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评价研究一以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为例

2021-09-17 01:18杨智荣王玮王喆
设计 2021年16期
关键词:蛛网耦合号线

杨智荣 王玮 王喆

摘要:近三年来,成都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为指导,引领公园城市的建设实践。本文通过考察国内外有轨电车与城市环境耦合发展的方法与实践,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与环境空间影响的三个维度,从点、线、面切入,建立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的环境设计评价体系。以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为例,构建六维蛛网模型,通过模型面积与形状来评价有轨电车耦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程度与均衡性。得出优化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策略与建议,以期为相应的城市环境设计和有轨电车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有轨电车环境设计公园城市耦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8-0152-03

Abstract: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Chengdu has been guided by Xi Jinping's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C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thods and practices of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of tram and urban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Park City and three 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space impact, cut in from point,line and surfac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evaluation system ofmodern tram coupling Park City. Taking Chengdu tram line 2 as an example, a sixdimensional cobweb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degree andbalance of tram coupling urban environmental design through the model area andshape. The direc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ram couplingPark in Chengdu is obtain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corresponding urban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tram construction.

Keywords: Trams Environmental design Park City Coupling Evaluation

引言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的概念[1],旨在创建一个最大化人类价值的健康城市。城市是日新月异的有机生命体,而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则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氧液。通过对城市有轨电车的交通环境到人文环境的设计,创建一个满足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环境与城市交通系统将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公园城市与现代有轨电车

公园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市民一公园一城市”三者相互的优化与和谐关系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可能[2][3],全面协调城市绿色系统和自然环境元素,以建立一个未来城市,从而为人们提供满足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4]。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在轨道上运行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载客量中等、运行速度快、节能环保、美观舒适等优点[5],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公园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现代城市在规划有轨电车时,应充分考虑“人一交通一环境”的和谐关系,构建人与城市的和谐环境,这与公园城市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环境+交通”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将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健康绿色城市、智能现代都市的必然要求[6]。因此,耦合现代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建设发展,将成为公园城市时代背景下,现代有轨电车的设计方向。

二、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城市环境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根据考察与文献研究,国外已有300多个城市建成并运行了现代有轨电车。由于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轨电车的运营有着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有轨电车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很早就被城市规划者关注,在设计之初便重视保护轨道沿线城市空间和开发沿线城市环境[7]。例如,在日本京都市右京区的京福电铁北野线上,有一条长约200米的樱花隧道,沿线种植了约70株东京樱花[8],大约50盏汞灯照亮了隧道,将电车沿线的环境变成了一条观光线。

在国外大多数城市的規划设计中,更多考虑的是城市环境与电车环境设计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优美、和谐、宜人的现代城市生活空间。国外现代有轨电车在环境设计中的方法与实践,对反映中国城市形象和文化的现代有轨电车环境设计具有借鉴意义[9]。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截至2020年底,国内(不合港澳台)已有18座城市,共34条有轨电车线路投入运营,总运营里程465.012km,总轨道里程414.496km[10]。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个城市的绿色交通系统和旅游观光系统,开始纳入我国各个城市的规划中。广州市有轨电车海珠试验线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预留了1.5m的绿化带进行沿线城市环境设计;成都市有轨电车蓉2号线在其外观设计上,提取银杏叶元素作为涂装造型,并在电车轨道两旁种植大量银杏树,以丰富有轨电车线性外观和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

由此可见,我国在对道路绿化和环境保护相关方面已有一定实践成果,但是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城市环境的设计研究较少。在如今公园城市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重视现代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协同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研究课题。

三、评价模型与方法

蛛网模型理论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对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进行全面、客观的动态评价方法[11],通过构建蛛网模型能解决难以量化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并通过模型面积与形状从而得出优化策略。本研究团队借鉴蛛网模型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思想,并将其应用于现代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耦合建设评价研究中。

(一)构建蛛网模型与六维评价体系

研究团队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并在业内专家的指导建议下,提取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评价的六个因素。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切入,分别为有轨电车站点设计、有轨电车与公共交通交泊点设计,有轨电车线性外观设计、站点间视觉环境设计,有轨电车与城市开发、有轨电车与城市更新的六项评价指标。并以每个指标间夹角60度的标准,从而构建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评价的蛛网模型(如图1)。

