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艺术培训能不能在“双减”中获得政策红利

2021-09-18 17:51柳苏凌大野川
乐器 2021年9期
关键词:美育双减培训

柳苏凌 大野川

近期,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份印发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以下简称“双减”)。随着面向全国的“双减”政策9月1号正式实施,各项新政的部署工作都进入倒计时阶段,教育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轮“双减”政策势必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向前移动,我国K12教育由政策带动从1.0时代逐步向2.0时代迭代升级,这是一场关于中国未来的教育改革!

K12教育重回使命之路!

K12借鉴欧美国家教育体系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而K12阶段教育任务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建立,也就是说是给人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并在多年的教育习惯下,人才的供给侧与社会刚需的矛盾与冲突日益明显,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无论是对“双减”政策的条款解读,还是摆在眼前的事实,都让人感慨这场变革,速度如此之快,又如此彻底。

政策出台快一个月了,几乎所有去年风头正盛的K12教育企业都在收缩,大幅裁员、转型谋生。好未来、新东方、高途这三家教育培训品牌总市值从最高时的超1300亿美元,跌到如今的70亿美元。如今,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培行业一个时代结束了”。

“双减”政策全文30条内容,涉及到校外培训的方方面面。逐条品味,处处显露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指导政策设计完备,或许“教育市场”一词会随着新政的展开而成为明日黄花。K12教育必然回归使命之路!

北京、广州等地率先落实“双减”政策

对于北、上、广、深这样的文化经济重镇,“双减”政策率先落实,具有一定的表率和标杆儿作用,这些地方聚集了大量剩余的K12教育资源,“双减”从这里开始也表明了政府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一言以蔽之,要改就从最重要的地方改!

8月17日,北京市政府新聞办公室举行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了北京市“双减”工作推进情况、主要思路和举措以及新学期重点工作等内容,并解答了相关问题。北京市“双减”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双减”政策的要求在全国来讲是最为严格,改革力度最大的,对全国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

同时,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开展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以下简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和广东省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粤教策〔2018〕6号)的要求进行审批,发放办学许可证,确保证照齐全。从细摸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全面摸查现有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非学科类和外语(英语、日语、韩语)类校外培训机构,于8月17日前填写《情况摸查表》报送市教育局。

随着“双减”工作实施倒计时,各地政府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在记者了解“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发现在北京各区文旅部工作网站上很容易检索到相关地区盈利性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的备案部署工作的新闻和报道。如密云、顺义、海淀等区早在“双减”政策落地前,就进行了工作部署,甚至将备案电话公示,方便各个机构办理备案登记。社会盈利性艺术培训机构的管理制度的变更,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把控和要求。从原来的各地教育局的许可证制到文旅部备案制,最大的变化是原来可以进行许可范围内的所有项目,而备案制度,只能开展项目相对要少很多。在“有证还是没证”之间,其实不是少了一条门槛,而是为艺术培训机构上了一道“紧箍咒”。

教育关乎民生,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已经出现扎堆和过盛,大量的语文、奥数、英语等学科类补习班比比皆是。仅仅以北京教育高地——海淀地区,很多学生除了校内学习,还在课余时间报有大量补习班,而奥数、英语存在大量一个孩子同时上好几个补习课的情况,这在“海淀家长”的大军中比比皆是,不余遗力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也催生了教育金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某金融投资的大饼,在利益的驱使下,教育偏离了自己的使命!

走出“学堂乐歌”百年传统

教育就是以人为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但由于国内的人口众多,社会教育习惯和功利之心驱使,让很多孩子的天赋和才能被现行的教育制度埋没,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无法挽回的悲剧。我们不得不面对,在国际重大核心技术和重要学科领域的竞争中,中国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现实!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人才!

“长亭外,古道边”一曲李叔同填词的《送别》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教育序幕,“学堂乐歌”出现在了中国的新式学堂上。美育教育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仿效欧美,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简单说来,组织学堂的学生演唱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关于美育的教育也由此开始,然而百年过后,我们的校园依旧以“学堂乐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得不提到美育教育2.0的迭代升级。2021年3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学科交叉与新文科视野:中国美育2.0普及审美观念与测量方法》高峰论坛。这次会议是“双减”政策出台的三个月前举办的,这场云集了各路教育专家的盛会,悄然酝酿了一场引发中国教育根本思想的改革。

这次会议不久,记者走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杰副教授,她对即将改革的美育教育课标的校内美育2.0体系进行了解释。她称:2.0体系标志着国内教育进入了全面教育的时代,以艺术核心素养为导向时代。由于长时间受师资限制,以往校内常见的只有音乐、美术课,改革后国家文件提出,学校要开全开齐五门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传媒艺术),大力推行多维度的美育教育。所以美育教育内容首先扩大了,学生感受自然也就多了。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了“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可见,社会艺术教育产品和服务,必将以迭代到2.0体系。简单来说:社会艺术教育与校内教育地位同等重要,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中,社会艺术教育要实行国家标准!

