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

2021-09-13 04:23吾热亚提·玉素甫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吾热亚提·玉素甫

摘 要:“互联网+”思维几乎已经融进各行各业,支撑支持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全面发展。加深“互联网+”在智能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的深刻认识,并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解,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实施路线才能更好地优化完善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推动模式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文章基于“互联网+”技术具体分析了智能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分别从“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图书馆、“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图书馆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及“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以期进一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更好的智能图书馆管理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图书馆;图书馆管理

0 引言

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正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互联网+”思维几乎已经融进各行各业,支撑支持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全面发展,“互联网+”所具有的互动性强、开放度高、以及融合性好等的特征为各个行业的人们所应用,为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在这其中,智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不断地引进和应用新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应对日益发展变化和不断增加的发展需求和服务需求,才能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人性化,展现特色并具有有效性。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的此类信息化建设问题,就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议题,不断地推进图书馆智能化以及智能化图书馆的网络化、信息化,完善具体的建设机制和运行机制,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解决发展中的制约问题,取得更好的成效。

1 “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图书馆

“互联网+”技术可以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以实现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方式来建设智能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可以感知与分析图书馆各方面的系统核心要求,同时及时地给予智能的反馈响应。从而从实质性的图书馆空间以及虚拟化的图书馆空间多维入手,促进读者的体验,提高读者的自主学习的效能,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服务和管理机制的相融合与统一,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智慧互联与共享。在建设过程中,其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目标要将整体发展和国家政策以及读者心愿相结合,构建更优美的空间以及更好的文化设施,并以智能的文献传递作为核心,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特性,从而满足不同读者人群对图书馆的个性化和共性化的需要,同时进行“互联网+”的学习、教学、科研、生活、管理、益智等的智能化图书馆建设,这样才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与规划,一步步分阶段建设同时整体推进[1]。

2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图书馆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现如今,智能图书馆的管理中仍旧存在着很多制约读者服务模式创新的因素。现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1 读者阅读体验下降

从智能图书馆管理的整体运行状态来分析,“互联网+”的理念虽然已经深入人心,打造智慧型的图书馆已经成了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进一步强化了智能图书馆的系统服务性能。但是,在真实的实现之中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得服务无法更加到位,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仍旧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措施,不利于发挥人的主观性,不能促进读者从兴趣出发进行“互联网+”智能图书馆的探索[2]。

2.2 缺乏协调机制

智能图书馆管理缺乏协调机制的问题,导致多元化功能的缺乏。比如:在各样的数据以及信息收集等的公用、共建、共享,缺少更多的智能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没有建立更多的互动系统机制,无法提高服务效率,缺少服务质量管理的反馈机制和控制方法保障数据的进一步完整和系统,这也是制约智能图书馆基于“互联网+”发展的瓶颈之一[3]。

2.3 智能图书馆创新性有待提高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融合性和技术性,使读者获得更好的体验感,但是,目前仍旧有诸多智能图书馆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没有足够重视综合服务的开展,没有进一步地进行模式创新,服务的机制系统运行也没有得到更加完善,较为薄弱的大数据服务系统没有更有效地支撑智能图书馆的服务。对“互联网+”中的互动融合与开放性的认识不够健全和深刻,在技术层面上,所涉及的相关技术领域方法不过关,有待提高。与此同时,在开展服务于读者的各类服务措施中没有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智能图书馆的管理服务,缺乏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的系统化建设,管理、认识、全员性和全程性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4]。

3 “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

3.1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图书馆管理体系

充分利用各类相关的技术的优势与互联,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支撑平台来完善智能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设置合理的业务层、核心功能层和技术层。这3个层次具体指:为使用系统者所提供的管理数据的业务层次,为用户读者等提供支撑数据的中间层次以及相关技术方法支撑的底层设计等[5]。

3.2 通过相应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读者分析服务

人脸识别系统从各个角度来追踪人们的复杂行动,从而为智能图书馆内部的管理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诸如:停留在图书馆中的实时人群数量、人流的规律和状态、人数的趋势和喜好等,可以为智能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部门更加有效合理的安排服务计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更好地均衡人员的力量,在调度和指挥服务人员和设备中提供更好的管理决策依据。

3.3 进一步提供完善的服务内容

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文献的快速感知、捕获与传递功能,来提高读者相应的文献数据数量,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进一步生成文献分析报告内容,完成科技查新、乃至于学术趋势分析、学科及个人研究与学术行为的具体分析内容,为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辅助研究数据,还可以智能对接云服务、文献传递等未采购资源的开放共享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来支持和支撑报告的智能分析与生成,指导传递、交流及存档等一系列服务内容的管理完善。

3.4 完善硬件管理体系

在智能图书馆的硬件智能管理中,要加强对建筑物内的空气检测与净化的系统管理。降低图书馆内的空气环境污染,减小空气等环境不良而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里应该包括:出入口的空气监测系统,移动式及固定式的空气监测与净化系统管理,以及物联网关、门窗智能管理控制等。此外还应注意建立智能图书馆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最后,也要建立中央集成的智能硬件设施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打造智能图书馆的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对于各类智能设备,诸如书目数据库系统、读者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用电控制管理系统,以及弱点管控、采集集成断口、兼容设备设施维护与升级,还有信息化集成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集成与结构、服务、管理等系统化的联动系统的进一步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建设。

4 结语

“互联网+”所具有的互动性强、开放度高以及融合性好等的特征为各个行业的人们所应用,为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加深“互联网+”在智能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影响的深刻认识,并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解,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实施路线才能更好地完善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推动模式创新和服务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具体分析了智能图书馆的管理问题,分别从“互聯网+”技术与智能图书馆、“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图书馆管理的问题、“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出发,以期进一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更好的智能图书馆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周玉华.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兰台内外,2021(1):46-48.

[2]董利军.互联网趋势下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新路径[J].城建档案,2020(12):31-32.

[3]王立波.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模式的探讨[J].科技资讯,2020(36):191-193.

[4]谭映媛.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和智慧化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0):130-131.

[5]姚中华,黄蕾.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初探[J].科技风,2020(27):85-86.

(编辑 何 琳)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互联网+互联网
智能化管理对我国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