了简单化处理,但是不可否认,语法作为一类规律性知识的总结,本身具有概括性及很强的理论性。决定了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着一定难度的。现阶段对于学生语法掌握的考查仅限于考试。在考试当中,考查语法知识只是选择题、修改病句题这类“一刀切”式的题型。综上,针对语法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其一,在试卷考查方面进行分级考察,区分出不同学生对于语法知识不同的掌握情况。更多设置主观题的考查,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概念的方式蒙混过关;其二,在宏观的语法教学评价方面,开阔视野,跳出“应试”的高墙。增设诸如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结合课堂表现、作业练习的反馈,形成对于学生语法学习情况科学、全面的评价。

四、结语

中文语法教学是新课改绕不开的重点,亦是难点。新阶段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改革的六个目标,笔者从中摘录——新课改强调使学习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提高及改善教学实践的功能。笔者与致力于中学语法教学与改革的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勉,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师与学生能够越来越重视语法,改变目前语法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语法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用。

注释:

①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②马丁·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③顾颉刚.怀疑与学问[M].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18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④周敦颐.爱莲说[M].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6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⑤本文有关“的、地、得”的讨论是针对助词词性而言的,是针对初中生认知特点的简单化概念,不涉及前沿学术研讨.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蔡晶晶.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福州:集美大学,2016.

[4]刘慧.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6.

[5]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6]吕叔湘.语法学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洪镇涛.洪镇涛和青年教师谈语感教学[M].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

[9]吕叔湘.怎样和中学生讲语法[J].中学语文教学,1981(7):15.

指导教师:沙   莉

猜你喜欢
语法教学现状分析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