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亚宾第五交响曲《普罗米修斯》的音乐分析

2021-09-16 07:00谢力夫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引子普罗米修斯调性

谢力夫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交响诗《普罗米修斯》(op.60)是斯克里亚宾的晚期作品,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最伟大的管弦乐作品,又称《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911年。他晚期的音乐都是建立在他自己创造的调性和和声体系上的,交响诗《普罗米修斯》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的形成,也表明斯克里亚宾在传统调性创作技法上的突破,从时代上看,更是传统调性音乐走向无调性音乐的过渡。斯克里亚宾所创立的这套和声体系,对后来无调性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作品从上演率上看,可能称不上其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但对于斯克里亚宾晚期创作上的认知,在传统体系下的自我突破,不管是对创作思维的训练,或是以了解20世纪初期打破传统调性思维的音乐为目的,都能取得宝贵的借鉴价值。

一、《普罗米修斯》的和声分析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英雄,《普罗米修斯》全曲充满着神秘的气氛,那是由乐曲开始时弦乐用碎弓在琴的指板上奏出的一个典型的斯克里亚宾和弦造成,即由一组连续上升四度音程组成的和弦,整首作品的丰富印象和变化着许多和声色彩,都是作者运用各种方法变化这个和弦而产生的,其中包括各种和弦和主题音乐。

斯克里亚宾深受肖邦影响,初期的作品也洋溢着浪漫主义特点,他的作品《第六钢琴奏鸣曲》是他创作中和弦体系改变的分界线,自这首作品以后,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就由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转向四度叠置和弦,与他早期的作品在和声语言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普罗米修斯》这首作品的创作,斯克里亚宾并没有用传统的和声调性技法去写作,而是以神秘和弦这个有特定结构的和声为基础进行创作的,这也是当时斯克里亚宾独有的、极具个人特点的写作手法(见图1)。

图1 神秘和弦排列构造

图1为神秘和弦的排列构造,在此可以有两种方法去解释它。其一,从和弦排列上看,这是一个四度叠置的和弦,由六个音组成。其二,斯克里亚宾并不是一个没有任何传统调性和声功底的作曲家,而是一个在传统和声调性体系内寻求突破的作曲家。从传统的和弦(三度叠置)角度上看,这是一个降五音加六音的大(小)九和弦。括号内的降号意味着这个音可以降一个半音使用(和声大调)。神秘和弦因为缺少主音上方纯五度音,所以它无法构成传统和声中的大小三和弦,但是在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中,还是能看到五度音的存在,只是这个五音变成了升五音或者降五音。

在《普罗米修斯》这个作品中,开头引子部分(图2)就使用的是他所创造的神秘和弦,以上文所说的四度叠置的方法,排列为图3所示,它是建立在低音A在的一个神秘和弦,调性为A。斯克里亚宾晚期的作品中,通常不以主大三和弦作为开始,但是结束的时候往往以原位主大三和弦作为结束,而在结尾(图4),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作曲家使用了原位大三和弦。

图2 《普罗米修斯》引子

图3 普罗米修斯》引子和声

图4 《普罗米修斯》结尾

在交响诗《普罗米修斯》中,大多数神秘和弦都是以根音作为低音,对于这种和弦,我们能很直观的地看到它的根音以及排列,但还有一部分神秘和弦并非以其根音为低音。这类和弦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这些和弦的低音通常为根音上方的纯五度音、大三度音以及小七度音。这种时候,我们需要以四度叠置的思维来判断这个和弦的根音。在《普罗米修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图5)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图5 《普罗米修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

以四度叠置的思维,可以看出副部主题开始的和弦是以降B为根音建立的,但是它的低音却不是降B,而是F,F即是降B上方的纯五度音。以根音上方大三度作为低音的情况可在此曲再现部231小节(图6)看到:

图6 《普罗米修斯》再现部231小节

这是一个以F为根音建立的神秘和弦,但它的低音却是A,A为F上方的大三度音。在引子中,同样可以看到,和弦是以A为根音,但是低音是以G为持续音,G为A上方的小七度音。除了上述情况,《普罗米修斯》中的和弦还存在低音为根音上方纯四度、增四度、大二度的情况,但由于出现较少,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斯克里亚宾晚期的音乐创作中,在音高材料上是有其独有的特点的,这个特点体现在和声语言的横向化。在《普罗米修斯》这个作品中,而斯克里亚宾自己也曾说过:“这首曲子的和声与旋律是没有区别的,和声即旋律,旋律即和声,整首曲子的创作我都严格遵循了这个规律。”以这首作品的主部主题为例(图7),以神秘和弦的排列规则,那主部主题的和声如图8所示,这是一个以升F为低音建立的神秘和弦,调性为升F。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在这个部分的音高材料,也就是旋律,全部属于这个和弦内的音,没有一个和弦外音,这就是斯克里亚宾和声横向化的体现。

图7 《普罗米修斯》主部主题

图8 《普罗米修斯》主部主题和声

从调性上来说,《普罗米修斯》的横空出世对当时音乐界以及后续的音乐发展意义重大,它虽然为奏鸣曲式,但再现部主部主题的调性却没有像传统奏鸣曲一样回到主调性上,而是在再现部的副部主题才回到主调上,打破规则的同时,又保有传统的一面,这体现了作曲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细腻的心思。作曲家在其中所采用的作曲技法与理念,大多为现当代音乐参考及采纳,值得作曲专业的人士去细细研读。

