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心理学情感需求的校园共享空间设计研究一以上海工程大泗泾附校教工之家为例

2021-09-17 01:18赵斌吴文治郭林娜
设计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工室内设计心理学

赵斌 吴文治 郭林娜

摘要:研究环境心理学情感需求对于校园共享空间设计难点的作用关系,并将萁用于指导共享空间的设计实践。以环境理学理论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厘清其在空间设计中的发展历程,通过情感需求(功能、精神、视觉)的三个方面对案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泗泾分校教工之家设计方案》进行探讨。环境心理学情感需求在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情感需求共享空间教工之家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8-0155-03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al needs of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sign of campus sharedspace, and uses lt to guide the design practice of shared space.Based on thetheor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o clarifyits development process in spatial design. Through three aspects of emotional needs(function, spirit and vi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se 'Design Scheme.fStaff Home of Songjiang Experimental School Sijing Branch Affiliated to ShanghaU 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The emotional needs of envlronmental psychology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great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in space design

Keywords: Envlronmental psychology Emotional needs Shared space StaffHouse Interior design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末期,环境心理学的兴起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是当时社会人口骤增和生态急速退化导致人们对生存环境产生出的严重担心和焦虑的心理问题;二是建筑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致使人们希望能够新生出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理论体系,从而用以指导并创造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续虽然在每个时期,环境心理学都会加入新的研究内容,但是“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1]这一本源课题始终都是环境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这表明人们已不再是追求单一的物质满足,而是更需要填补精神世界的空洞,渴求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物质与精神交融的生存生活空间。但是由于情感的复杂性和隐晦性,在实践中,设计师往往难以塑造出适宜的精神环境,而环境心理学在空间设计的情感需求方面有着系统的研究。所以本文通过环境心理学探讨其与校园共享空间室内设计的实践关系,对案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泗泾分校教工之家设计方案》对环境心理学的应用特性进行分析,论证环境心理学在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

一、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

环境心理学是以建筑学、生态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为研究基础的,致力于研究人与之周围物理、精神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3]此外,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其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环境如何影响人、人如何影响环境;二是人们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4]环境心理学坚持以科学技术来探索并解决物质环境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诉求匹配不平衡的矛盾问题。目前,我们所探讨的环境心理学更多是指在科学的指导下,以人类生存的全面空间环境为基础,以定向内容研究为导向,结合大量的定向线索和计量化的设计准则,在理性思考和感性经验的认知分析下,寻求受众心理需求的最佳刺激,从而有效地调整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这里所说的空间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中的物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温度、光线、声音等)和人工环境(装饰色彩、空间划分、形态结构等)两个部分,当人们身处于不同的环境场域中会感受到不同的环境刺激,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都会发生作用,并对场域作出“接纳”或者“回避”的认知反映,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规化的物理环境早不能让人们顺利地让产生“接纳”甚至是“享受”的体验,所以是否能满足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评判空间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条件。故而,本文研究亦是更多聚焦在环境心理学中空间属性上的环境刺激与心理需求的满足关系的问题,以求在教工之家的设计实践中创造出舒适自由、满足精神诉求的校园共享空间。

(二)国内研究历程分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基础数据来源,时间跨度设置为198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约束条件为“文献”,检索结果如下:主题为“环境心理学AND室内设计”(233篇)。通过对近40年环境心理学AND室内设计研究发文量的统计,以发文数量为划分依据,可以将该研究领域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0-2000年,该阶段实质是为环境心理学准备研究土壤的初期阶段,因为受到环境心理学较晚引入中国的影响,所以研究发文量还是较少,以关键词“环境心理学AND室内设计”检索结果为例,总库数据包含会议报告仅有2条,还是停留在室内设计本身的历史及设计风格的研究上,如蒋智元[5](1987)等。第二个阶段为2001-2010年,此阶段属于环境心理学共享空间AND室内设计研究的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研究逐渐开始从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角度对室内设计进行轻度的探索,如丁铮[6](2004),另外在这个阶段中,虽然学者刘建新[7](2005)只是从环境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与研究内容等理论方面展开研究,但是其也结合了环境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做了较为充分的论述。第三个阶段为2011-2020年,这期间研究的发文量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进入了环境心理学深度研究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题集中在环境因素与情感化需求的交互关系,学术界以环境心理需求为基点围绕“环境氛围营造”、“情感化设计研究”等视角拓展研究,如王小同[8](2015)、周兵[9](2016)、杨淘[10] (2018),但是在这个阶段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诸如研究深度较为粗浅、研究内容较为宽泛、研究角度较为单一,进而导致环境心理学对于空间设计的效用未能充分彰显,尤其是针对于校园空间的设计。

