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9-15 07:20董广智罗朝霞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董广智 罗朝霞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构建与实施“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旅游类专业专任教师“教学做创合一”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产教融合度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吻合度不高;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分离等问题,提出推进“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打造“现在进行时”三能双师团队;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实行校企协同育人;优化教学过程,将“教学做创合一”落到实处等对策。

【关键词】教学做创合一 产教融合 前店后院 旅游類

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旅游类专业是对应行业开设的专业,这就要求高职旅游院校积极探索行业生产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之道,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学做创融合、产学研融合、师生与企业员工融合。旅游业正面临广泛而深刻的转型发展,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和智慧化发展趋势。新的旅游业态产品不断涌现,以充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更好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的实战型旅游人才。双创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融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职业院校专门开设“创业、创新”类公共课,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课程内容笼统空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2001年,扬州市职业大学创办旅游类专业之初,就筹建并自主运营旅行社,并将地处中国十大历史街区—— 东关街的东关校区打造成为众创广场、东关艺术酒店,构建有直接管理权限的“前店后院”实训基地,牵头成立并主持运行扬州市旅游学会和扬州市社科院旅游研究所。当时的想法是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开门办学”。现在看来,就是“产教融合”的一种形式。专业教师亲自“下水”,投身旅游业经营管理、服务与竞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刀真枪地实训实习,参与旅游业调查研究。从2018年开始,扬州市职业大学在旅游类专业中全面开展“教学做创合一”改革,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构课程标准和教学流程,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旅游类专业“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教学做创合一”的内涵。

“教学做创合一”,就是在教师“教”的主导下,学生“学、做、创”同步或交替进行,重构教学空间和时间。将理论学习、实训、实战、创新、创业等环节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实现培养懂管理、善服务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旅游人才的目标。“教学做创”分解释义如下。

(1)“教”。教师从学生如何学、如何做和如何创的视角,设置课程,设计教学项目,改造或新建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重构学习评价体系。

(2)“学”。以会做会创为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新知。重点是学习为什么做、如何做、怎样做好、怎样创新和怎样创业。教学相长,教师也在“教、做、创”中学。

(3)“做”。做是核心。包括模拟实训、贴岗学徒、技能比赛和顶岗实习等,以实训、实战项目为任务驱动,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创。

(4)“创”。即创新、创业。创新是创业的准备和条件,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和实现。从学生角度,要养成创新创业意识,开展双创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创业基本能力;从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角度,要建立双创训练平台,开发双创课程,设计并实施双创教学项目,开展专业性双创活动。

本课题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合一”路径,即“教学做创”如何融合,研究其组织形态、教学设计、条件保障,以“做”为核心,实现“做上教,做上学,做上创”。

(二)“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扬州市职业大学在原来“前店后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升级,构建旅游类专业“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懂管理、善服务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旅游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学做创合一”为核心,重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空间,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条件与机制,包括师资团队、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其核心思路包括“教学做合一”,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见图1)。

二、旅游类专业推行“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任教师“教学做创合一”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推行“教学做创合一”,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教学团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导力量,是设计改革方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率领学生“学做创”的核心力量。但教学团队中的部分专任教师存在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从国家到学校层面虽然均大力提倡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大部分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模糊,仍然习惯于教学做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对探索“教学做创合一”的路径缺乏热情。

旅游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比相当高,一般都在80%以上。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多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是因为他们考取了某个职业资格证书、水平等级证书,或者曾短暂地到企业挂职。教师很少有长期独立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经历,也鲜有创业经验。总体上看,旅游专业教师自身的行业实战、创新和创业的能力普遍不足,不利于实战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产教融合度不高,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存在“院校一头热”的状况,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大多数旅游院校主要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生,缓解旅游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基层人力资源。在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人才、帮助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创新、产品策划、市场拓展等方面合作力度不大。与之相应的,企业参与学校教学教育改革、教学团队和资源建设的深度、广度均不够。旅游院校与企业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未能建立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合作机制。

(三)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吻合度不高

目前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是企业岗位需求,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落实到实践教学,则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存在差距。首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利于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旅游院校一般采用“课程实训(单项实训)—模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实践教学,未能做到工学同步或交替,实训项目的真实性、实战性不强。其次是重服务技能(导游服务、餐饮摆台、客房铺床、茶艺调酒等)培养,轻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旅游企业严重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脫节。

