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2021-09-15 05:17伍贞蓉殷玉祥李桃顾春明陈香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切牙种植体矫正

伍贞蓉,殷玉祥,李桃,顾春明,陈香

泰兴市中医院口腔科,江苏泰兴 225400

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临床常用于矫正牙列不齐、牙齿错位,实施正畸治疗时需对颌骨、错位牙施加外力。较为常用的口腔正畸方法如颌间牵引、Nance弓、唇挡等可加强支抗,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其外形美观度相对较差,且使用后会对牙齿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得以发展与完善,被广泛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效果明显,备受患者好评[1]。其将颌骨当作反作用力点,有效处理支抗控制问题,避免支抗牙发生位移情况,提高了正畸效果。且微型支抗的附着面相对较小,并不会对牙釉质造成明显损伤,也更便于矫正器的拆卸。该文以2017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66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为例,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于该院口腔科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目标,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作两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3例,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38岁,平均年龄(25.4±1.2)岁;其中11例患者属于开唇露齿情况,13例患者属于双牙弓前突情况,9例患者属于牙列拥挤情况。观察组共计患者33例,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为13岁,最大为37岁,平均年龄(25.5±1.1)岁;其中12例患者属于开唇露齿情况,12例患者属于双牙弓前突情况,9例患者属于牙列拥挤情况。该次研究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口腔正畸治疗的相关要求[2];②均自愿参与且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口腔黏膜疾病者;②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患者;③抵触参与研究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直丝弓固定矫正治疗,在其入院时采用X线机检查口腔中牙齿的排列状态,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氯已定溶液(浓度:0.02%)对患者整个口腔开展冲洗清洁,确定牙齿周围无分泌物、牙垢等物质后开始治疗。选择金属托槽直丝弓作为矫正器材,实际治疗时需在患者牙齿相应位置粘接金属托槽,并在各托槽间利用直丝弓施加反向作用力,具体施力大小应根据患者口腔畸形状态而定,固定完成后对口腔进行清洗[3]。每次就诊完毕后医生需叮嘱患者返院更换直丝弓的具体时间,后续更换时应遵照先细后粗、先圆后方的原则,直丝弓材质先为钛镍合金,后期更换为不锈钢材质。每次返院时医生均需叮嘱患者注意口腔清洁,纠正其不良卫生习惯。

1.2.2 观察组为观察组患者选择直丝弓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正治疗,早期牙齿状态检查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针对牙齿生长过多者拔除多余牙齿,且根据直丝弓矫正对拔牙间隙进行关闭,并结合口腔内牙片图像确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治疗前同样使用氯已定进行冲洗清洁,试剂浓度与对照组完全相同,选择0.4~0.5 mL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6184)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将微种植体植入到牙齿和牙龈的结合部,或牙根侧2~3 mm,不同位置的微种植体要求其植入角度应与牙床骨骼面保持规范角度。植入微种植体前,需在牙槽位置作小型切口,以避免种植体植入后被卷入牙龈软组织内。种植体植入稳定后常规给予抗感染预防,无特殊反应则即刻加力。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差3个级别。优:口腔牙齿基本完全复位;良:口腔牙齿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复位情况良好;差:口腔牙齿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复位效果未达理想。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对各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涉及指标包括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上下齿槽座角、磨牙前移、尖牙间宽度、上下中切牙夹角。计算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总概率,对比差异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齿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情况分析对比(±s)Table 2 Dent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情况分析对比(±s)Table 2 Dent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上中切牙倾角(°)-9.93±1.05-5.32±1.02 18.091<0.05上中切牙凸距(mm)-3.31±0.32-1.09±0.33 27.743<0.05上下齿槽座角(°)-0.88±0.23-0.49±0.21 7.193<0.05磨牙前移(mm)0.09±0.02 3.78±0.05 393.627<0.05尖牙间宽度(mm) 上下中切牙夹角(°)0.91±0.13 0.68±0.12 7.468<0.05 13.75±2.99 7.82±2.98 8.070<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总概率相较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in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n(%)]

3 讨论

牙齿畸形属于口腔科较为常见的病症,其通常是由于遗传、后天环境、外部创伤等引起的,大多数患者为牙齿分布异常、颌骨畸形、牙齿生长过多等类型,从表面看则表现为嘴部偏斜、下巴前翘、牙齿外突等。根据近几年临床医学研究显示[4-7],牙齿畸形并不均是由于牙齿生长、排列异常导致的,还有部分患者是由于牙床骨骼畸形、牙齿间关系失调等引起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人们食物质地变软,口腔咀嚼功能也在逐步减退,直接影响了口颌骨骼、肌肉等的发育,其中颌骨的退化速度比牙齿更快,使得颌骨量低于牙齿量,造成牙齿排列拥挤现象。与此同时,牙齿畸形也可随遗传因子影响下一代,而后天哺乳姿势不当、食物偏软、咀嚼习惯不佳等也会造成牙齿畸形。

目前治疗牙齿畸形广泛应用的方式为直丝弓固定矫正,其通过反向作用力矫正牙齿的排列状态,实际治疗时支抗本身的矫正力度、稳定性是影响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治疗方式中牙弓是作为主要方式,还有各种辅助装置以增强支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稳定性较差、舒适度较差、医患间配合度要求较高等,情况相对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牙齿牙周损伤,且综合复发率普遍偏高,使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8]。

微种植体支抗是现代化口腔科发展的新技术,其不仅体积较小,且具备骨骼内螺纹结构,支抗本身由钛金属制成,在置入牙齿或骨骼后拥有极高的稳定性,配合直丝弓可为矫正提供较大的反作用力。实际使用中患者舒适度得到了较大提升,且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种植体取下也极为便利[9-10]。在正畸治疗完成后,可及时将微种植体旋下,而所形成的空洞则可直接由人体血凝块完全填充,无需医用填充剂,大幅度降低了感染概率。加之口腔内环境特殊,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更短,各相关骨骼也会在短时间内再生,并不会在牙龈组织上留下瘢痕,也就使得该治疗方式的适用人群更广。但在实际应用时微种植体支抗正畸也存在部分缺点,例如种植体植入位置、植入角度的选择容易出现细微偏差,但每个种植体偏差在积累后就会引起正畸失败的情况,且种植体植入位置必须尽量避开血管、神经等组织,不能损伤牙齿,针对不同情况术前位置角度设计的要求较高[11]。在正畸治疗的同时,患者也需更加注意自身的口腔卫生,日常清洁时还需配合定时漱口,冲牙器冲洗,患者的配合度越高,正畸后效果越明显。另外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取决于患者口腔内软组织、骨质等结构,如患者年龄过大或具有骨质疏松类症状,则种植体很容易发生偏移或脱落的情况。且微型种植体正畸本身属于有创治疗手段,对医生个人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如医生操作出现失误,则会直接导致正畸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该次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研究结果与陈敏将[12]发表文章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80.0%相一致。

综上所述,利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牙列排列,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切牙种植体矫正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双牙弓前突患者拔牙内收后根管治疗对切牙牙根吸收影响的研究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社区矫正期限短期化趋势探讨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