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的重新审视与推进理路

2021-09-15 02:19石洪发刘林山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教学变革高职教育

石洪发 刘林山

摘 要 作为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支撑,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驱动高职教育变革。人工智能视域下有必要重新审视高职教育教学面临的教师应用能力不足、实施细则和学习资源缺乏、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自上而下的顶层架构缺失等诸多现实困境。针对上述挑战,高职院校应从器物层面的教学转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技能的现代化教学,加快制定可行的实施细则,加强学习信息资源库建设,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顶层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模式。

关键词 人工智能;高职教育;教学变革;教学信息化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大背景下,作为既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场域,又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重要阵地的高职院校,其教育教學必然发生变革。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省级改革示范建设学校,近年来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融合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的思考

(一)驱动高职教育教学发生变革

人工智能的理念、思维方式、技术创新必然推动高职教育教学发生变革。具体表现在:首先,课堂传统技术技能教学手段发生变化,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会更多地依赖教学过程产生的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其次,人工智能下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得学习者学习的时间、地点变得更灵活,传统教室、实验实训、课堂的定义已然发生根本性改变[1]。教师、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去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工具的灵活多样成为可能。同时,借助语音识别、手势识别、情感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学习什么、学习的效果是什么,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获取学习资料,学习更加自主,这种学习手段使得教与学的交互方式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第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更加优化,大数据、云计算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对教师教学过程监督更加及时,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状态会及时通过大数据监控展示在智能平台上,教学管理者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模型,能够对教师和学生作出更加合理、科学和全面的评价。

(二)重构高职教育教学生态系统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技能需求、素质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重复性、简单性的工作岗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工业机器人维修、无人机操作等新兴产业岗位。上述变化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背景下师生、生生教学生态系统环境构成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工智能下的高职教育在全新的学习空间、全新的交互方式和评价方式下,借助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通过泛在学习、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让施教者、学习者获得更多、更好的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型的人工智能融合高职教育的生态系统基础[2]。

二、人工智能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应用能力不足

从教学实施来看,学校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大数据、云计算以及VR/AR应用不熟练,甚至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其对于在哪个环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会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依然难以把握;从课程开发来看,人工智能视域下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开发存在缺少技术经验、设备使用不熟练、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课程开发难以保障,尤其是实训课程面临更大困难[3]。

(二)学习资源缺乏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需要大量的、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学习资源支撑,并能够应用于教学、评价、决策环节。从政策方面,国家及相关职能部门对于人工智能与教学的融合只是提出了一些宏观的指导原则,缺少落地的实施细则和学习资源。

(三)投入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职业院校办学基本上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国家财政性拨款比例偏低,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社会捐赠、企业投资等其他渠道投入也明显不足,人工智能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缺少经费保障。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需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建设机制。

(四)缺乏顶层设计架构

总体上,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人工智能与高职教育教学的融合尚在探索阶段。尽管国家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2.0》等政策文件,但相关教育部门和院校对人工智能技术认识、理解还很模糊,在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方面缺少顶层设计,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进程比较缓慢。尽管一些政策文件建议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教师要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但教师培训制度还没有建立,需要国家层面的职能部门担负起顶层设计责任,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应用与发展。省级层面政府工作重心应放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上。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教学改革推进理路

(一)从器物层面转向器物、制度和观念的整体转型

传统器物层面的教学注重固定化的教师、教室、学生三要素组成的教学过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职教育教学不是局部变革,而是涉及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学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变革,是器物、制度和观念的整体转型。在这个大变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应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身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低效、无趣的课堂环境,促使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例如,学校依托新投资兴建的智能教学平台,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于慕课、翻转课堂、资源共享课、在线课堂等的使用中,并通过开设智慧教学、在线教学等培训课程来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学应用能力。人工智能仅仅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工作任务,传统教学互动更为精准,更多的交流、育人等任务是人工智能所不能代替的。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到人工智能与高职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努力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熟悉人工智能产品、设备。

猜你喜欢
教学信息化教学变革高职教育
“慧学南通”: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以项目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
伴随教学信息化发展的经管类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创新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大学网络教学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