(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分离

为了加强双创教育,旅游院校普遍开设创新和创业指导类的公共素质课程,有的学校还建立学生创业园。但是,这些双创教育举措与专业课程教学是分离的。双创公共课程属于公共课教研室(或院系),教学任务由非旅游专任教师担纲,教学内容则是创新创业通论,实践教学停留于案例分析、讨论、参观和写报告。创业园仅为极少数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而不能泽被全体学生。旅游双创教育不应是空谈泛论,应该具体落实到旅游行业,融合于旅游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助于所有学生提高双创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路径

(一)推进“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双高并重,突出双创。扬州市职业大学将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旅游服务与管理技术技能人才”。提出双高并重,突出双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高素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高技术技能(经营管理、产品策划设计、双语交流、在线旅游服务、高端服务、开店创业等技能),尤其重视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对市场调研和学情分析,重新构建旅游类各专业课程体系,增设实用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例如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创新实践、旅游创业策划、民宿运营与管理、小微餐饮企业运营、连锁经营管理等课程。制订《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如果学生参加重大社会实践活动、竞赛活动、创业创新实践,学校根据标准确认其学分,可以代替部分选修课程或相应的实践课程。针对所有的职业技术课程,开发创新创业实训项目。

3.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对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打破“理论教学+技能实训”教学模式,建立“教学做创”同步或交替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自办旅游企业或引企入校,开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围绕真实工作任务做。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师生互动讨论解决思路与方法;建设旅游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构在线开放课程,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突破时空限制。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为落实“教学做创合一”插上翅膀。

(二)打造“现在进行时”三能双师团队

拥有一支教学、实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是保障“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将“现在进行时”三能双师团队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解决专任教师“教学做创合一”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现在进行时”,就是教师能教学,能研发,同时能融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突破教师曾在企业实践或仅有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双师现象。

1.开展“教学做创合一”育人改革的培训和研讨活动

要推行“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训,组织“教学做创合一”育人改革讨论,鼓励和引导教师掌握职业教育新动向、新理念和新方法,深入企业实践,激发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强化教师的行业实战能力

教师实战能力强,才能真正教出有实战能力的学生。旅游院校可以通过自办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酒店、书吧、咖啡厅等)、引进旅游企业进校园、与毗邻学校的旅游企业深度合作等方式,让教师进入这些企业兼职,并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同步开展教、学、做,切实提高教师的行业实战能力。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工作量认定、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例如扬州市职业大学旅游学院利用自主运营旅行社的条件,建设“现在进行时”三能双师团队,专任教师担任旅行社的法人代表、总经理、部门经理、导游和法律顾问,设计旅游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开展旅游服务,显著提高自身的实战、教学、研发能力。

3.打通企业能手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通道

旅游行业高手云集,旅游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聘请企业能手担任实践教学导师或创业导师,广泛联系,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具有教学能力的企业能手可以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开展专业讲座,可以辅助专任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工作,担任学生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对于校外兼职教师,不能唯学历论,而应“唯才是举”,以实践水平高为主要标准,聘任服务、管理和技术水平高的企业人员。

(三)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实行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机制的根本在于“利益相关”。校方的利益诉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改善办学条件,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企业的利益诉求在于开发优秀人才,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帮助院校培养人才的职责,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旅游院校研究如何挖掘、利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支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合作平台。

从校企合作的角度看,旅游院校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学生是企业人才的后备军。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越高,对企业越有利。旅游院校在提高学生服务能力的同时,更要强化学生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是企业发展的智力支持。教师在企业战略制订、产品创新研发和旅游规划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学养基础,可进入企业深入调研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第三,学校人群是企业的市场。一所高职院校一般有万名以上的师生员工,都是旅游企业潜在的顾客,本身就是规模较大的消费市场。校企合作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如果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经营活动结合,教育经费与企业投入经费重合,可以节省企业经营成本。例如,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也是经营场所,建设经费、运行经费和维护经费的相当一部分来自教育经费,优秀实习生工作水平不低于基层员工,但实习津贴一般低于正式员工薪酬。

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优势条件,获得双赢。合作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

