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随班就读儿童参与机会的创设

2021-09-20 09:39张润银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参与互动创设

张润银

摘要:随班就读的儿童是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脆弱的困难群体。由于先天的不足造成了在学习群体中处于劣势,受到排斥,随班就读很可能变成随班就座。他们普通存在较多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是提高随班就读儿童自身素质的一个关键。怎样才可以给予他们更多参与集体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呢?主要是老师要重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给他们开绿灯,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成长过程中与众不同。

关键词:创设;参与;互动

一、创设参与课堂的机会

1、先教生字词

低年级的学习以字词为主,每天总会利用课余时间,把他们三个叫到身边,先把课文中需要学习的生字词先教会他们认读,这样这三位学生就比正常的孩子提早跑了一步,课堂上至少可以认识几个词语,而不至于哑口无言。

2、同伴的互助

伙伴的帮助可以让随班就读的孩子能够把注意力稍微集中到课堂上。读生字词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会的自己朗读,不会的可以跟着同学朗读。特别是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借助同桌的力量,让他帮忙指读,课堂的调控上可以亲自指着,更可以关注到随班就读孩子的课堂学习。

3、课后朗读课文

随班就读孩子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学过的东西很快就遗忘。为了能够让他们认识更多的字,而又不至于把学习到的汉字很快地遗忘,同时又可以激发中下生的自豪感。每天的中午都会选一两个中下生轮流陪伴三位特殊儿童朗读课文,在读书中巩固识字。

六年的努力,三位特殊儿童也收获了他们应得的知识。智力比较高的小桓可以自己阅读课文,也可以写简短的习作,阅读浅显的文段。小文和小涛都可以朗读课文,有一定的识字量。储备了一定量的字词,对于随班就读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他们或许不会写生动具体的文段,不会欣赏美文,但是他们习得了生活的技能,看公交站牌,阅读简短的说明书。

二、创设参与课间活动的机会

1、利用可见时间与随班就读孩子互动

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的活动能力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不懂游戏的规则,活动的能力也弱很多,无法跟上节奏,经常受到排斥。为了让他们也可以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我经常利用课间的时间与他们互动,其他同学见到老师与他们互动也会围过来,无形中这几个孩子就有了同伴,参与到同伴的交流中。

2、鼓励表扬富有爱心的孩子

每周的班会课上都会表扬接受随班就读儿童玩耍的孩子,称赞他们为爱心大使。因此,经常可以看到班上的三名特殊孩子跟同伴玩耍的影子。我经常看到小瑶同学,每天下课就像带着个小弟弟一样带着小涛在走廊上聊天,一字一句地教他说话。(这个孩子由于受到车祸,上学一年仅仅会说词语,而且发音很不清晰。)经过六年的同学互助,现在小涛已经可以完整的表述一个句子,也可以描述所做的事情。他没有被班级同学遗忘,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习语言,参与活动,使得随班就读孩子的情绪不至于焦虑,孤独,因此产生攻击性的行为,使得班级氛围和谐。

三、创设参与团体生活的机会

学校为了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活动春秋游、国庆、六一、元旦的庆祝活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原则不在于获得活动的奖项,而在于让学生全程参与感受活动的快乐。春秋游活动,六年来没有一次拒绝他们参与。从全班的集体活动到三年级开始的分组活动,这几个特殊孩子都获得了参与活动的机会。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参与班级的课外活动,我做了精心的安排。争取家长的配合,报名参加活动的时候跟家长提出具体要求,出发前要多次强化家长的信息,以免走丢了不知道如何寻家。分组时找最有爱心的小组负责,活动时交代全班同学,发现这几位孩子掉队了,及时带上。老师则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全程跟进,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活动过程。结果发现他们完全可以参与课外的集体活动。到了四年级开始,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春秋游活动,已经不用老师为他们分组,做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同学们已经接纳了他们,认为有他们在,并不会带给他们羞耻。甚至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家长都放心让他们参与三天两夜的学农的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的表演活动,也常见他们的影子。在一次庆祝元旦,班歌展示活动,小文的妈妈亲自到学校排练,但是,为了班级的荣誉,她不敢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显眼的位置。作为一位妈妈的心思我很理解,我鼓励她,把自己的女儿放在显眼位置没有问题,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机会。还有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都固定的小组,而且组员会给他们安排合适的任务,哪怕是一堂公开课。我清晰地记得那年的《感恩母亲》的主题班会,他们就在小组里跟其他同学一起朗诵诗歌《游子吟》歌唱《鲁冰花》,赢得了在场家长的称赞和认可。我班的同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全程、全员的参与。

四、创设参与班级劳动的机会

不管什么样的人,学会劳动对以后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班就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弱,如果家里人溺爱的甚至连简单的生活能力也没有。一年级的时候,陶卓文吃饭的时候,勺子总是送不到嘴边,饭粒满地板都是,其他孩子已经吃饱了,她才勺了一两勺。郑涛更是不知道自己的班級,分不清男女厕所。戴锦桓满课室跑,对着同学的饭盒随便吐口水,不会脱衣服,不会系鞋带。

面对他们的特殊情况,我跟家长提出了把学习先放一边,先要学习生活的自理能力。开始家长并不认同也没有反对,只是唯唯诺诺,甚至指责老师为什么不帮助喂饭、不帮助脱衣。面对他们的质疑,我没有反驳,只是在班级安排了适当的任务给他们。戴锦桓每天跟班长去送餐具,班长拿盆子,他拿盖子。郑涛则每天负责把分饭的桌子擦干净,由劳动委员负责帮助。陶卓文则规定时间吃完饭,吃不完不许吃,饿饿肚子。

老师的“狠心”换来了他们的独立。升上二年级时,需要学生自己搞卫生,我把他们分到劳动能力强的小组,一起参与劳动。他们开始不会握扫帚,不会摆桌椅,推不动拖把。不管情况如何,我的心没有软下拉,觉得这是个体力活,多动几次手,力气就应该会有的。由于我的坚持,其他同学也感觉到他们是班级的一分子,努力帮助他们,没有因为个他们一个小组,拖累了工作的速度而埋怨,反而手把手地教。四年级的时候郑涛的妈妈做手术,他承担了家里的洗碗、做饭、洗菜的家务活,还学会了自己乘公交车上学。现在这三位随班就读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打扫班级卫生,自己上学,有一定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德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m)p295

[2]沈德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m)p296

猜你喜欢
参与互动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