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运用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2021-09-21 18:04朱文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

朱文娟

【摘要】目的:明确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纳入76例符合标准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信息化管理组采用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分别在干预前后以及随访半年时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干预后,所有患者的血糖指标下降,生活质量提高;但是信息化管理组在干预后、随访半年时血糖指标下降、生活改善更明显。结论:在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中运用人口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患者控制血糖。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78-02

糖尿病是一种患者因自身存在胰岛抵抗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出现的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若是糖尿病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体内长期处于高糖状态能够诱发炎症、氧化应激等反应,会加重对肾、眼等脏器的损害[1],使患者出现众多并发症危害患者健康。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饮食习惯发生很大变化,使得我国早已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国,而且加之城市的生活压力较大,导致人们饮食不规律、过食高糖高脂饮食,部分城市的糖尿病发生率已高于了全国水平。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研究资料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信息化管理组。对照组平均年龄(56.32±6.73)岁,平均病程(6.32±3.21)年,男/女为23/15;信息化管理组平均年龄(57.04±6.79)岁,平均病程(6.28±3.33)年,男/女为21/17;基础资料可比(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教导患者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并制定合理的运动、血糖监测计划。信息化管理組实行人口信息化管理,内容如下:(1)人员培训:建立社区、家庭协作的管理小组,吸纳社区医生、社区护理人员与家庭成员为此次健康管理组成员并进行1周的信息化管理培训[2];其中医生负责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并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疑惑;护理人员则负责患者在社区时的健康宣教与管理,协助患者及家属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计划,并日常走访患者,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与血糖控制情况,并记录患者健康状况,若是患者出现异常则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家庭成员则负责患者的日常监督,保证患者合理饮食,并完成每日的运动计划[3],此外,也要督促患者每日检测血糖。(2)前瞻健康教育:在患者入组时为每位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患者的基础数据,根据问卷结果采用红绿双色标识标记患者的现存与预期风险、可能并发症、稳定信息等等,明确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及预期目标[4];再由一名社区医生与护理人员组成健康教育小组,为患者提供4次小组课、1次个人课,小组课时在课程的开头让患者述说自己的疑惑或是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让患者分享自己的血糖控制经验,之后教育小组成员再讲解自己准备的糖尿病管理材料,在课程的最后针对患者的提问进行解答;个人课时,教育小组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总结患者在社区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每个月与患者沟通一次计划安排[5];(3)人口健康管理平台:①在为患者进行入组的前瞻性健康教育之后,将患者的个人基础信息录入健康管理平台并建立数据库,平台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由社区负责,每位患者拥有专属的登录账号;平台的构成主要分为基础库、教学台、转诊台、问诊台、糖尿病管理台,并设有搜索、储存、共享等功能;②社区人员会将糖尿病知识、常见并发症、饮食要点、运用计划等制作成PPT或是视频并上传至基础库,方便患者了解疾病基础知识[6];③叮嘱患者每周在教学台学习并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并完成相关检测,并让患者家属发挥监督功能,促使患者完成任务;④患者家属记录患者日常生活方式,如:运动、吸烟、饮酒等,以及饮食情况,患者记录日常血糖检测值,每两周上传一次信息至糖尿病管理平台,社区医生及护理人员将根据患者上传的信息进行分析[7],调整部分患者的管理计划,并且以此为依据,调整下周患者教学台的学习信息;此外,管理组成员也可以糖尿病管理平台检索患者既往血糖情况,与现在水平进行对比以获知病情的控制情况;⑤患者可以在问诊台就自己现阶段的病情与疑惑进行提问,社区医生会在一天内对问题进行回答;⑥患者若需住院治疗,可在转诊台将资料转至医院就诊,当治疗结束后可通过转诊台再转至社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共享[8]。

1.3观察指标 ①血糖的控制:选取干预前后以及随访半年为观测时间,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标本,送至当地医院检测餐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②生活质量:选用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QOL)分别从生理、心理、社会、疾病、满意度5个维度评价患者干预前后及随访半年时的生活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SPSS19.00软件分析数据。x±s表示数据,t检验行组间分析,P<0.05视为差异有意义标准。

2 结果

2.1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早干预前无差异(P>0.05);但是干预后与随访半年是,信息化管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P<0.05)。详见表1。

2.2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患者DQOL量表中的各维度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随访发现,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提高,并且信息化管理组提高更明显(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终身性疾病之一,患者除了服用降糖药物控制病情进展以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运动量、控制饮食等方式以及动态监测血糖对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进行预防,以达到防、治合一的目的。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医疗技术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患者能够在发病的急性期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控制。但是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在患者的平稳期并不能享有医疗资源,不能受到医务人员的糖尿病护理指导[9],故自我管理血糖水平的效果并不理想。有学者提出,在患者确诊后或是平稳期的治疗与护理或可通过社区,但是既往的社区糖尿病管理一般为血糖的监测与简单的疾病知识宣教,并不能满足患者的疾病需求[10],故探寻新的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实现人口健康信息化管理是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的必然趋势,日本、美国等国家尝试施行了慢性病的信息化管理,也就是在信息平台共享病人的疾病信息,提高患者部分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与医疗成本,这一模式的运行获得了临床的认可[11]。研究发现,信息化管理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控制更好,考虑原因为患者每周都会在平台学习血糖管理的知识,而且每两周上传一次血糖控制材料,方便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的管理建议;另外,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得到了提高,分析原因一方面为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减少了并发症以及各种生理影响;另一方面为经过医生的指导,患者各种的不良生活习惯被改善,促使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因此,我们认为在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中运用人口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患者控制血糖。

参考文献

[1] 倪小英, 季明. 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的护理效果及血糖控制率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電子杂志, 2019, 4(33): 153-154.

[2] 张琨. 糖尿病档案管理中传统纸质管理和信息化电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66): 134-135.

[3] 林承霞, 邓海燕, 潘燕蝶, 等. 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慢性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8, 13(8): 92-94.

[4] 汤春红, 韩昌绍, 王纲, 等.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现况调查及对英国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的借鉴[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19): 2255-2258.

[5] 汪涛, 刘春, 方朝晖. 基于社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信息化管理研究探讨[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13): 109-110.

[6] 张丽红, 李瑞杰, 柳萍. 基于网络信息化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成效[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8): 247, 249.

[7] 徐小花, 徐雪明, 卫家芬. 信息化医院—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 32(11): 26-28.

[8] 陆赟, 李群, 计静薇. 医联体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 185-186.

[9] 刘冰, 贺宏丽, 陈美英, 等. 高校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信息化和管理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校医, 2013, 27(7): 506-507.

[10] 介靖娅, 张阳, 党元娜. 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结合前瞻性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3): 63-65.

[11] 杨雪, 董其娟, 于江红, 等.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 28(9): 81-84.

基金项目:2019年度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9STKJGG135)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用于外科患者护理的效果
无痛胃肠镜用于儿童胃肠病诊治的效果观察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观察
社区健康教育课堂对更年期妇女干预效果观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