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日进一卒

2021-09-14 14:53陈大伟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托德鲍勃规则

陈大伟

每一次做新教师培训,看着一张张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笑脸,想着有这么一批生力军加入教师队伍,教育的未来有了新的延续和希望,我心中就会充满喜悦,同时也真心期待和祝愿他们未来的教育生活顺利、美好、幸福。培训结束,不时会有新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诉说自己工作中的困惑,这里就近几年知道的问题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对于还不知如何适应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最好的老师不是我这样隔着天远地远的所谓“专家”,最好的老师在你身边。你最好是找一个热爱教育,并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师傅来带你。另外一种方法是和自己的同事组成团队,经常在一起相互激励,相互讨论,交流体会,切磋琢磨。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我觉得,首先对事业,对学生,需要怀有敬畏之心,把教育中的任何事都当成重要的事,把眼前的事做好,切忌好高骛远;不要眼前的备课上课都没有做好,而空谈爱岗敬业和成名成家的教育理想。听出租车司机说堵车“不怕慢,就怕站”,其实不仅是新教师,所有教師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都应当“不怕慢,就怕站”,坚持实践反思,日进一卒,久久为功,功到自然成。正如一位居士问佛于一位高僧:“我两年能否悟道?”高僧说:“你需要十年。”居士再问:“有没有一年可以悟道的方法?”高僧说:“你需要五十年。”欲速则不达!

新教师对于教育环境和眼前工作,首先的态度是悦纳,不要抱怨自己的单位,不要抱怨自己的学生。对于已经发生、已经存在且一时不能改变的事物,我们就需要悦纳,就需要适应。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相信自己能够适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工作得心应手,有这样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师生关系,首先是尊重。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有了尊重的基础,教师才更容易理解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意味着平等对待学生,不要因为成绩、家庭等原因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我的理解是,爱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多想一点,多付出一点,即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一种关怀的、接纳的、支持的“母性之爱”。但爱的同时需要规则,按规则批评和教育学生,要让学生有规则意识,愿意听规则的,这是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督促进步、培养规则意识的“父性之爱”。建立这样的规则,要有学生立场,要尊重儿童天性,考虑儿童实际,需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然后和学生订立协议,讲清规则,教学生如何尊重和执行规则,保证规则落到实处。建立规则不要只约束学生,教师也要自我约束,给学生一个尊重规则的榜样。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看看电影《热血教师》,从中找到建立和执行规则的启示。

接下来,在班级管理中就会遇到宽与严的把握和平衡问题,也就是“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的平衡问题。成都武侯祠的名联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其核心在“攻心”,关键在审时度势。所以实在难以脱离具体的情形说宽严。《菜根谭》中提到,先严后宽者,人感其恩;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如果学生到了懂事的年纪,可能先严后宽更好一些。当然,无论宽严,都应该出于爱,并力争让学生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是爱。

管理上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新教师和新班主任对工作容易手忙脚乱,摸不着头脑。对于这样的问题,一是找好师傅,让师傅带带;二是自己要有思考时间,要有对一日工作、一周工作的思考时间,做好时间的运筹安排,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可以做一个工作列表,用清单的方式管理自己的任务和时间。无论是管理也好,教学也好,都需要动脑子,都需要反思与进步。

大家可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鲍勃和托德在同一公司上班,他们年龄相当,参加工作的时间也差不多,工作都很卖力。但是,托德参加工作不久就得到赏识,一再被提拔,从领班做到部门经理。鲍勃像被人遗忘了一样,一直在底层。

鲍勃实在忍无可忍,有一天他向总经理提出辞职,并说总经理太没有眼光了,不提拔辛勤工作的人,总偏爱那些热衷于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知道鲍勃工作很吃苦,但他身上缺少的东西他自己没有发现,于是说:“可能我的眼睛真的有点浑了,不过我想证实一下。请你现在到集市上去,帮我看看有什么卖的。”

鲍勃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说集市上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斤?”总经理问。

