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谱写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黄河篇章

2021-09-22 02:18汪安南
人民黄河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黄河流域

【特稿】

編者按: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9·18”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汪安南撰写了《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努力谱写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黄河篇章》一文,本期特别刊出,以飨读者。

摘 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特别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底线思维等3个方面确保黄河保护治理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以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流域水网重大工程、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智慧黄河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8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措施;以政治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关键词:生态保护;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黄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09.001

引用格式:汪安南.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努力谱写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黄河篇章[J].人民黄河,2021,43(9):1-8.

Promoting National Strategy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ndeavor to Compose New Yellow River Chapter of Chinas High-Quality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WANG Annan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Zhengzhou 450003,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significant to achieve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nd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an ongoing and longlasting task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the new stag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water security guarantee capac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t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at the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of the Yellow River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implementing important speeches and instructions by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regarding to water govern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mplementing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strengthening the bottom line thinking. Wit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s the major theme, it is proposed to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water security guarantee capacity of the river basin, in the following eight aspects: improving the flood control engineering system in the river basin, implementing river basin water networking key projects, maintaining the healthy life of the Yellow River, scientifically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of water and soil loss, strengthening the Smart Yellow River construction, 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water saving system and policies, protecting,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management, legal management.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building with emphasis 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eam building and working style construction, and strive to build a river of happiness that benefits the people.

Key words: ecological protec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security guarantee capacity; Yellow River Basin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黄委党组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特别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成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努力把黄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 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黄河保护治理事业沿

着正确方向前进

我们的事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事业,必须把讲政治的要求体现到主业主责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委做好黄河保护治理工作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确保黄河保护治理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要牢牢把握这项政治任务,坚守人民立场,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实际成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1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特别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论述,站位全局、虑远谋深,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一脉相承,共同构成具有严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治水理论体系,其中蕴含的重大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引领人民治黄事业开辟崭新境界的根本遵循。

(1)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1]就是辩证施治的良方。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是维护黄河健康生命、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现实需要、战略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黄河保护治理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因此,既要勇担保护之“重”,又要统筹治理之“要”。研究认识规律,针对“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和“复杂难治”的问题,深入研究黄河自然规律、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增强黄河保护治理的科学性。紧盯解决问题,针对洪水风险、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更加注重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水和谐,着力防范水之害、破除水之弊、大兴水之利、彰显水之善,开创大江大河治理新局面。

(2)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黄河水资源十分短缺,长期超过河流承载能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难以持续,根本出路在于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从近年来开展的“区域停批限批”“水权转让”等实践看,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不仅不会成为发展的束缚,而且能够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对黄河的水资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1]。要管住“这碗汤”、分好“這碗汤”,避免多吃多占、损失浪费,就必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分区管控体系,通过铁腕铁面的管理措施,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促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全面落地,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

(3)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治理。黄河保护治理是一个层次结构复杂的巨系统,流域内外彼此支撑、各种治理要素相互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单一的措施都难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必须树牢全流域整体观,统筹谋划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左右两岸的保护和治理,统筹布局“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和“拦、调、排、放、挖”的措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要克服就水言水的片面性,统筹发展与安全,把防洪保安、水资源分配利用与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法治和科技支撑,创新跨行业、跨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全面协同、联防联控,寻求多支点发力,多目标平衡,形成同频共振推进“大保护、大治理”的新局面。

(4)坚持改革创新,两手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之下,黄河保护治理的内外部条件也都在加速变化之中。面对无所不在的变化,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必须聚焦国家新的重大制度安排和规划安排,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在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河湖保护管理、水土流失科学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实践创新和管理创新,厘清责任边界、做好公共服务,更好履行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发挥应有的权限,以水资源产权改革和水价改革为重点,同时继续深化水权转让等探索实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2 用新发展理念指引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1)更为安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从被动应对水安全事件转向主动防控水安全风险,不断增强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强度与韧性,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让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有保障,让流域及相关地区现代化建设不受洪涝、干旱、水生态灾害的严重干扰。

