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工科专业“测量学”教学探讨与思想政治建设

2021-09-15 07:02刘思海邢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3期
关键词:授课方式测量学高等教育

刘思海 邢坤

[摘 要]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开设,“测量学”已成为高校部分非工科专业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以往的“测量学”教学改革方面,针对学生、市场及社会的需求,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当前高校“测量学”学时安排、测绘仪器及实验场地等问题,分析高校非工科专业“测量学”授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及实践环节的一些有效做法,同时结合“测量学”授课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为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及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测量学;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方式;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新疆大学博士毕业生科研启动基金“新疆多沙河流水沙变化特性及其与融雪关系的研究”(BS180241);2018年度天池博士计划“多沙河流水沙变化与流域植被覆盖率间的响应关系”(tcbs201823)

[作者简介] 刘思海(1990—),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邢 坤(198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干旱区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

[中圖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3-0029-04    [收稿日期] 2021-04-24

“测量学”是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农业水土保持工程等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市场发展及后续课程的开设,也是一些非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全国部分高校非工科专业开设“测量学”课程,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开设打下测量学相关基础知识的根基。其主要学习内容涵盖了测量学的含义、基础知识、测绘仪器使用及测绘数据处理等方面,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测量学基本理论及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前期准备,亦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技术基础[2]。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非工科专业出身的学生而言,其本身缺乏一定的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如何理解测量学的基本内涵及在具体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显得尤为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在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指示精神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推出了“课程思政”的改革举措。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3,4]。面对课程思政的国家教育要求,如何在“测量学”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内容,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不仅仅是当代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更是每个教育从业者的神圣使命。

基于上述现实需求,笔者在总结“测量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自身教学活动的探究,对“测量学”课程中存在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部分举例,以期能够为非工科专业开设“测量学”课程及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测量学”课程安排特点

“测量学”的课程安排是以理论课与实验课及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理论课的学习以学习测量学基础知识为主,结合具体的工程应用对测量的规范操作、理论计算进行学习,它是实践环节的理论基础[5];实践环节的实验课及实习,是基于理论学习之后知识体系的强化阶段,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课程安排方面,理论课安排40课时左右,实验课安排20课时左右,实习环节安排2周左右[6]。理论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特别是面对非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没有工程专业背景,因此无法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实验课环节时间也存在较短的问题,部分实验内容无法按照规定时间认真、仔细地完成;实习环节的时间虽然能保证完成实习内容,但由于学生对理论学习及实验环节的掌握不足,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二、“测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代测量学仪器逐渐从手动测量向自动化测量发展,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但在非工科专业的学生测量学学习中,由于该课程并不是专业课程,因此院系对“测量学”的资金投入无法达到现代化测绘仪器的要求,或是仪器数量无法满足学生数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人多仪器少的问题。同时,师资配备也无法达到应有要求,“测量学”教师人数少,而开课班级较多,理论课及实践环节都是一个教师从头带到尾,教师精力分散,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问题如下。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

首先,课程安排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现有的课程安排通常是安排在本科生大一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比如说数学的基础不够,无法理解概率学的相关知识点,这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有直接影响。其次,课时数较少,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大量且繁杂的测绘专业知识,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的衔接出现了断层,无法将理论学习的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环节,进而导致理论基础薄弱,实际操作环节进度缓慢,无法适应实际教学要求。

(二)教学仪器及人员的缺乏

测量学的发展较快,当前高校的教师配置及教学经费不足直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7,8]。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且有些教师并不是测绘专业出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带班级众多,且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均是一个教师完成,精力分散,无法保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只能保证课程开设的正常进行,无法做到因人施教。由于非工科学院对“测量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测量学实践环节的测量仪器陈旧且与时代脱节,教学效果既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又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致使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及学校的发展。

猜你喜欢
授课方式测量学高等教育
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日语本科专业课程“日本文学史”教学探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