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内固定对足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1-09-15 05:17姜新强张防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发生率研究组关节

姜新强,张防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骨科,山东单县 274399

足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足骨主要是由跗骨、趾骨、趾骨组成,足部骨折大多是因为暴力导致的,距骨骨折在暴力的作用下也会出现牙根骨骨折,根骨又是由于薄的皮质骨壳组成的,所以,骨折的发生率相对也比较高[1]。有临床研究表明[2-4],足部骨折的发病率正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中青年人群是骨折的高发人群,而足部骨折的发生率占所有骨折的30%左右,主要是指足骨连接的地方出现了部分断裂或者完全断裂,如果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由此可见,实施有效的固定方法尤为重要,更利于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可降低术后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与骨折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该文中选取了该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足部骨折患者,针对微型钛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男42例,女18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为(47.12±5.52)岁;其中趾骨骨折的有32例,占比53.33%,跖骨骨折的有21例,占比35.00%,距骨骨折的有7例,占比11.67%。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为(47.22±5.86)岁;其中趾骨骨折的有30例,占比50.00%,跖骨骨折的有22例,占比36.67%,距骨骨折的有8例,占比13.33%。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CT检查确诊为足部骨折;②均在骨折后15 d内接受手术治疗;③均是因为外伤所致;④对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5]。

1.2.2 排除标准①免疫系统及血液疾病;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重要器官障碍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沟通障碍;④骨肿瘤、骨结核病理性骨折患者[6]。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流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在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患者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的发生,做好患侧皮肤的消毒、备皮等准备工作。两组患者均予硬膜外麻醉。

1.3.1 对照组采用的是经钢丝内固定骨手术。手术切开后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部位,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后应用钢丝固定,固定完成后进行皮肤的缝合,术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抗感染药物治疗。

1.3.2 研究组采用的是微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采取的是腰硬联合麻醉或者臂丛神经麻醉,麻醉起效之后绑好止血带,骨折部位彻底清创,并以骨折部位为手术中心点做一个C形切口。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与血压变化,术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骨膜,将骨膜切开之后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将钛板放入到骨折的背侧、背桡侧或者背尺侧,在根据患者的实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形状,对患者进行骨折内固定,从不同角度与平面进行钻孔,并按上螺丝,固定完成后检查骨折是否完全复位,确定无误后清理干净周围的骨碎,并进行缝合。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的是ATM评分系统[7],满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差:0~79分。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例数/总例数×100.00%,总有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②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数值越小,临床疗效越好。

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与骨折畸形,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00%,总发生率越低,治疗效果越好。

④比较两组疼痛评分,采用的是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越明显[8]。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指标 研究组(n=60)对照组(n=60) t值 P值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切口长度(cm)骨折愈合时间(周)174.68±20.41 50.26±2.36 17.48±6.14 4.15±2.95 11.53±2.45 254.69±43.14 64.35±4.25 23.52±8.47 8.06±2.48 13.26±3.11 12.986 22.451 4.472 7.859 3.385<0.001<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总发生率为6.67%(4/60),其中关节功能障碍1例,占比1.67%(1/60),关节疼痛2例,占比3.33%(2/60),骨折畸形1例,占比1.67%(1/6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0.00%(12/60),其中关节功能障碍3例,占比5.00%(3/60),关节疼痛6例,占比10.00%(6/60),骨折畸形3例,占比5.00%(3/60)。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

2.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为(7.76±1.17)分与(7.65±1.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3,P=0.609);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为(2.34±1.05)分与(4.01±1.22)分,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7,P<0.05)。

3 讨论

足部承担着身体的体重,是行走与站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骨折的发生概率相对比较高。足部发生骨折之后对人体的影响也比较大,不但影响着人的正常行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9-10]。因此,在骨折发生之后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促使身体尽快恢复健康,虽然患者接受了治疗,但是在治疗之后依然会有后遗症存在,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治疗方式有牵引固定、外支架固定与石膏板固定等,以上的几种方式都属于外固定方式,在手术中应用髓内针固定、钢针固定、钢板固定等方式都属于内固定方式,患者一般在进行骨折内固定之后,由于固定的不稳定,特别容易出现移位情况,由于足部骨折的类型比较多,其治疗方式也比较多,在术后患者极易发生关节肿胀与感染等并发症[11]。趾骨的功能是维持足弓负重,骨折发生之后因为足弓塌陷,对患者足底血管神经产生压迫,手术后患者在行走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慢性疼痛;拇指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在骨折发生之后,因为畸形的愈合就会导致患者在行走的时候出现疼痛症状,所以,对于趾骨与拇指近关节骨折的患者而言,应该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在固定的时候应确保牢固性[1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骨折的手术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代骨折的治疗当中钛合金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足骨的组成相对比较复杂,而微型钛板的种类又比较多,比如直型、T型等,可以在各个部位的骨折中应用,并且对粉碎性骨折与骨折横行等骨折类型有很好的效果[13-14]。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较,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更加可靠,在术中采用的是克氏针固定,各个克氏针之间很容易被干扰,再加上克氏针又比较光滑,骨折的段端特别容易沿着克氏针滑动,继而影响骨折部位的正常愈合,一旦克氏针发生了外漏的现象,也就增加了患者发生钉道感染的风险,随之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有非常大的影响[15-16]。除此之外,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可以对患者的损伤降到最低,并且还能精准、可靠地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固定,固定之后足部也不会留下任何瘢痕,可有效避免对神经功能造成损害,其生物相容性相对比较好。钛合金在骨折手术当中应用,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可以与骨组织、软组织相互融合,能在体内长时间保留,患者也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取出,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17-18]。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职业、身体状况等,以便评估患者如何正确选取微型钛板的类型[19]。

通过该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统计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显示,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黄骥[20]在研究中显示,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手术时间为(24.2±4.2)min,术中失血量为(119.1±11.3)mL,骨折愈合时间为(88.3±7.9)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4.2±7.7)min,术中失血量为(411.5±27.8)mL,骨折愈合时间为(98.9±8.7)d,实验组各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该文中研究组手术时间(50.26±2.36)min,术中出血量(174.68±20.41)mL,骨折愈合时间(11.53±2.45)周,对照组手术时间(64.35±4.25)min,术中出血量(254.69±43.14)mL,骨折愈合时间(13.26±3.11)周,研究组各项指标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比较接近,这就表明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患者效果较好,更利于骨折部位的预后,为患者身体的康复奠定基础,建议推广实行。

综上所述,足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利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发生率研究组关节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关节才是关键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