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启示

2021-09-13 21:33张弫陈虹忻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口述史概览

张弫 陈虹忻

【摘 要】随着“音乐口述史”在我国音乐学术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其已经发展成为音乐学各个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对我国学界近20年来(2001—2021)“音乐口述史”方面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从音乐口述史学科和研究方法理论、口述专题音乐史、区域音乐研究、口述音乐个人史、组织史和断代史五个方面,对我国近20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进行一次概览式的回顾。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理解“音乐口述史”的基本内容,总结其相关经验,力图为学界今后的音乐口述史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述史;音乐口述史;概览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4-143-04

【本文著錄格式】张弫、陈虹忻 . 经验与启示——20年来我国音乐口述史研究概览(2001—2020)[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4):143-14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疆兵团音乐口述史料研究”(课题编号:16XJJC760004)阶段性成果。

口述史(Oral History)也被称为口传历史学,它是汇集和运用人们口头传达的资料来研究历史的方法,也是人们在口头传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从广义上来说,口述史最开始出现在远古时代以前,人们通过口头交流等方式,将历史记录下来,像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江格尔》《玛纳斯》等史料记载。随之由于文献内容与种类的日益丰富而衰落。从狭义上来说,国内的口述史相对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来说起步较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一定的起色。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来研究音乐相关领域的问题。臧艺兵在他发表的《口述史与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写作的一个新视角》[1]中就阐述了音乐史、口述史的观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该篇文章对口述史以及音乐口述史来说,是开启了新的篇章,做出了贡献。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音乐史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音乐口述史也是一门有其特殊性的学科。2014年9月,“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史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对我国音乐口述史的体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我国音乐口述历史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今在音乐史相关领域运用口述史方法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青睐的方式。在本文中,笔者将从音乐口述史学科和研究方法理论、口述专题音乐史、区域音乐研究、口述音乐个人史、组织史与断代史五个方面,对近20年来(2001—2020)国内音乐口述史相关研究进行一次概览式的回顾。

一、音乐口述史学科和研究方法理论

音乐口述史的研究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下,有着正确的途径与规范的方式,才可以真正作为史料做出贡献。马津、马东风的《音乐教育视阈中的口述史研究》[2]这篇文章,是比较少见的音乐教育口述类文章,作者是从学科领域的角度,阐述了口述史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刘鹤红记录并整理的《“口述音乐史”——2016 年 5 月梁茂春教授在中国音乐学院讲学记要》[3]一文,是梁茂春对有关“口述音乐史”的十个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十个问题包罗万象,梁茂春还对口述音乐史以及音乐口述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说明,并提出“口述音乐史”的核心就是真实,这也为更多有志于进行音乐口述史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在《谈谈口述音乐史的几个问题——基于与梁茂春教授的谈话》[4]一文中,作者丁旭东通过与梁茂春教授的访谈与对话,了解到音乐口述史的基本概况、音乐口述史与其他领域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实践中的重点要领。刘青在其发表的《略论口述音乐史的研究现状》[5]中就对音乐口述史的现状以及研究进行了综述,口述音乐的口述方法是随处可见的,许多民间趣事杂谈传说就是以口头传播的方式流传至今,但不是所有的口头传述都具备成为史料的条件。作者认为研究者们应该更加关注音乐口述史与学科领域的关联。任西希在《音乐口述史的概念、性质与方法研究》[6]中主要针对音乐口述史的基本观点、性质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详细分析研究。在王舒畅《音乐口述史在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7]与欧阳绍清《音乐口述史在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8]两篇文章中,前者在文中提出我国音乐口述史的研究还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状态,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后者对口述史及音乐口述史进行了说明。两位作者都在文中提出在国内以音乐口述史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说明和研究,但欧阳绍清对音乐口述史学理的探讨、学科研究中的探讨,以及个案的探讨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举例说明。赵书峰、单建鑫的论文《音乐口述史研究问题的新思考》[9]对现如今音乐口述史在相关研究领域中的热门现象,阐述了音乐口述史的概念。对国际范围内的音乐口述史研究现状以及对音乐口述史的观念进行阐述并有了不同的看法:包括对音乐口述史概念表达出现的问题、对音乐口述史资料收集和归纳、对音乐口述史的体系构建和表达方式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方面,以及音乐口述史的价值与意义等也进行了详细总结。作者的讨论有助于把研究者们对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一步加深,提供了真正学者该有的研究态度。在《我们也活过:以口述史为证——论口述史在音乐学领域的运用》[10]一文中,作者臧艺兵对口述史的重要性及口述史的价值进行了阐述;口述史在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史之间的运用,在田野实践调查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也进行了阐述。