(2)更加公平。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是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发展。必须统筹区域、城乡水利协调发展,着力提升黄河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补强流域水利弱项、短板,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流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让黄河保护治理成果更广覆盖、更加公平地惠及流域人民,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更高标准。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向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黄河水利工程体系,提档升级水利工程标准质量,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恢复水清岸绿、山青水秀的水生态系统,不断提高黄河水利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和水平。

(4)更加绿色。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相生的发展。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保护,守住水生态安全边界,加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必须以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倒逼流域发展方式调整和发展布局优化,促进绿色发展、人水和谐。

(5)更高智慧。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黄河体系,充分运用数字映射、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信息技术,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推进黄河保护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必须加大先进实用技术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黄河保护治理的科技贡献率。

(6)更重法治。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强化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推进流域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在黄河保护治理实践中,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

1.3 树牢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战略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必须清醒认识黄河保护治理中的显性风险、潜在风险和重大风险挑战,把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全力确保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3]。

(1)在思想认识上做到居安思危。新中国治黄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实现了黄河干流连续22 a不断流。但是,要充分认识到黄河发生超标准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地上悬河”安全风险巨大,一旦发生大洪水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发生中常洪水时,也可能导致重大险情;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引发的暴雨洪水可能带来极大危害,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再次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要认识到,如果黄河连续多年遭遇枯水年,不仅可能会使干流河道断流,还可能会严重影响流域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危及流域生态安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流域水安全重大风险挑战。

(2)在措施准备上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挑战,一刻都不能松懈,一丝都不能疏忽,要把保障水安全的困难估计充分一些,把保障水安全的措施考虑周全一些。根据黄河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明确流域性、区域性洪水的防灾底线和局部性、突发性洪水的防灾底线,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制定完备可靠的水旱灾害防范应对化解措施。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研究遭遇连续枯水年的应对措施,确保黄河不断流,守住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用水需求的底线。把维护重要水利工程安全作为底线,细之又细开展安全监测监控、隐患排查和除险加固,确保能够抵御突发事件、极端天气的冲击。

(3)在方式方法上注重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障流域水安全贯穿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之中,按照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原则,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提高流域水安全风险化解能力。坚持预字当先,动态跟踪分析流域水安全风险及其变化趋势,找准风险隐患的重点和关键,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协同联动,立足流域整体和时空全局防范应对流域水安全风险挑战,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健全流域水安全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

2 以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

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精神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努力谱写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黄河篇章。重点要实施“八大行动”。

2.1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按照“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泥沙的水沙调控格局[4],加快流域防洪工程建设,大幅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1)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牛鼻子”,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系,加快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深化黑山峡河段开发治理工程前期论证,开展碛口、桃花峪水利枢纽前期研究。开展三门峡、小浪底、海勃湾等干支流水库清淤试点,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支流水库建设,强化联合调度合力,充分發挥干支流水库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作用。

(2)紧紧盯住下游悬河防洪安全风险,实施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加强悬河和游荡性河道整治,保持河道主槽稳定,提升下游堤防和控导工程安全防御洪水的能力,实施河口河段河道疏浚工程,减少河口淤积延伸的溯源淤积影响,确保河床不抬高、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 000 m3/s堤防不决口。立足从根本上解决滩区居民防洪安全问题,积极推进滩区居民迁建,结合乡村振兴,支持引导滩区走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3)统筹加强流域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上中游干流河道治理力度,加固堤防、整治河道,实施必要的护滩和护岸工程,增强河道的泄洪排沙能力;整治重要支流险工险段和薄弱堤防,提高支流防洪安全能力;加快实施淤地坝除险加固,确保防洪安全运用;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建设“水美乡村”;积极研究东平湖、北金堤蓄滞洪区定位和布局,推进综合治理。

2.2 实施流域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配置,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围绕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加快实施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1)加快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构建水网之纲。准确把握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各自特点,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研究,力争尽早启动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陕西引汉济渭、甘肃引洮供水二期、新疆奎屯河引水等工程,推进青海引黄济宁等工程前期工作。

(2)加强区域河湖水系连通,织密水网之目。加强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提升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宁夏银川都市圈供水、清水河流域供水、甘肃中部生态移民供水、陕北黄河引水、河南西霞院输水工程;推动山西小浪底引黄、青海蓄集峡水利枢纽供水配套等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陕西东庄水库供水、甘肃引大入秦延伸增效、山西中部引黄等工程前期论证。