鲍勃马上返回集市,回来时说车上有40多袋土豆,每袋约20斤。

“多少钱一斤呢?”总经理又问。鲍勃又要跑回去,总经理把他拉住:“我们看看托德是怎么做的。”他叫来托德:“托德先生,请你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托德回来后的报告包括了土豆的数量、质量、价格和与这位农民的联系方式。

鲍勃看了以后,知道了自己和托德之间的差距。

鲍勃的问题在哪里?没有动脑子。如何目标明确地更专业地成长、更有效率地工作,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修炼的。

新教师把握教材是一个问题。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材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听课,看看老教师是如何做的。

新教师一定要通读教材。曾经看过美国一个研究成果,他们认为让教师通读教材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我个人认为,新教师如果能够通读一个学段的教材(比如小学六年的语文教材),就有可能对这个学段的教学的结构和顺序更清楚一些。如果不是接手起始年级,我认为至少要把前面的教材读一读,这样才能了解前面的基础。新教师不能一册教材都没有通读过,就敢盲目讲课。对于新教师,教参和他人的教案也是必要的拐杖,这是教学入门的一条捷径;但用一段时间,就要慢慢跳出来,不然就养成了依赖教参和他人教案的习惯,以后的教育生活就会平庸、无聊。新教师开始理解教材的时候,很难考虑学生的实际,改变的办法是在实践中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带到课堂上去,用实践检验,看学生的反应,然后再回过头来改进,这就是实践反思,就是教师成长的道路,它是教师获得教育经验的前提。

对于教学设计,教师最好先想清楚我要教的这一节课到底要干什么,也就是先要有目标意识,有一个明确的任务,然后再考虑完成这些任务,在学生身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基础。我总是希望教学要先考虑一个大的教学路线,然后再考虑细节;大处着眼不糊涂,细节尽量不犯错误就好。很多课,从细节看来不错,但大的思路不对,效果并不好,有的时候就是在辛辛苦苦、仔仔细细地南辕北辙。设计教学,应该从设计学生活动出发,认真思考要达到的目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我们要设计教师的活动,是因为教师的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学生自己能够有效学习,课堂上有没有教师的活动都是无所谓的,这就是要尽可能把讲台还给学生。

课堂上的组织教学常常出现问题。不仅新教师的组织教学是一个问题,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也面临组织教学的问题。过去我认为好的课堂教学是用好的教学内容来维持,现在看来更重要的是用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来维持。教学内容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活动却是学生的。有一句话叫“无事生非”,在课堂纪律状况不佳的时候,有效的方式是设计与组织需要全员参与的活动,比如读书、写字,有事情做了,课堂上的纪律就要好一些。另外,教师要对自己有信心,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在学生身边走一走。这一方面传递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使他意识到老师心中有他;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安心。一个人的影响力总有一个范围,你固定在讲台上,影响的学生就只有近处的几个,后面的你影响不到的学生不出问题才怪。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好的組织教学不仅需要活动变换,还需要一定的调节放松活动。还有就是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他们的招式,只要不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都可以拿来参考和运用。

要再次强调的是,新老师遇到问题是常态。新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不要被困难吓住,没有谁天生就是优秀教师,大家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问题和不足是必然的,关键是事后要总结、要改进,争取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一定要相信自己,挺过去了,前面可能就是阳光灿烂,一马平川。

学校对新教师的关怀、对新教师成长的支持也很重要。对于新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提供“磨合期”。除了安排师傅手把手地教之外,还可以适当在工作量方面有所考虑,不要安排得太满;等过一两年,他们有一些经验的积累、有力量担担子了,再加上去。另外是指导要细,对新班主任、新任学科教师,学校可以提供工作和任务清单,让他们有章可循,然后按照计划分项完成。这一点,是对学校说的,放在这里,是新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这样的建议,为自己的适应和成长争取条件与机会。

啰啰唆唆说了这么多,可能说得不好,是否有帮助要靠你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民国教育家陈垣给刚担任教师的启功写过一份《上课须知》,写得极好,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应该会有收益。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托德鲍勃规则
Todd’s New Friend托德的新朋友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让规则不规则
流浪猫鲍勃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
迟来的春天 ——鲍勃(美国)▲
风筝终于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