二、口述专题音乐史

所谓专题,实际上就是那些有共同特点或者存在着某种共性的人或事,围绕一个音乐主题进行口述,通过资料的采集进行口述史的研究。刘蓉在《口述史在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中的实践性价值——以“当代陕西作曲家群体研究”为例》[11]一文中针对于当世纪的前期、中期、后期对当代陕西作曲家群体的口述访谈,运用口述史资料记载,总结了群体性创作时代的特征以及民族风格存在问题等。赵建斌的论文《民间音乐传承人口述史采访观点举要》[12]对多年以来的访谈经验和民间音乐传承人的口述史观点进行了访谈总结,总结出在传承人自身、传承模式、传承场域、传承乐种等四个方面的结论。杨和平在其《口述史视野中的桑植民歌研究》[13]这篇文章中通过相关口述研究,对桑植民歌的传承人、发展历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与阐述。同时,作者进一步提出了传承与发展桑植民歌的宝贵意见。谢嘉幸的《中国乐派口述史研究的话语分析与访谈策略》[14]一文,以中国乐派为核心,从话语分析为入口,围绕史实、文化阐释、个体生命以及交流应用进行探究阐述,来表示中国乐派的学术共同体不是单一的。在大量的史实的基础上,完美的证明了口述史的研究价值,也为口述史的研究提供了案例。在《音乐口述史的个案研究———以松阳高腔口述剧本为例》[15]中,文章作者杨和平、葛兆远通过实地访谈与调查研究,对松阳高腔口述资料与访谈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对该研究存在的社会性问题以及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为口述史的发展留下了有效资料。《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上)[16]、《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下)[17]两篇文章里,齐琨通过口述研究、访谈和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徽州乐人历史演变的过程进行了探究与阐述,为口述史的专题研究提供了有效资料。杨晓的《口述琴学实践——以〈蜀中琴人口述史〉制作为例》[18]一文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古琴人群体的口述史料的记载,全文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记录了十多名琴人诸多方面的记忆;第二部分主要记录了琴人们的追忆。

三、区域音乐研究

区域音乐的研究,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的音乐侧重于音乐的语境中的重点研究,这类文献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的文章也越来越多。魏子斐在其《音乐口述史语境下的区域音乐研究———以安徽地方戏曲音乐文南词为例》[19]一文中通过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对区域戏曲音乐进行了深度挖掘,整理了大量戏曲史料,为口述音乐史的区域民族音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高爱军、娜仁格日乐的《蒙古四胡音乐传承人口述史整理研究——以兴安地区蒙古四胡音乐传承人口述史整理研究为例》[20]阐述并整理了兴安地区蒙古四胡音乐传承人们的口述史料,并探究整理其口述研究的意义,对蒙古四胡区域音乐与音乐教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贡献,也为本区域内的口述史料的记载提供了一手资料。高彩荣的文章《“口述史”地方戏曲研究的新视角》[21]中提出了地方戏曲存在的困难,并总结分析了口述史的研究对地方戏曲传承和发展所呈现出的优势,认为口述史会使其更立体、更有序、更规范。《口述史在广西音乐史研究中的实践》[22]一文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作者李莉、王玏收集研究了广西 20世纪那些经历抗战岁月的老兵以及杰出音乐人的口述史料,通过访谈的研究方法记录下来,作为研究广西区域音乐史的重要口述史料,包括广西当代区域重要的音乐事件与生活;同时把该区域少数民族音乐史和传统音乐史有机地介入并结合起来。熊晓辉在其《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分析——基于土家族土司音乐研究》[23]一文中分析了口述史在民族音乐中发展的理论与观点,分析、总结了土家族音乐口述史相关资料,为口述史的存在意义产生了较大影响。赵去非、何方方的《口述史视野中的吉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吉林民间乐人口述史〉为例》[24]对16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访谈,对口述资料进行了后续整理与规范。对吉林省区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贡献。