(三)研究热点及主题分析

通过Citespace绘制出环境心理学AND室内设计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1),从关键词共现的视角展开并提取出该领域的前20个高频关键词,从而绘制出关键词中心性排序表(表1),根据图表内容所示,可以将该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基石地位的关键词。如“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等”,这类关键词立足于环境心理学本身,既是“环境心理学AND室内设计”研究的重点,也是拓展延伸出其他主题的基础,故而此类关键词的中心性和出现频次均是该领域的最高,频次量前三位依次是环境心理学(118次)、室内设计(83次)、心理学(14次)等。第二类是围绕人的情感需求展开研究。如“人性化(13次)、人性化设计(8次)、情感(4次)”等,此类关键词依托于室内物质环境空间,寻找并挖掘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受众及其行为活动在不同时期的情感需要。这类研究对塑造有温度、有情怀的精神空间环境有着重要意义。第三类则着眼于营造环境氛围,如“室内环境(12次)、环境心理(9次)、色彩(4次)”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第一类关键词出现频次整体上远高于第二类和第三类。其次,通过对环境心理学AND室内设计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所形成的共现网络结构的分析,从关键词之间的相关度着手,将该研究领域整理为六类主题,从而绘制出其聚类时序图谱。根据不同轴线上的聚类内容,可将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分为“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室内环境设计”、“建筑空间”、“心理学”、“心理”、“人性化、”“艺术治疗”、“情感”、“室内绿化”10类。总体看来,环境心理学AND室内设计的研究网络是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本体研究逐步结合室内设计实践而形成的,虽然在整体研究中也呈现出延伸课题较多的特点,同时人本主义也始终都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与实践结合较弱的问题,所以一方面造成该类研究的优秀成果屈指可数,另一方面也使得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被严重低估。

二、基于环境心理学情感需求的教工之家设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泗泾分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教工之家的设计有别于商业建筑中的共享空间。原因有三,一是,其作为校园建筑环境的组成部分,必须要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亲和力,且能够呈现出校园空间中的青春活力,才可以获得师生对其物质空间环境的欣赏;二是,附校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所以在其教工之家的设计中如何传承母体学校历史文脉和延续精神价值,以及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三个方面都尤为重要。三是,社会中流行的、驳杂的时尚艺术如何与学校文化有效结合,并转换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阳光的精神引领。为解决上述的设计难点,设计师依据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特点分析了教工之家设计方案中情感需求的三个主要方面:空间的基础一满足使用条件的功能需求、空间的灵魂一享受文化洗礼的精神需求、空间的形象一欣赏环境“妆容”的视觉审美需求。

(一)功能需求:空間布局

教工之家的设计场地位于学校主要建筑物二层连廊的北端楼梯交汇处,面积约为125㎡。在平面空间的布局建构上,首先是安全性问题,安全是室内环境的最重要的特征,[11]也是人们对于空间认同的第一要义。如果使用者在这个空间中无法感受到设计的善意和安全的保障,这直接就会导致其心理急速变化,产生焦虑和恐惧等不安情绪,所以在这个方面设计师需要注意如安装施工是否能够保持坚固、使用材料的防火和放射指标是否达到标准等问题。此外,教工之家的设计方案还从功能需求的视角聚焦于空间布局另外三个特性:功能性、舒适性、私密性。由于该场地是作为学校师生都可以使用的共享空间,功能区域的划分直接影响着空间中的舒适性和私密性,如各版块的面积大小就直接影响着人的最佳舒适活动面积。