(3)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建设,构建水网之结。加快推进列入流域及区域规划、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流域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充分发挥小浪底、古贤、碛口、万家寨、黑山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加快推进黑河黄藏寺等在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尽快开工建设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统筹推进新疆库尔干、甘肃马莲河等一批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和建设。

2.3 维护黄河健康生命,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涵养水源、保护河湖、维系生态廊道、提升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黄河健康生命。

(1)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加大扎陵湖、鄂陵湖等河湖保护力度,严格管控流经城镇河段岸线,禁止河湖管理范围内的采砂活动。对渭河、大汶河等人为干扰严重区域采取严格空间管控、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对重要雪山冰川变化实施动态监测,开展“中华水塔”水资源变化趋势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加大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地的保护修复力度,加强重点支流源头区生态保护。

(2)提升河流生态廊道功能。加强黄河干流生态廊道保护,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和入海水量,推进生态友好型河防工程试点建设。优化支流水资源配置,保障入黄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遏制汾河、沁河、大汶河等支流断流态势。推进黑河、陕西渭河、山西汾河、内蒙古乌梁素海、新疆塔里木河与和田河等河湖生态治理修复。清理整治过度的小水电开发,严格规范河道采砂行为。

(3)推进河口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编制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合理布局入海流路,加强河口区管理,保障入海河道畅通和河口防洪防凌安全,维护河口生态功能。实施清水沟、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等工程,连通与重要湿地有水力联系的河流,保障河口湿地生态水量。加强对黄河河口水、沙、盐、潮、滩及河口河势的监测预警分析,完善水生态评估机制。

(4)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以鄂尔多斯台地、河西走廊、汾渭谷地、沁河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天山南北麓、吐哈盆地等区域为重点,制定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保护方案,综合采取节水、水源置换、关停地下水水井、严格地下水取水量和水位控制监管等措施,加快推进地下水压采,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2.4 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积极推进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提升全流域水土保持水平,改善黄土高原生态面貌。

(1)加强淤地坝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落实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淤地坝、拦沙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推动拦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专项立项和实施。在晋陕蒙丘陵沟壑区积极推动建设粗泥沙拦沙减沙设施。加强对淤地坝建设的规范指导,推进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

(2)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陕甘晋宁青山地丘陵沟壑区等为重点,开展旱作梯田建设,加强雨水集蓄利用,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重点小流域水土保持整沟治理的试点工程建设,实现水土保持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打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品牌。

(3)推进黄土高原塬面保护。以陇东董志塬、晋西太德塬、陕西洛川塬和关中渭北台塬等塬区为重点,实施黄土高原“固沟保塬”项目。

2.5 加强智慧黄河建设,提升科学精准决策支持能力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5],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全面加强流域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数字化应用,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智慧水利体系,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和智能调度能力。

(1)加强黄河流域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流域水文基礎设施工程,提升多要素、多手段、全覆盖的监测能力。建立规模以上地表水取退水口和地下水取水井在线监测系统。加强重要控制断面、重要湖泊和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水资源监测。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工程,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提升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实施已建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工程,提升水工程运行监控和安全感知能力。实施水域岸线视频监测监视工程,提升河湖水域岸线实时管控能力。建设覆盖下游主要涵闸的工控网,建设沿河无线通信基站,打造高速安全的信息骨干网络。

(2)构建黄河智能中枢。建设流域水安全保障大数据中心和异地备份中心工程。以自然地理、干支流水系、水利工程、经济社会信息为主要内容,整编融合水文水资源、水灾害、水利工程、水生态数据,共享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流域相关数据,构建黄河流域数字流场。整合流域通用模型及专用模型,建设流域知识图谱等大数据分析系统,构建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并与物理黄河实时同步的数字孪生黄河。