四、口述音乐个人史

口述音乐个人史,顾名思义,是聚焦在一个人的身上——在音乐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例如音乐哲学家、教育家、作曲家等。在《启山林以筚路缘人文而彰美———访音乐美学家刘承华教授》[25]这篇论文中,作者曹家慧从四个方面对刘承华教授进行相关访谈,分别是早年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学术上两次研究方向的改变、在充满学术的人生中的体悟、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展望。通过访谈回顾恩师刘承华教授的人生历程,来观察及学习其人生经历背后的学术经验与思想。张君仁的《花儿王朱仲禄的故事》[26]一文记录了“花儿王”朱仲禄的一生,同时展示了部分花儿的歌词内容,这是朱仲禄成为一名专业歌手继续演唱自己所热爱的花儿并为之奉献一生的口述史料,为花儿的口述史提供了一手资料,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一辈人炉火纯青的经历。乔建中的著作《望——一位老农在28年间守护一个民间乐社的口述史》[27]是通过访谈河北省廊坊市的一位老农林中树所做的口述研究。该著作分为十二个部分,其中也包括林中树搜集和积累的居家营音乐会资料记录。也就是作者与以林中树为代表的音乐会人员的对话录。在《贺绿汀采访录》(一)[28]、《贺绿汀采访录》(二)[29]、《贺绿汀采访录》(三)[30]三篇文章中,作者董团、梁茂春通过对贺绿汀进行访谈,以时间为线条口述真实的记忆,讲述了一生。张娜、郭成龙的论文《雷州“姑娘”歌的历史记忆——以“姑娘”歌第十代传承人谢莲兴的口述史为例》[31]中记录并展示了“姑娘”歌传承人的名单列表,并阐述了他们的存在对于、姑娘歌的历史意义。还有根据口述得出的大量的谱例及照片,并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主人公和姑娘歌的传承与发展,作者认为在进行口述调查时所感受到的远比通过文字更深刻。狄佳所作《传承者的口述史——记吐鲁番木卡姆传人吐尔逊·司马义》[32]一文中记录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传承形式是集体的,维吾尔族人民生长在这个环境中,因此它是无意识的,并阐述了吐鲁番木卡姆的特点以及传承人的口述讲到的要把这种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决心。

五、组织史与断代史

组织史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组织、一个部门或者是一个单位,这类研究稍有困难,它与个人口述史还有所不同。许立昀在《涛声与歌声中的历史——集美师专音乐教师口述史》[33]中通过口述的研究方法对集美师专的五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将强有力的口述资料作为基础,对集美师专的发展及历史进行了回忆与口述,进而指出集美师专的音乐教育专业在当地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晴敏的论文《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34]是通过本校现有的资料与口述的结合,通过口述的研究方法,对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专业发展情况,再现几代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作者想借助口述史的研究,透过本质看现象,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也对一些仅有的传闻或口述记录进行完善。陈梅宝在其《上海育才中学武术教育的改革研究:以口述历史为方法》[35]一文里,通过与曾在本所学校任职的老师以及职工人员进行访谈,进而对武术教育改革进行经验总结。作者认为,在新时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体育对学生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本次的口述材料也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武术教育提供了有效建议。

断代史是具有一定时间范围的文章。熊晓辉在《“文革音乐”口述史资料整理与研究》[36]一文中选取了历史时期中的特殊时间段——“文革”时期,通过对“文革”时期音乐的研究,包括此时期音乐的问题及其口述史,为“文革音乐”提供了新的观点视角,给予这一时期的音乐口述史很大的肯定。在断代史的分类中,代表性的文章可以说是杨帆的《口述史与抗战音乐史研究》[37]一文,文章采用的是口述史的方法,对抗战时期的音乐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同时也肯定了口述史存在的意义。这类文章的撰写,都是在为音乐口述史添砖加瓦,增添了有效资料并且让音乐口述史可以发展得更好。

六、結语

近年来,口述史在不断地被学者们所提倡着,逐渐成为一个新学术热点,也有越来越多的史料或文章验证着口述史的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认为,音乐口述史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统一。纵观近20年我国音乐口述史的文献,我国的口述史还仍有很大的发展与进步空间,对口述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其专业规范性还需我们继续奋力前行。同时笔者亦发现了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的优秀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也为我国音乐口述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臧艺兵.口述史与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写作的一个新视角[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马津,马东风.音乐教育视阈中的口述史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4).

