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4 02:29杨洋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7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新文科

杨洋

【摘要】“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提出的概念,旨在通过学科融合、重组、跨界与交叉,利用新技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如何转型发展、凸显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厘清了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内涵,奠定理论框架,明确新文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要求,然后分析了英语专业面临的学科危机、时代挑战、供需失衡、专业壁垒等发展困境,最后从跨学科融合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了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

引言

在国家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下,作为文科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专业该如何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新建本科高校693所,占我国1265所本科高校的56.88%,这些高校的英语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立足校本特色,探索转型发展路径?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内涵

英语专业以培养专门英语人才为目的,包括学习研究该语种的学生和教师、以英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双万计划”中对一流专业的审核主要涵盖专业定位、专业管理、教学改革成效、师资建设和学生质量等方面。因此,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应充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特色优势以及办学条件,建设内容包括科学调整培养方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拓展实习实训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

二、新文科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要求

1. 新文科“战略性”的内在要求。新文科建设要服务国家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服务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表达能力。应用型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质是为区域经济提供智力服务,根本是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人才。

2. 新文科“融合性”的本质要求。新文科强调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英语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由语言学科、教育学科以及专业知识学科等共同构成的内在子系统,从学科属性上决定了英语专业具有融合的条件。高校文科专业的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基础,英语专业是典型的文科专业,同样需要传承发展创新,推动传统文科的改造升级,才能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的改变。

3.新文科“创新性”的客观要求。新文科建设需要对传统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以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介于职业技术型院校和学术研究型大学之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要在“夹缝”中加快内涵式发展,就需要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大胆创新,在人才培养質量以及服务地方效用等方面转型发展、错位发展,与其他两种院校形成差异化,实现应用型特色发展。

三、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瓶颈

1. 学科危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界对英语专业的质疑不断。1997年,时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外语教育处处长的岑建君指出“外语教学的滞后性与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随后关于英语专业“人文性和工具性”“英语专业只是学英语的专业”的讨论不绝于耳。2018年,蔡基刚撰文提出了“英语专业为对不起良心的专业的四条标准”。教育部更撤销了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英语专业一时成为红牌专业。

2. 时代挑战。2013年,慕课开始在中国迅速崛起。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4月,我国上线慕课总数已达到12500门,学习人数已超过2亿人, 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全球第一。可见,慕课已悄然开始从根本上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高校格局的重新洗牌。形势如此严峻,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将如何发展?

3. 供需失衡。从供给方角度来看,应用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调整专业设置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转向“英语+专业”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缺少合格的跨学科师资,英语教师和非英语教师分别负责教授语言技能模块和专业知识模块,出现“两张皮”困境。从需求方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对持有英语四六级证书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更为青睐。英语专业人才出现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对称。

4. 专业壁垒。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英语专业重视不够,教育资源所有权界限分明,各学科专业之间壁垒森严,英语类专业教师在科研和职称评审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英语教师队伍存在专业认同感不强、教师教学信念弱化、科研凝聚力不强、深层次跨学科交流合作无法实现等问题。

四、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对策

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应平衡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结合区位优势和特色,助力区域教育教学、跨境贸易、涉外旅游等行业的繁荣发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1. 明确跨学科融合的理念。新文科视域下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注重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提高专业质量。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学科外部的延伸交叉和学科内部的融会贯通,积极探寻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合作。跨学科是以关联学科为依托、以整合研究思维来推动新认知的出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最终目标的概念,有其自身的内涵特征和运行规律。对于应用型高校的英语专业而言,学科交叉融合的起点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跨学科应用型英语人才。然后寻求英语与其他相近学科契合的切入点,借鉴跨学科的教育理论和研究范式,来更新传统英语学科教育的理念,丰富英语跨学科教育方法和手段,建构新型的跨学科理念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最后将其落实到课程教学中,这是实施英语专业跨学科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

2. 打造人才培养的共同体。专业特色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坚持人文学科建设理念的同时,应将学科发展逻辑转化为市场逻辑,以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调动不同利益主体,形成育人共同体,通过政府统筹、行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区域联动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利用高校、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建立动态灵活和适时调整的培养机制,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开拓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育人渠道,培养与企业生产需求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3. 组建多层次的交叉课程群。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以培养跨学科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以教学的整合创新为着力点,以课程体系的优化为专业教学整合的关键,以搭建多层次的交叉课程群为有效路径。第一类为基础类通识课程群,主要由英语语言基础性课程和通识性课程组建构成,建立学生宽厚的人文知识结构;第二类为跨学科专业课程群,由与英语学科相近的学科专业课程经与英语专业课程整合形成跨学科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跨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三类为跨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英语实践課程和自我拓展类课程,将语言技能实践和专业学科知识实践有效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4. 完善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保障。英语专业教师仅有英语语言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具有将语言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的教学能力、跨文化思辨教学能力等。应用型高校必须依据学科融合的英语人才培养需要,改革校内组织结构,整合英语及其交叉学科的资源,构建以英语学科为主体的各种灵活的跨学科教育平台,同时从组织制度上明确跨学科教育平台的地位,保障实施跨学科教育教学的自主权,为实现跨学科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结语

新文科是对人文学科内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是社会发展赋予英语专业的新使命、新担当,是传统英语专业自身发展完善的实际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建设不是学科叠加的横向发展,而是将自身的内涵建设与国家命运、社会进步甚至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与区域行业的需求紧密结合,探索学科融合规律,构建跨学科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为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行业”的英语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英剑.对当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国语言文学,2019(3):241-249.

[2]郭英剑.对“新文科、大英语”时代英语教育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1):4-12.

[3]彭青龙.论外语学科方向变化新特点与内涵建设新思路[J].外语电化教学,2018(3):3-7.

[4]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思考与探索——兼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6):1-7.

[5]张永怀.“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新形势与新进路——以H市地方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建设为例[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2):39-44.

[6]钟焜茂.“新文科”建设下的地方院校外语专业发展路径[J].龙岩学院学报,2020(3):112-116.

[7]左义.全人教育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2-97.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新文科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传承古城精神 打造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