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切的对话者

2021-09-14 14:53张菊荣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明白用心心态

张菊荣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提到“对话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即通过对话重建世界、重建自身与重建伙伴。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对话世界,可以包括与自然世界的对话,也可以包括与人类社会的对话;对话的对象,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精神、心灵、思想;可以是现时的、当下的对话,也可以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经典对话,与先贤对话。总之,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抱着一种积极生长的态度,去倾听,去交流,去省思,去融合。

真切对话,始于用心倾听。倾听首先是因为积极的心态;用心倾听就是把自己的“心”放进去倾听,抱着一种开放自己、向他人学习的心态,而不是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对话的目的是改进自己。如果在对话的时候,仍停留在自己原有的世界里,那就无法長进。当我们说要倡导对话的时候,不要误以为对话就是急于表达。在尚未倾听之前目中无人地急于表达,只能显现出我们的浅薄与无礼。在对话中,切忌无礼地、不断地打断别人的话,自顾自话。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如何进行真切的对话?倾听也是一种“形态”,一种看得见的风度。带着真诚的表情、专注的表情倾听,是对人的尊重,对他人思想的尊重。而敷衍了事、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既不照顾说话者的感觉,也不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更不理解他人的思想脉络,就太缺乏投入对话的真切“情态”了。

真切对话,就是要坦诚交流。坦诚交流,首先是不隐藏。若把自己的思想、观点藏得严严实实,交流就无法展开。也正因此,坦诚交流者是自由的,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王顾左右而言他”。坦诚交流之“坦诚”,表现为自身思、言、行、信的一致性,即我说的是我想的,也是我做的,更是我信的。坦诚交流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坦诚交流要不怕暴露自己的错误与肤浅,因为只有暴露肤浅才能避免肤浅。整天想着“装”——装高深、装全知、装真理、不懂装懂,没有坦诚之心,就无法获得自身更新。坦诚交流必须是有礼交流。对话即平等,既不低三下四,也不盛气凌人,切不可借着“坦诚”之名无礼无节,逞一己之快,去破坏他人的情绪,这也不是我们所要的“坦诚”。坦诚交流也是有技术的,最基本的就是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想明白,还要讲清楚,坦诚交流才有可能。因此,我们在讨论学校的语文学科使命时,将其中之一定位在培养“明白通畅的表达者”,而不是高喊看上去高大上的口号。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交流,明白通畅才是第一位的。

真切对话,就是要善于自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对话都是自我对话。与自己的对话,才是最深刻的对话。孔子是最善于自省的,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倡导“每日四问”。这些都是“自省教育”的典型。事实上,没有一个有成就的人是不善于自省的。没有自省的精神与能力,对话是没有办法展开的。

真切对话,就是要实现开放融合。开放自我,让世界进来,让他人进来,最终实现自己与世界的融合、与他人的融合、与自然的融合,旧我与新我的融合。融合就是通过与外在思想的交流,生出新的思想,就是积极生长的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明白用心心态
用心
想不明白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跳跳兔明白了
用什么写作
用心,让家更有味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