根据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以及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耦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确定该蛛网模型的评价度应包含美感度、情感度[12]、文化性、功能性、效率五个方面,并筛选描述评价的形容词组(见表1)。评价集(V)使用“非常差”、“差”、“一般”、“好”和“非常好”作为表达概念,并分别赋予O、25、50、75、100的分值。立足公园城市的研究背景,现代有轨电车的文化性和功能性两个方面对城市环境设计的影响比较大[13],所以赋予文化性0.3、功能性0.3、美感度0.2、情感度0.2的权重(W)分配(见表1)。

(二)蛛网模型评价方法

通过模型的蛛网面积和蛛网形状两个方面进行考量,既从定量角度对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耦合程度进行评价,也从蛛网形状角度分析对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耦合均衡性。根据蛛网模型的六维评价指标,在蛛网模型中根据其综合评价值标注为蛛网模型的维度,每个维度的尺度在O -1[14]之间,将各个指标的坐标点连接起来,形成蛛网图。其面积(S)计算公式如下:

蛛网面积越大,表明有轨电车与城市环境耦合发展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蛛网形状越规则,表明有轨电车与城市环境耦合发展越均衡;反之则越不均衡。基于六维蛛网模型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对城市优化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耦合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选择。

四、评价模型的应用

(一)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沿线公园城市环境设计分析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践行地,目前仅开通运营了一条有轨电车,即有轨电车蓉2号线(含主线与支线),呈Y形布局,东南至西北走向,全长共39.3公里,设47座站。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是从成都主城区延伸至郊区,从成都西站至郫县西站(支线至仁和站),连接青羊区、高新西区、郫都区(郫县)的主要地面轨道交通线路,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区县向主城区的融合,也增强了主城区的辐射能力[15]。蓉2号线作为动态线性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串联起成都城市文化节点,通过网状的方式连接城市公园和城市绿道体系,并作为城市风景道,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公园城市体系化的建设。

研究团队在实地考察有轨电车蓉2号线沿线区域时,重点选取其具代表的郫县西站、红旗大道站、电子科大站、仁和站、西南交大站、新业路站和成都西站七个站点进行调研与分析。根据耦合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六项评价指标,形成初步调研报告(见表2)。

(二)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评价

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与其城市环境建设的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共发出128份问卷,收回128份,均有效。在这些问卷中大学生占45人,大众评价员占83人,男女比例为65:63,男性居多。采取问卷打分的形式,针对上文所列的各项指标赋予分值,并将权重矩阵与各项指标的评价矩阵相乘,最终得到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分值(见表3)。

根据模型的数字量化计算,并将以上数值赋予蛛网模型中,便构建出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环境建设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如图2)。

通过各项评价数值的相互对比,有轨电车蓉2号线站点设计和公共交通交泊点设计的功能性顯著,但需要重点考虑其美感度、情感度与文化性;在线性外观设计和站点间视觉环境设计略优于其他方面,但仍需要整体提升其沿线城市的环境质量;在城市开发方面有一定成效,但其带动城市更新的效率还需要很大的提升。综合有轨电车蓉2号线的蛛网模型的面积和形状特性,我们可以得出,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背景之下,成都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耦合发展程度较高,但并不均衡。因此,在规划有轨电车蓉2号线沿线城市环境设计中,结合美感度、情感度、文化性、功能性和效率五个方面耦合公园城市建设,最终带动其沿线城市环境提升与城市更新发展。

五、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策略

基于蛛网模型的评价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提出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优化发展策略。通过丰富有轨电车沿线的绿化形式,结合地域历史文脉,联动城市空间关系,打造其崭新的形象、舒适的服务、良好的视觉效果形成城市的流动名片,以此来丰富主次一体、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理想概念。

(一)丰富沿线绿化形式,美化城市环境:我国现代有轨电车在工程技术上已是炉火纯青,但相较于国外在有轨电车美化城市环境方面却有着极大的不足[16]。有轨电车及其沿线通道的城市环境绿化与设计,是公园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质量需大力提升。

一方面,在有轨电车沿线的绿化设计上需要追求更高的生态效益,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通过巩固有轨电车沿线生态环境以打造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17]。另一方面,重点考量有轨电车交通绿化设计对城市环境美学的导向作用,结合有轨电车的线性外观与沿线景观进行城市园林绿化,保持视觉美感度与心理舒适度的同时,融合时代气息和差异化的特性表达。结合公园城市的现代有轨电车沿线绿化设计,丰富其绿化形态,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型环境要求,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具有相当地重要性。

(二)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名片: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文化,然而在有轨电车设计上却远没有呈现出中华民族该有的灿烂文明[18]。设计是地域文化的传播媒介,地域文化充实设计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中。