如图2所示,根据空间自身形态开放的高低,从空间的活力层面可以将教工之家大致分为三个等级(2.A图):一级空间(最具活力的动态空间)、二级空间(一般动态空间)、三级空间(趋于静态空间);同时从空间属性的角度上亦可细分为六级,(2.B图)以一级空间为例,其处于该场地的入口区域,具有最高的活力属性,但受到了原始结构的制约,靠近内侧墙壁的空间活力属性明显下降,所以在同一个空间中,活力属性也有着差异化的表现。具体来说,动静空间在现实环境中经常会出产生多种变体,使得它们又有着各自的场域特征和适用特性。设计师根据设计需求可以大致分为休闲、会议、阅读的功能区域,而设计需求中的核心任务是要求主空间能够满足20人左右同时开展休闲、讨论等活动的条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着空间中的人流动线,而不同人流动线的引导设计也会导致空间中使用者私密性的变化。所以设计师采用可拼接的桌椅组合来满足空间多样使用功能的要求,并且从人性化以及使用功能多样化的角度考虑,通过控制合适的桌间距离和尊重使用者的私密要求提供了三种桌椅布置的形式。最终,在设计师的反复琢磨下,新教工之家的室内空间不仅大幅度地提升了功能属性,同时也兼顾了舒适性与私密性的多重使用需求。

(二)精神需求:校园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时间不断探索、发展、总结形成的伟大结晶,囊括了学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等,具有如教育、规范、激励等许多作用。[12]简单来说,我们也可以将校园的精神文化概括理解为是一种有形的物理文化环境和无形的精神氛围,而有形的物理文化环境可以通过自身价值,让学生在对校园物理环境解读的过程中,吸收学校的精神文化并修正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工之家对于附校来说不仅是学校重要的师生活动共享空间,更是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而其独特的校园文化也使得空间环境更具有辨识性,这也是有别于其他空间环境的显著特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能否塑造出一个具有精神文化价值的校园空间就关系着教工之家设计的优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做了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利用学校精神文化充盈现有空间,因为泗泾附校带有工程大的标签,所以很有必要将工程大的一些文化符号运用到教工之家的设计中,这方面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书柜和装饰门框的设计中。首先,设计师将北侧墙面整体设计为书柜,而书柜造型的灵感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标志性的建筑物一图书馆的建筑外立面造型。(图3、4)事实上,任何一所学校总有着某些建筑会在第一时间吸引你的目光,让你感受到其质朴纯粹的魅力,当你走近时,便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而工程大图书馆就是这样自成一格的建筑。设计师将学校独特的建筑文化简化提炼,并加入更多代表稳定坚固的垂直与水平线条来减弱斜线条给人的不安之感,使得书柜不仅兼具美观与实用,亦体现了附校“厚德勤业,天天向上”的校训,也表达了学无止境,勇攀高峰的寓意。另一方面,书柜设计融入了图书馆的建筑图形特征和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现,也夯实了教工之家与工程大一脉相承的空间属性,增强了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在次空间的装饰门框设计亦是同理,一是注入附校的精神文化,强调学校的视觉识别符号;二是结合场地空间特点,整体造型贴合建筑结构,不仅表达了扶摇直上的美好祝愿,也在功能上保持了空间通透与通畅,也为半开敞的次空间提供了人性化的私密性设计。

(三)视觉需求:光线、色彩、造型

视觉审美是人们最直接的情感需求,一般情况下,当人们进入一个空间中,主要是通过眼睛获得对环境的认知反馈。不同的光线效果会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以自然环境举例:晴空万里会给人传递出阳光、积极等;阴雨绵绵则给人的感觉更多是悲伤、灰暗。再结合教工之家的自然环境背景来看,教工之家的建筑空间为单坡式坡屋顶结构,最高层高达6.5米,且其主要采光面朝南,晴天条件下阳光充足能够满足白天的基础照明要求。所以在灯光设计上,只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非理想自然光照射条件的照明需求;二是利用光源冷暖的属性塑造出教工之家应具有的温情惬意的空间氛围。第一个方面,在照明的设计上,设计师尊重原有屋顶的井字梁结构,在其内部安装磨砂灯箱,光源透过灯罩形成的光线可以照射到室内空间的任一角度,且其照明效果十分柔和,即能够满足照明要求也不占用层高,从形式结构来看,也有着协调统一的秩序美。第二个方面是光源的冷暖选择,设计师使用了色温4000k的暖白光,这个色温的光源清爽明亮,照明效果略带一丝暖意,同时再结合室内中的软装设计即可以到达理想效果。(图5)