二、《普罗米修斯》的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曲式结构图如图9所示,全曲时长在22分钟左右,曲式结构图只能大致划分其结构,每一个部分都非常复杂,且无法以传统调性思维去解释其调性,所以这里以每个部分的第一小节所用和弦低音定义其调性。呈示部主部主题调性为#F,副部主题调性为 B,展开部调性为C,再现部主部调性为D,副部调性为 G(和#F等音),最后结束在#F大调的主大三和弦上。

图9 《普罗米修斯》曲式结构图

呈示部引子部分由圆号缓缓奏出那段神秘而低沉的旋律,之后木管组的乐器交替奏出这段旋律进入主部。主部主题由长笛奏出,且在结构上其为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于51小节再现,织体上出现变化,之后进入连接部,主部结束。连接部以类似钢琴协奏曲的方式出现,是一段极具律动感的片段,在100小节出现了引子的旋律素材,由小提琴奏出,之后来到副部。副部主题以一段新的动机开始,于131小节再次出现引子的素材,由钢琴演奏,此段可以看作是引子的变奏,接着进入结束部。结束部一开始由钢琴演奏出一段新的动机,并于173小节出现主部主题的素材,由小提琴奏出,接着来到扩充。扩充一开始就采用了副部143-146小节的素材,并于187小节再次使用引子的素材,结束在调性C上,之后整个呈示部结束。

展开部由一段激烈的音乐开始,展开段由全新的音乐素材构成,调性为C。中心段调性为D,并且一开始就使用了副部主题的素材,相当于副部主题的变奏,在225小节,圆号再次吹响了引子的旋律,这些主题素材的交替使用,让中心段的结构变得极其复杂庞大,并在一段震耳欲聋的音响之中,把音乐推向了高潮。准备段和中心段类似,一开始同样采用了副部主题的素材,到了中间又重新使用了主部主题的素材,最后在一段猛烈的音乐过后,乐曲回到了再现部。 再现部与呈示部结构上大体一致,细节上略有变化,主部到副部的调性则由#F-bB变为了D-bG(#F),这种减四度的音程关系也暗合作者神秘和弦(C-#F-bB-E-A)第二个音和第三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此外,再现部的结束部与呈示部的结束部几乎完全不一样,这里笔者认为斯克里亚宾没有写作再现部的结束部,他省略了结束部,直接进入了尾声,以尾声来代替结束部,最后结束的时候加入了四个声部的合唱,把乐曲推向了高潮,并在这种无与伦比的力量中结束整首乐曲。

斯克里亚宾于1910年完成该作,配器上采用了四管编制的大型乐队,除此之外,还外带了管风琴,合唱队,钟和钢琴,而且斯克里亚宾还创新地首次在交响乐队中使用“色彩键盘”(在总谱中记作Luce),“色彩键盘”把所有的音与各种颜色相对应,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情绪。此举不仅能对听众的听觉产生冲击,更能对听众的视觉也产生冲击,可谓是双管齐下。众所周知,除了斯克里亚宾,还有两位作曲家也在强调声音与色彩的结合,其一是德彪西,其二是梅西安。斯克里亚宾在这首作品中所展现的作曲技法、和声语言以及创新手法,对于之后的音乐发展,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普罗米修斯》的艺术创作特征

大多数的学院派作曲家都秉持一个观点,即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还是来自于传统的属七和弦,但没有了大小调的特征,它以降五音的大小七和弦为主和弦并加以延伸,这种和弦在传统调性音乐中通常是属和弦的一种而非主和弦。《普罗米修斯》这部作品并没有使用传统调性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它虽然并不是无调性,但它的和弦却是建立在尖锐、刺耳以及不和谐的音响效果之上。因为抛弃了传统大小三和弦、大小七和弦的概念,所以主、属、下属和弦的音程关系保持一致(都变成了降五音加六音带小七度的大(小)九和弦),由此淡化了主、属、下属的功能属性,调性也随之模糊。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英雄,这是一个为了拯救人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宗教文学故事。如何用音乐来表达这个家喻户晓的古希腊神话,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是对作曲家的考验。斯克里亚宾创作的这首交响诗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作曲家没有以一种悲剧的色彩去展现这个题材,他把普罗米修斯当作守护人类的英雄,整首曲子没有展现出悲伤和哀叹,而是一种不屈服于强权暴力的力量,这种力量带给人希望。

结 语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斯克里亚宾以其四度叠置的神秘和弦在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中独树一帜。这一时期,同样存在诸多的作曲家对于和声语言的应用上进行思考创新以及运用,比如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主义、梅西安的有限移位调式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多调性复合和弦等。在各种各样的创作技法中,我们更能看出斯克里亚宾的独特魅力。这一历史阶段,欧洲社会处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俄罗斯同样在文化艺术领域开展着一场浩浩荡荡的文化复兴运动。对于所处那个时代的艺术家,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冲击,斯克里亚宾同样不例外。他迷恋尼采的哲学,尤其以宗教和神秘主义哲学为重,而他也同样把神秘主义带进了他的音乐中,他所创造的和声语言把听众领入了一场奇异的视听之旅,他让世人都见识到了其与众不同的创作才能。

在20世纪初所出现的音乐流派中,如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和新民族主义等,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亦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出现使得音乐由调性音乐逐渐转向非调性音乐,这给其后的作曲家一定的启示和导向,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引子普罗米修斯调性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我的书屋,我的梦1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谈“调性”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