1.建立动力机制

校企合作,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尽力提供帮助,促使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实现盈利目标,从努力构建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例如,旅游院校利用智力优势,帮助企业制订发展战略规划,提升管理、服务和技术水平;积极帮助合作企业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减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租金和合作企业员工的学历教育学费或培训费等;建立校内旅行社经营网点,开发校内旅游市场;在旅游旺季旅游企业人手紧缺的时候,学校实施“旺出淡进”教学计划,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实习生。

2.建立运行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组织协调机构,完善制度,明确双方权责和工作流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有效工作。第一,形成共建、共管、共享实训基地的机制。建立“前店后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旅游院校既可以自办旅游企业,也可以引企入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第二,形成“校企互兼互聘”的师资培养机制。一方面专任教师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区兼职,开展创新研发;另一方面聘请旅游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全面提升专任教师职业化水平和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打造一支“现在进行时”三能双师团队。第三,形成共建和共享教学资源的机制。共同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微课,开展信息化教学,将企业最新的工作案例和任务引入教学;在线教学资源可以用于企业员工培训。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化教材和实训指导书,根据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和实际要求,设计教学项目,形成校企协同教学机制。

产教深度融合,有助于打通课堂与企业空间的壁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割裂,学生和职业人身份的分离,将理论学习、实训、实战、创新和创业等环节融为一体,同步或交替进行。

3.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质态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评价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发现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方式有两类:一是建立校企沟通平台,除了传统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和座谈会,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研讨交流、定期报告和问卷调查等,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强化学生企业实践效果评价,如开展过程性实践考核、竞赛评比和实习生满意度调查等活动,从中分析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高人才培养效果。通过评价反馈,实行“优胜劣汰”,筛选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质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教学与岗位工作的紧密渗透,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专业与产业的有效对接,解决专业建设中产教融合度不高的问题。

(四)优化教学过程,将“教学做创合一”落到实处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两个阶段。“教学做创合一”的过程,应该是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創新创业同步或交替进行,学理论应以能实战为导向。

1.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

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定要改革,改变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状况。学校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边学边做,甚至先做后学。例如学习导游讲解,应将导游词创作、导游讲解合为一个项目(这在导游实际工作中本为一体),让学生先创作导游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游词的创作,完成后由小组推荐学生代表讲解,师生共同评价,共同总结导游词创作与讲解理论。然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改进,完善后到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讲解训练。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可采用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现场教学和技能竞赛等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理实一体化”,学校应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室),营建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可以将校内的实训室、教室改造成“理实一体化”教室,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所,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2.课程安排“工学交替”

实践教学不能停留于模拟训练,而应强化实战训练。传统的旅游专业实战训练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一般被安排在基层服务岗位,甚至很多学生不适应突如其来的实际工作,产生心理问题,严重者丧失从事旅游工作的兴趣。“工学交替”可以让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适应岗位工作,逐步提高实战能力,甚至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工学交替有两种形态。一是每学期均安排独立的企业实践课程,如认识实习和跟岗实习到顶岗实习,或者安排不同的岗位实习课程,如餐饮管理实习和旅游营销实习。既要有服务工作实习,又要有管理工作实习。要掌握“旺出淡进”的原则,即旅游旺季外出实习,淡季进校学习。二是学生“半工半读”,半天课堂学习,半天企业工作。学生分组进入企业轮岗,从而形成多种岗位工作能力。这个工作需要精心策划与安排,要与学校整体教学安排协调好,与企业对接好,将学生安排好,尤其要保证交通安全和生产安全。

构建与推行“教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传统观念束缚、教师能力不足、产教融合不深、体制机制不顺和实训条件保障缺位等困难。但是,旅游教育工作者应该认准目标,勇担责任,创新思考,解决难题,探索路径,科学规划,提高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旅游业提供更好更多的实战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闫贵荣.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本质、课程范畴、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9).

[2]邬艳艳,郭珊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2).

[3]王凤辉,赵辉.高职教育“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开封大学学报,2019(9).

[4]法约尔.创业教育研究手册(第一册)综合视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5]刘桂香,马长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7(10).

[6]欧阳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完善:基于管理协同理论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20(2).

[7]薛勇.产教深度融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生成[J].中国高等教育,2020(5).

【作者简介】董广智(1970— ),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扬州市旅游学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文化;罗朝霞(1979— ),女,湖南浏阳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饭店管理、旅游教育。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的认知与启示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