(3)建设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按照“大系统设计,分系统建设,模块化链接”思路,建设涵盖黄河保护治理主要业务,具有“四预”功能的智能协同应用体系,提升调度监管能力。建设覆盖全流域的水监控系统工程,持续完善“黄河一张图”,实现对干支流监管“一张网”全覆盖。建设流域水沙统一调度系统工程,实施黄河干支流控制性水工程统一调度。建设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安全监控系统、跨区域淤地坝信息监管平台等,提升水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建设流域协调发展态势感知评价和综合决策系统,构建一体化综合运维智能管理平台。

2.6 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

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从观念、意识、措施等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水量分配、监督、考核的节水制度政策,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

(1)完善黄河水量分配制度。抓紧完成大通河、窟野河等跨省(区)主要支流水量分配,有序指导推进省级行政区内跨市、县的河流水量分配。科学核定干支流生态需水,合理确定重要河湖主要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水量),建立健全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严格地下水管理,确定地下水管控指标。严格区域可用水量管理,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管控指标体系。加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

(2)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按照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总体部署,结合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完善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取水许可管理,严格产业产品市场准入和负面清单管理,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针对违规取用水的突出问题,抓住取水许可这一关键环节,推进取水许可台账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对违规取用水坚决问责,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并作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点。

(3)健全节水监督管理考核制度。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完善流域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体系,强化黄河流域用水定额执行。强化节水评价,健全用水监测计量体系,深化考核问责。深入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生活节水,加快非常规水源利用。研究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健全节水技术转化推广机制。

2.7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提升黄河水文化影响力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从“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的高度认识黄河水文化,以治河文化为主题主线,按照保护、传承、弘扬的要求,全面加强黄河水文化保护,挖掘黄河水文化基因,弘扬黄河水文化精神,为筑牢流域水安全屏障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1)加强黄河水文化保护。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与评估,摸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水文化遗产底数,分区分类分级保护利用。保护黄河水利工程遗产,加大对古代水利遗存遗迹和水利设施保护力度,挖掘和保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创造的红色水利工程遗产。加强非工程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治河非物质文化遗产。

(2)挖掘黄河水文化基因。开展中华文明起源与治黄历史关系研究,研究总结治河与治国的内在联系,系统研究总结历代治河方略和治河技术,挖掘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充分讲好人民治黄故事,系统总结1946年以来的人民治黄历程,挖掘赓续人民治黄事业始终跟党走的红色基因。

(3)弘扬黄河水文化精神。完善黄河水文化展示体系,充分发挥黄河博物馆的重要窗口作用,实施黄河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建设数字化黄河博物馆,以部分沿黄重点水利工程、重点水文站为依托,打造与旅游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加强黄河水文化宣传教育,宣传黄河河情、黄河文化和治河成就。促进黄河水文化国际交流,扩大黄河水文化的国际影响。

2.8 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提升流域现代治理能力

坚持依法依规保护治理黄河,健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发挥水利法治的引领保障作用,逐步构建与现代流域管理体制相适应,体现黄河特点的现代化流域水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流域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1)强化黄河保护治理法治建设。加快推进黄河保護立法,统筹推动相关领域配套法规制定,做好与现有各类法规制度衔接,逐步形成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策制度的系统体系,夯实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河管河,切实履行流域管理机构法定职责,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强化监督执法,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警示片涉及问题整治,强化常态化水政执法。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做好水行政审批事项整合,优化行政许可服务,树立黄委良好形象。

(2)完善流域保护治理协同机制。完善流域管理机构与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研究建立黄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流域管理机构与省区协作,加强跨区域跨部门流域水安全保障联防联控,在取用水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等领域与地方水利部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作用,全面落实在流域规划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统筹配置、水生态治理、综合调度、监测监督等方面职能,强化黄委对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的统筹协调。

(3)突出重点领域制度机制建设。以完善黄委直管工程管护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标准化体系,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直管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针对淤地坝、小水库、病险工程等薄弱环节,研究流域内水利工程监管制度,加强对工程管护主体、风险管控责任的监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政策研究,全面深化水价改革。结合流域管理机构自身特点,在把握好黄河保护治理原则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基层单位运用改革办法、市场机制推进工作。

3 加强党的建设,打造干事创业的铁军勇士

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中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氛围,引领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3.1 加强政治建设,筑牢干事创业的政治根基