“双减”后,校园、社区急需社会培训资源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所),正在逐步对全国艺术培训机构进行规范,他们的任务就是为校园、社区等输送更多有质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

王杰解释道:“新的课标实施后,校内需要向社会购买教育服务。社会教育就要规范,按照教育部门的标准衡量,对不合格的艺术培训机构慢慢淘汰。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对社会的教育进行规范和评估,对于不符合教育要求,评估不合格的机构不给予营业的资格。社会教师的师资培训也是这次改革中的重要工作,由于社会需要大量的老师,我们计划让原有艺术教师接受培训后,转型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也能为校内服务。”

据王杰教授介绍,“双减”政策必将使得大量学校向社会艺术培训机构购买服务和产品,以弥补现有的短板。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所)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系统的师资培训和完整的课标。总体来说,这些课程具有五个核心素养要素:艺术感知、审美体验、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综合融通。从过去掌握专业技能的思想,要过渡到对个人艺术核心素养的挖掘和培养。

美育2.0体现的是“人本教育”,通过社会与校内教育形成一个共同体,统一教育思想,注重人才能力和素养的塑造。早在四中全会国家对教育提出了“要建立全民终身学习体系。通过教育体系的升级,达到社区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的目的,也就是说0~100岁的人都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教育是伴随终身的教育,艺术教育进入社区便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人群。

校内美育教育亟待多元化发展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国家的建設需要创新人才,然而现行的教育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记者在不同场合与不同教育专家都谈到了这样的问题,答案都是令人堪忧的。

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国音协奥尔夫协会李妲娜会长在今年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开幕式上,对现行校园美育教育提出了更为合理化的建议。她认为:首先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给了我们最多的年龄段和课时(之一)!但艺术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关键期就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也是他们全面的感性和身体各方面(协调、反应、力量、效率等)发展最佳1期。 我建议幼儿园阶段艺术教育重点在动作、器乐和美术(感觉想象创造)戏剧(非语言的戏剧化元素),歌唱要有但不重点。

小学阶段基础性入门性,主要运用各艺术的基本要素探索与创造。重在操作体验,这个阶段特别是音乐(器乐)能力发展的最关键期。是开始了解艺术与生活关系,通过群体合作学会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初中阶段增加各门艺术在基本要素基础上,初步接触结构化的体验,理解艺术与文化社会历史的关系。作为专长,舞蹈、戏剧、美术在初中是关键发展期,但主要依赖校外培训,而非课堂教学的目的。

到高中是人类第二个创造力发展高峰期,艺术教育要为此创造更多样、多层次的活动,使这个年龄段在身、心、智上得到健康成长。

而歌唱作为专业和爱好需在变声期后才是真正地学习培养期。

在李会长的发言中,提到了器乐学习对于孩子这个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对整体的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全面的。

无独有偶,“双减”政策、美育教育2.0、李会长的发言,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校园的美育教育,而美育教育关乎的是人才的核心素养,指向教育的本质。

校外艺术培训教师有望“并轨”校内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的加快,艺术素养进入中考的时间日益临近,校内艺术素养课怎么学?谁来教?又怎么考?都成为“双减”政策实施后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问题。

首先就是新课件的开发问题。在采访王杰教授时她谈到,艺术素养考试没有唯一答案,比如唱一首歌,学生可以改调,给予发挥的空间,不是考住孩子,而是考察孩子文化理解高度,在某个阶段,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音乐的背景、区域,或者是理解、自我解读。目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的教育平台学校已经采用了一些最新研发教材。这批学生是新、旧教育改革后承上启下的一代,体现了美育2.0教育思想的教学转化。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意见》要求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

“双减”政策无疑为社会艺术培训迎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政策导向和政府扶植,做好自己,推动社会艺术培训行业的发展,是值得每一位从业者,特别是企业领导思考和定位的。

在乐器行业,有些企业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进校园”的项目,还有一些企业以“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也把企业做到校园之中,这些都是本行业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记者认为,首先要认真把握、解读新政,仔细思考新政背后的意义和导向。以推动社会艺术教育为目标,就要达成校内、外教育并轨,使得学生用一个成本时间得到更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社会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要成为校内教育的助手,校外要有更全面的补充,老师的教学相对于校内更为细化。助力校内、外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发展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举办职业培训,服务终身教育,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指导家庭教育等等都是目前艺术教育行业们可以“弯道超车”的机会!

“减负”背后是增值

由于艺术培训行业的特殊性,这个行业大型的连锁品牌并不多。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培训机构 “双减”政策带给他们的除了机遇还有很多挑战?

琴行管理学院院长李仙星,对国内琴行行业了解甚多。他为国内众多琴行老板们打开了一些未来发展的思路。如与幼儿园、小学合作,政策上提倡素质教育,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艺术培训机构内部要发力和不断提升,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

社会艺术培训能不能在“双减”政策下获得红利?答案是显然的。多元化发展,增值化的服务和树立自由品牌的价值,是艺术培训机构经营者们必须明确的发展路径。机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培训”,而是涉及到很多“项目”。要把“艺术教育机构”,作为素质教育的综合服务体和平台,可以作为“师资培训基地”,对外派送师资,这对机构专业要求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可以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培训;公司团队活动排练;酒吧演出派送;MV短视频制作,网络童星打造等等,只有放开思路,才能收获更多的政策红利。

猜你喜欢
美育双减培训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会议·培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