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同、三全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2021-09-14 10:30周万全何春涛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课实践教学

周万全 何春涛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各校广泛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但存在着思政与学生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以及不同课程“各自为政”的客观情况。为此,高校要将思政课整合起来,制订统一的实践活动规划,并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落实。“三方协同、三全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一个规划、两个整合,分为三个层次,同时体现了“三方协同”“三全育人”的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三方协同;三全育人;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71-03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

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义上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学部门(以下简称思政)结合课程内容开展的实践活动,而且包括校学工部门(包括校团委)和各院系学工办(以下简称学工)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各项活动。这两者都起到了“立德树人”的作用。近年来,各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蔚然成风。如思政课教学部门开展的演讲比赛、参观考察、调研活动,各院系组织的清明祭扫、志愿活动,校学工组织的红歌比赛、暑期“三下乡”“红色之旅”活动等。一时间,各种活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热闹非凡、精彩纷呈。但这些实践活动存在着两个系统性问题:

一是思政与学工“两张皮”的现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分属思政和学工两类责任部门。前者主要负责思政课课程教学,后者主要关注学生行为规范。在思政课课程教学中,除单纯的理论教学(一般在课堂上完成)外,还需要开展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工部门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也同时伴随着对学生的主动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与学工的工作目标都是“立德树人”,只是前者是以教学为起点,重在理论;而后者是以学生行为为起点,重在实践[1]。两者都同时包含有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多重叠,所开展的活动也大同小异,同质化程度高。但两者却较少沟通协调,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行动。

二是不同课程“各自为政”的客观情况。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个整体,在内容上是相通的,甚至有一部分交叉重叠甚至重复。这就使得同一实践教学活动,既可以适用于此门课程,又可以适用于彼门课程。各门课程分别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且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有限,就可能出现实践教学活动既有重复,同时又有疏漏的现象。

上述两点,归结起来说,一方面是高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没有有机整合、实践活动缺乏统一规划;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力量没有有机整合,组织体系没有优化。只有将思政课整合起来,制订统一的实践活动规划,并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落实,才能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有实现质的飞跃。

二、“三方协同、三全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三方协同、三全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在整合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校内外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统一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调动思政、学工和校外力量,相互协作,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逐层推进、深化教学效果,以有效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部署与要求。具体来说,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一个规划、两个整合,分为三个层次:

一個规划,即统一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高校要将思政四门主干课程及“形势与政策”课看作一个整体,制订实践教学方案,统筹规划课程教学期间的实践教学活动,使之既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应,又能够自成体系,既内容连贯,又逐层推进,既避免简单重复,又避免避重就轻,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2]。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校虽然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划,但在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已有考虑,因此未来要通过做好统一规划、统筹落实。有的学校则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从思政课中划出2个学分,打破课程框架,设置统一的思政课实践课程,每学期开展实践活动并单独考核,这一方式更加科学有效,教育教学效果也更加深刻。这种做法受到很多学校的青睐,有的学校已做出成效,成功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

两个整合,即整合课程内容、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课程内容,即将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有序排列,形成一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大系统。这些课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哲学、道德、法律等,内容庞杂,包罗万象,免不了会出现重叠、重复。这就需要高校对课程内容做合理划分,明确每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同时明确每一部分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据此统筹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期间的实践教学活动。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即将校内外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汇总、分类,并与思政课课程内容相对应,以便应用。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校外红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高校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清楚红色资源的现状,了解其所承载的历史,凝练主题,找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高校应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整合,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资源对应起来组织活动,使活动目标更加明确、效果更加明显[3]。

三个层次,即全覆盖、部分覆盖、少量覆盖的层次。全覆盖即全体学生参与,适用于课程中基础性的实践任务,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如阅读名篇名著、撰写读后感或自主参观考察等。部分覆盖即鼓励部分积极的学生参与,如校内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少量覆盖即少数优秀学生参与,是由教师推荐或从专业社团中选拔优秀学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如外出参观考察、开展现场授课并撰写考察报告或开展志愿活动等。这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推进,既实现了实践活动的全覆盖,又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实践活动的内涵,也给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向上发展的途径。

这一实践活动体系同时体现了“三方协同”“三全育人”。“三方协同”是这一实践体系得以落实的组织理念,即思政课教师、校内教辅人员、社会三方协同育人,实现校内师生协作、校内部门协作、校内校外协作。其中师生协作在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都有体现,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部门协作则在校内组织的大型活动中得以体现,表现为不同部门协作组织活动,教师和教辅人员参与工作;校内校外协作则在组织外出活动时得到体现,表现为校外单位提供活动场所、活动载体,参与教育教学。这样就尽可能地调动了各方力量,保证各个活动顺利开展。“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这一实践活动体系的内在要求。这一要求在整个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中都得以体现[4],而且不仅仅是全校教职工参与人才培养,还纳入了社会力量,使“全员”的范围更加扩大。

三、“三方协同、三全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与实施

按照以上思路,本研究构建起“三方协同、三全育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框架。如图所示:

(一)师生协同

师生协同,是从不同课程内容出发,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布置在线学习、实践活动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着力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只起组织、引导作用。

师生协同的具体做法为:一是引导学生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中交流讨论和课堂测试、课后作业、期末复习等环节,此外还有查阅资料、探究性学习等。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课程平台,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在思政课主干课程的教学中,拟定若干实践活动项目,印发“实践活动手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完成手册。这些项目涵盖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既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又统一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大旗之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设置参加志愿活动的项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设置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的项目;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设置阅读经典名篇项目;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设置社会调查项目等。学生的实践活动手册,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三是在部分课程中设置分组项目任务,由小组合作完成,并进行课堂分享,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实现全覆盖,将活动成绩作为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绩评定中还可引入学生的相互评价。

师生协同机制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内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情感上实现认同,并身体力行,努力付诸实践。这一过程是知、情、意、行不断推进的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以上安排还建立起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为实现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改革打开了局面[5]。

(二)校内协同

校内协同,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部)为主,协同学工处(校团委)和各学院学工办共同开展校内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形成校内实践活动品牌。

以武昌工学院为例。近年来,该校组织的校内特色实践活动主要有:一是在新生中举办“历史·爱国·诚信·感恩”主题演讲比赛;二是在大一大二学生中举办毛泽东诗词书法比赛、历史知识竞赛两项活动。此外,该校还曾经举办历史剧演出活动、猜灯谜活动等。2020年春季学期,受疫情影响,学校思政课部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创新性地在大一大二学生中组织了“‘云游博物馆 感悟大变革”的在线参观考察暨课件评比活动。这一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该校思政课部为主导,同时邀请校学工处、校团委以及各学院参与,实现部门协同,各部门教师、辅导员和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三)校外协同

校外协同,主要是与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单位以及居民社区等协作,建立大学生实践活动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搭建平台,组织开展活动。以武昌工学院为例,近年来,该校与武汉革命博物馆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与辛亥革命博物馆等文化单位建立实际协作关系,学校还与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光霞社区、建材社区签订青年志愿者服务协议。学校多次引进辛亥革命博物馆巡展到校展出,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同时举办相应专题讲座充分挖掘武汉市红色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更加富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苏玉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两支队伍协同的内涵、机理与方法探究[J]. 学术论坛,2018,41(04):161-167.

[2] 甘玲,秦平山. 思政课“5+1”主题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38-40.

[3] 周万全. 依托地方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29):111-113.

[4] 杨晓慧. 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5] 高翔莲,傅安洲,阮一帆. 高校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17(24):17-19.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课实践教学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