有轨电車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形象与城市名片,其外观设计是表现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在外观上体现有轨电车的地域文化[19],可以抽象当地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及文化观念等融入到电车外观涂装设计中。通过丰富有轨电车车身色彩因素、切割造型形态以及装饰图形纹路等彰显本土文化,不仅造就有轨电车的设计美观度与风格化,还可以重构市民生活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城市有轨电车的线性外观设计与其地域文化的传承表达是如出一辙的。因此,现代有轨电车应与城市风貌融为一体,打造体现中华地域文化独特性的城市名片。

(三)联动城市空间关系,激发城市活力:有轨电车与城市环境的耦合发展是联动城市空间关系,带动城市开发与更新的重要转折点。有效地通过有轨电车的线性流动,带动沿线城区“人.城一境一业”的新陈代谢,从而焕发旧城生长活力与开发新城发展潜能。

作为连接主城区与郊区的生命纽带,有轨电车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城区的开发与更新,加大城镇化的发展步伐。一方面作为公共交通的大动脉,现代有轨电车可以有效缓解卫星城(新城)区域内的交通问题[20],营造和谐、绿色、便捷的市民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有轨电车的线性运动,沿线居民社区、商业街、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也会随之聚集与分散,解构城市的空间关系,从而为城市开发与更新提供机遇。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方向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交通项目,而将成为城市更新和再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地联动城市的空间关系,激发城市活力,并作为精彩篇章融入公园城市的建设之中。

结论

“交通+环境”的耦合发展是现代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现代有轨电车的开发项目不仅仅是一项交通运输工程,其沿线通道的环境优化设计,更是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名片、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一笔。通过构建现代有轨电车耦合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评价体系,得出现代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并以此加强对我国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建设的相关设计理念、方法和实践探索。希望本文研究能成为引玉之砖,从而促进今后有轨电车与公园城市环境设计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课题LY20-31;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课题JGYQ2017036;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课题16Y017;现代设计文化研究中心课题M D20 E008。

参考文献

[1]李金路新时代背景下“公园城市”探讨[J].中国园林,2018,34(10):26-29

[2]吴岩,王忠杰,束晨阳,刘冬梅,郝钰“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 (1O):30-33

[3]杨智荣,蔡玥公园城市理念下老旧社区公园的建设模式分析——以成都神仙树公园为例[U]美术教育研究,2021 (02):90-91

[4]傅儿,李红,赵彩君从山水城市到公园城市——中国城市发展之路[J].中国园林,2020,36(04):12-15

[5]刘高原,李鸿春,冯爱军中国有轨电车行业发展分析与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9. 32 (01):102-109

[6]新华网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就建设首蕾之区提五点要求[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6/c一119519301一2.htm

[7]顾钺现代有轨电车沿线景观整合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9

[8]戴美玲现代有轨电车沿线景观设汁探究[D]苏州大学,2018

[9]王玮,王喆国外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3,26(6):141-142

[10]汉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各城市有轨电车运营线路及客流数据统计[EB/OL] .https: //mpweixin.qqcom/s/S6JigwUye_RVrdLpi3feQA, 2020-12-31

[11]董水刚基于蛛网模型的食用菌价格波动预测——以平菇为例[J].中国食用菌,2019,38 (07):128-132

[12]王玮,王喆现代有轨电车的意象与情感化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l8(12):6-10

[13]闰重绿有轨电车造型设计的发展及趋势[J].设计2020,33 (05):117-119

[14]曹旭平,张丽媛蛛网模型在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 (08):41-46

[15]孙久文,张翱,周止祥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化进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0 (06):96-111

[16]陈春戎,王玮,王喆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绿化的借鉴启示与设计建议[J].设计,2020,33(14):142-145

[17]查文花轨道交通沿线绿化景观概述[J].山西建筑,2013 (18):204-205

[18]李静静,支锦亦,向泽锐,郑书夏地域文化符号在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5,36(02):I10-113

[19]刘新蕊,董石羽,肖江浩地域文化符号在轨道车辆涂装中的设计应用——以成都地铁为例[J].设计2020,33 (06):149-151

[20]高传龙,韩宝睿大都市区外围新城轨道都市的构建探讨[J]城市规划,2019,43 (03):82-87

猜你喜欢
蛛网耦合号线
高效降解菌耦合颗粒生物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蛛网商店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蜘蛛为什么不会粘在自己织的网上?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瑞萨电子推出光电耦合器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和太阳能逆变器
基于INTESIM睪ISCI的流固耦合仿真软件技术及应用
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蛛网粘住
蛛网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