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应持之以恒加强。

(1)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牢固树立黄委机关是政治机关的意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感悟思想伟力,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经常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特别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在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做表率,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实际成效做到“两个维护”。

(2)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把造福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是非对错、衡量利弊得失的标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急难愁盼的水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筑牢水安全的底线,支撑保障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不断提升“政治三力”。要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自觉在大局下思考水利工作,加强对黄河保护治理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要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结合自身职责定位学懂弄通做实。要提升政治执行力,对党中央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重大决策,加强部署统筹、推进统筹、质效统筹,形成闭合责任链条,切实做到令出行随,坚决防止变通式执行、选择性执行、低效率执行,坚决打通贯彻落实中的“中梗阻”“断头路”,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健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长效机制,让同志关系清清爽爽,上下级关系规规矩矩。要聚焦“关键少数”和多发频发问题,推进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常态化,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切实管住权力、坚决反对特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明政治就在身边。从改善基层面貌做起,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做优做实基层党建示范带,把党的政治领导贯通到“最后一公里”。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3.2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

必须深刻认识到: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应坚持不懈打造过硬队伍。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针对各级巡视巡察发现的干部管理问题,举一反三,更加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实践中考察干部,把政治坚定、善谋善断、善抓善管、善作善成的干部选出来、用到合适岗位。加强干部交流锻炼和青年干部培养,优化干部队伍梯队和专业结构,着力解决干部老化、优秀青年干部储备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研究和管理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河流的流域管理机构,黄委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事业发展。要瞄准这个突出短板,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政策制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既要形成合理的梯队,又要集中力量推出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针对基层技能人才补充渠道受限、能力不足的问题,以首席技师选拔培养为引领,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以集中培训、专业训练和岗位历练为途径,探索“订单式”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3)加强学习提高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仅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和冲劲是不够的。要克服本领恐慌、摆脱路径依赖,关键是要不断学习。要学习先进经验、法律法规和前沿科学技术等,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强专业素养,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选树一批黄河保护治理各领域的学用标杆,在比学赶超中营造学专业、用专业、肯钻研的氛围。

3.3 加强作风建设,激扬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

必须深刻认识到:干部作风,关乎事业成败,应反复磨砺顽强、过硬的作风。

(1)淬炼不怕牺牲的精神。在黄河防汛抢险的关键时刻,要顶得上来、豁得出去,不怕牺牲、担急担险,到风口浪尖去搏击战斗。面对新征程上的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要勇于牺牲“小我”的利益考量,不断淬炼“干轰轰烈烈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觉悟和境界,甘心当好“螺丝钉”,潜心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通过优化考核指标树立褒扬牺牲精神的导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广泛宣传为黄河保护治理牺牲奉献的英模人物,为事业发展凝聚正能量。

(2)磨砺勇于斗争的“硬骨头”。传承好人民治黄伟大实践中蕴含的斗争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处理好单位局部利益和黄河保护治理全局利益的关系,对流域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敢于较真碰硬,让监督“长牙”“带电”,切实当好黄河代言人。对重大决策事项,遇到阻力时要敢于拔“钉子户”,敢于鞭打“慢牛”,跟蹤问效、一抓到底。要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意识,对违反纪律规矩的党员干部,不能护短当“老好人”,要及时依规依纪进行处理。对于身边的歪风邪气,要敢于批评、直面交锋,保持“一身正气”,不搞“一团和气”,不给歪风邪气滋长和蔓延的机会。

(3)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黄河保护治理事关人民安全和幸福,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要树立鲜明的实践导向,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把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作为基本要求,让弄虚作假、敷衍塞责者失去舞台。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知重负重、苦干实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让党中央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决策部署在各自工作领域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2]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EB/OL]. [2020-11-04]. http://cpc.people.com.cn/n1/2020/1104/c64094-31917783.html.

[3] 李国英.治理黄河思辨与践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8.

[4]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45.

[5] 李国英.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水安全保障:在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1-08-24].http://mwr.gov.cn/xw/slyw/202108/t20210824_1540429.html.

【责任编辑 赵宏伟】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黄河流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分析
提高森林文化生态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