视觉审美的第二个层面是色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存在于可见光谱中的颜色才可以称为彩色,而黑白灰则是被定义为非彩色,但是从心理学来说它们有着完整的色彩性质和情感暗示。[13]故而据此探讨色彩属性与生理刺激、色彩语义与联想认知这两个方面在教工之家设计中的关系问题。从色彩的色相来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可见光谱中780nm-600nm范围内的颜色(红、橙、黄)会产生出热情、活跃、温暖的心理效应,而对可见光谱中500nm-380nm范围内的颜色(蓝绿、蓝、蓝紫)则具有冷静、清彻、凉爽等方面的色彩语义。设计师在教工之家的设计中以暖色系作为空间的主色调。此外,书柜在室内空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空间设计中的视觉焦点,所以设计师确定其材料为浅黄色系的金檀色生态木饰面,该材质也运用在立柱装饰上,而地面铺装则是选用了近似颜色的复合木地板。此时室内空间的暖色已趋近饱和,所以设计师配以少量冷色系来调和空间的色彩温度,如蓝色系的休闲沙发。(图6)

最后是造型方面,在教工之家空间中的建筑结构和维护体等部分都皆是由硬朗的多边形构成,所以设计师一方面使用了上述的校園文化来“柔化”建筑结构。而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家具设计,设计师在充分利用建筑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曲线、弧面等具有圆滑特点的造型元素进行设计,这不仅中和了空间中的横平竖直,也使得家具发挥了极大的功能效用,如在主空间入口右侧,弧形组柜充分利用转角空间沿墙体结构进行设计,即可为活动准备的日常器物提供操作平台,又是面积较大的存储空间。另外,最内部低矮空间靠墙设计了转角圆弧形45厘米高的组柜,既可作为休憩座椅,柜下方亦可以陈列书籍。还有室内的圆润如鹅卵石的休闲沙发和俏皮可爱的休闲单人沙发都是空间塑造的重要构成部分。

结语

近年来,虽然校园建筑的建设脚步如火如荼,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但细细数来,其中的佳作却寥若晨星。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设计师直接套用相对稳妥的方案,漠视建筑(空间)的活力与可识别性。二是,设计方案停留在物理空间中,对空间的文化、精神单见浅闻。这使得校园建筑充斥着直白、机械的功能主义,丧去了校园精神和学府灵魂,而校园文化寻找不到应有的物质载体,传承与建设显得苍白无力。而本文即是通过环境心理学探讨了其在校园共享空间设计中的适用情况,从现实结果来看,环境心理学对空间场所的设计体现出了极强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地解决愈趋复杂化的现实环境问题和受众日益丰富的多重需求,尤其是在解决情感需求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效用,营造出了富有人文关怀的空间情调,所以环境心理学对于当代建筑(空间)设计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I][4]保罗·贝尔(PauIABell),托马斯·格林(THomas C.Greene),杰弗瑞·费希尔(Jeffiey DFisher),译:朱建军,吴建平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樵苏,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N],新华网,2017-10-18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蒋智元室内环境设计的“根”[J]室内,1987 (02):3-4

[6]丁铮室内环境艺术设汁中的人性关怀——从室内设计心理学的重要性谈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02):89-91

[7]刘建新,高岚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J]学术研究,2005(11):9-12

[8]王小同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研究[J].设计,2015(07):128-129

[9]周兵环境心理学基础上的私密性与环境设计[J].设计,2016 (15):76-77

[IO]杨淘,王曌一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学习空间室内设计[J].设计,2018 (01):132-133

[II]秦杨.基于青感需求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12]关世民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13]孙菁基于意象的产品造型设汁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教工室内设计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善待教工是幼儿园有效制约隐性成本之关键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跟踪导练(二)5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
姜喜龙室内设计作品
陶慧娟杨文韬室内设计作品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