[3]梁茂春,刘鹤红.“口述音乐史”十问——2016 年 5 月梁茂春教授在中国音乐学院讲学记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6(3).

[4]丁旭东.谈谈口述音乐史的几个问题——基于与梁茂春教授的对话[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3).

[5]刘青.略论口述音乐史的研究现状[J].戏剧之家,2020(7).

[6]任西希.音乐口述史的概念、性质与方法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4).

[7]王舒畅.音乐口述史在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13).

[8]欧阳绍清.音乐口述史在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福建艺术,2019(1).

[9]赵书峰,单建鑫.音乐口述史研究问题的新思考[J].中国音乐,2016(1).

[10]臧艺兵.我们也活过:以口述史为证——论口述史在音乐学领域的运用[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1).

[11]刘蓉.口述史在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中的实践性价值——以“当代陕西作曲家群体研究”为例[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1).

[12]赵建斌.民间音乐传承人口述史采访视点举要[J].艺术百家,2019(2).

[13]杨和平.口述史视野中的桑植民歌研究[J].音乐探索,2016(3).

[14]谢嘉幸.中国乐派口述史研究的话语分析与访谈策略[J].中国音乐,2019(6).

[15]楊和平,葛兆远.音乐口述史的个案研究——以松阳高腔口述剧本的整理、挖掘、分析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1).

[16]齐琨.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上)[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3).

[17]齐琨.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4):105-111.

[18]杨晓.口述历史书写的琴学实践——以《蜀中琴人口述史》制作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4(1).

[19]魏子斐.音乐口述史语境下的区域音乐研究——以安徽地方戏曲音乐文南词为例[J].歌海,2019(1).

[20]高爱军,娜仁格日乐.蒙古四胡音乐传承人口述史整理研究——以兴安地区蒙古四胡音乐传承人口述史整理研究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20).

[21]高彩荣.“口述史”地方戏曲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戏剧,2010(6).

[22]李莉,王玏.口述史在广西音乐史研究中的实践[J]. 歌海,2019(1).

[23]熊晓辉.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分析——基于土家族土司音乐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1).

[24]赵去非,何方方.口述史视野中的吉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吉林民间乐人口述史》为例[J].艺术教育, 2019(1).

[25]曹家慧.启山林以筚路 缘人文而彰美———访音乐美学家刘承华教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3).

[26]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的故事[J].音乐生活,2005(9).

[27]乔建中.望——一位老农在28年间守护一个民间乐社的口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8]董团、梁茂春.贺绿汀采访录(一)[J].福建艺术,2014(5).

[29]董团、梁茂春.贺绿汀采访录(二)[J].福建艺术,2014(6).

[30]董团、梁茂春.贺绿汀采访录(三)[J].福建艺术,2015(1).

[31]张娜,郭成龙.雷州“姑娘”歌的历史记忆——以“姑娘”歌第十代传承人谢莲兴的口述史为例[J].艺术评论,2016(2).

[32]狄佳.传承者的口述史——记吐鲁番木卡姆传人吐尔逊·司马义[J].大众文艺,2011(8).

[33]许立昀.涛声与歌声中的历史——集美师专音乐教师口述史[D].厦门:集美大学,2019.

[34]李晴敏.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建设60年口述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20.

[35]陈梅宝.上海育才中学武术教育改革的研究:以口述历史为方法[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36]熊晓辉.“文革音乐”口述史资料整理与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4(4).

[37]杨帆.口述史与抗战音乐史研究[J].歌海,2019(1).

作者简介:张弫(1980-),男,新疆五家渠,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教育;陈虹忻(1998-),女,山东济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口述史概览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览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览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览
黄梅香自苦寒来
时光流逝
论口述史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赣剧口述史为例
关于口述史的若干问题探讨
2009年展会概览
2009年展会概览
2009年展会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