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路径

2021-09-22 02:18陈富良田刚元
人民黄河 2021年9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陈富良 田刚元

摘 要:制造業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必要支撑。为探究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在明确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的基础上,指出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充分体现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消费潮流、培育先进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形成技术、市场、组织、结构以及政策融合发展合力,并使资源配置渠道畅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度实施三大变革,以全面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既是黄河流域制造业新时代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路径,也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黄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F427;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1.09.004

引用格式:陈富良,田刚元.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路径[J].人民黄河,2021,43(9):20-24.

Power and Path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HEN Fuliang1, TIAN Gangyua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2.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256600, China)

Abstract: The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and necessary support to promote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wer and path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implementation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ointing out that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a development that fully embodying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ing the consumption trend, cultivating advanced industrial clusters, promot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creating a leg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o effectively form a joint effort of technology, marke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policy, then actively unblocking the channels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eply implementing the three major reforms, to fully realize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the inevitable path to achieve a new leap in the new er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Yellow River Basin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保障生态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代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發展擘画了宏伟蓝图,黄河流域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主力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必要支撑,对维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落实好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为抢抓历史发展新机遇,开创黄河流域平衡充分发展新时代,本文在明确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的基础上,探究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路径,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

1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

做好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应首先明确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不能一说发展,就“捡进筐里都是菜”,必须结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紧迫要求,阐释什么是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1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充分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1]。五大发展理念为推动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因此,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和行动必须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即:以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发展动能,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底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以“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发展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强化区域分工协作,有序推进产业承接,推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与区域结构向更加协调、更高层次迈进;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模式,加快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与绿色园区建设,推进制造业向产业结构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循环化转型升级;以开放合作、内外联动为发展途径,坚持立足于黄河流域实际与跳出黄河流域范围发展现代制造业,实现制造业“走出去”与“引进来”互融互促发展;以补短板促民生、共享高质量成果为发展目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切实满足人民需求层次“高”、质量追求“好”的消费升级需要,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黄河儿女。

1.2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紧迫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要求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根本性转变,这既是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措施[2]。所以,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有效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切实打造智慧服务型政府,主动退出“越位点”,积极补上“缺位点”,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清除区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障碍,加大技术研发与教育培训投入,有效保护产权、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使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的企业竞争与创新竞争、持续的管理模式改进与产品质量提高,推动有限的资源向优质的行业、企业、产业集中,有效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激发新活力,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立足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均衡协调高质高效配置资源,不断满足黄河流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2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深刻把握其内涵要义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科技创新驱动、中高端消费拉动、现代产业集群带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法治营商环境促动为一体的动力系统,为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1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内生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第一内生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3]。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强大的科技支撑。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流域,制造业结构以资源型、重化工型为主,具有典型的污染排放重、能源消耗高、质量效益差、产业层次低的特征,这些特征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拦路虎”。科技创新作为深化产业改革和优化产业升级的“牛鼻子”,能够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构建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力推进黄河流域制造业由“傻大黑粗”向“高精特新”绿色蝶变,显著提升黄河流域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层次水平,全面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因此,黄河流域制造业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和支持力度,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创新活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

2.2 以中高端消费为重要外部拉动力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中高端消费成为新时代的市场主旋律。消费尤其是中高端消费能够有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居民消费新趋势”“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4]。黄河流域九省(区)2018年年底总人口达4.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0.3%,这既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又是一座巨大的产业“富矿”,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消费这一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切实增强中高端消费对产业优化升级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另外,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覆盖范围较小,难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需要[5]。后脱贫时代的黄河流域对涉及教育、医疗、社保和公共安全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的“新基建”存在巨大需求,“新基建”强大的需求带动效应和产业连锁效应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和结构升级,不断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因此,黄河流域制造业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满足乃至引领黄河流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有效形成中高端消费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拉动力。

2.3 充分发挥现代产业集群的带动力

现代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组织结构优化的高级产业组织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6]。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基础好、配套全、集聚度高;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经济体量大、发展潜力强;各省(区)在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比较优势、技术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较好的产业转移支撑,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基础条件。因此,黄河流域制造业必须充分利用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产业群推进转型升级的新模式,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大中小制造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产业聚集度高、智慧化应用好、区域性带动强的制造业集群,促进现代产业组织方式与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有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全面共享和自由流动,推动制造业集中、集聚、集约式战略协同发展,建设横向与纵向贯通的大规模制造产业轴线,提升黄河流域制造业布局的整体性与协调性[7],充分释放黄河流域现代制造业集群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2.4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技术的推动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世界产业结构变革与调整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8]。黄河流域制造业传统产业占比高、转型升级难度大,而数字经济技术渗透性强、融合度高的独特优势,能够有效促进传统制造企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改进,重塑企业质量和品牌新优势,焕发竞争新活力。另外,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可共享、可复制、可无限供给,其“去物质化”特征能够有效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有效实现绿色发展,这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是完全契合的。因此,黄河流域制造业必须加快产业数字化、生产服务化进程,抢抓数字经济战略新机遇,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拓展价值链和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技术在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的融合力和推动力。

2.5 充分发挥法治营商环境的促动力

营商环境是制造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9]。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的市场站位,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家的企业产权及人身财产权,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市场规律的良好发展氛围,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和创新创业的活力与动力。法治化营商环境还有助于将“负面清单”等管理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实現“非禁即入”,彻底拆除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隐蔽隐藏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充分激发民间社会投资的热情。因此,黄河流域各省(区)必须加快构建服务型法治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法治“硬内核”优化营商“软环境”,充分利用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的保障力和影响力。

3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发展模式革新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更是一个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的过程。在全面深化资源配置改革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1 全面深化资源配置改革

全面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突破要素瓶颈、提高环境生态承载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有效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把市场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还于市场,坚决打破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坚决遏制低端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与民生消费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奇经八脉”,下活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盘棋”。另一方面,有效运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与质量标准,坚决消除低端无效的污染产能和落后产能,辩证看待过剩产能,既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予以淘汰,又要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需求予以再开发、再利用,促进过剩产能“浴火重生”。另外,稳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加大减税降费降息力度,激活“僵尸企业”;实施稳妥有效的债务处置方式,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腾笼换鸟”,推动优质资源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倾斜,使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源配置渠道畅通。

3.2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扩大市场消费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发展新格局的支撑,是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的区域比较优势,聚焦精准扶贫,创新扶贫方式,借助网络直播、农村电商等数字经济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产业,积极推进小木耳、小黄花等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成就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大产业,有效推动脱贫减贫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让百姓切实“有钱可花”,切实保障后脱贫时代脱贫群众不返贫。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提升黄河流域公共投资结构,有效增加优质教育、便捷医疗、社会保障、民生服务等公共产品供给,有力弥合公共服务鸿沟,不断改善消费预期,逐步消除消费顾虑,让百姓真正“有钱敢花”,切实提升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另外,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为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3.3 全面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

全面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是黄河流域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抓手。一要强化质量文化建设,弘扬黄河工匠精神,宣传先进质量理念,传播优良质量文化,塑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让质量意识贯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二要强化质量品牌塑造,深入挖掘黄河传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整合现有知名制造企业品牌资源,对外整合媒体资源以讲好黄河制造故事,对内整合营销工具以形成传播影响合力,提高黄河流域制造品牌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让更多黄河制造品牌叫响全国、走向全球[10]。三要强化技术标准基础,建立健全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与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与修订的投入力度,完善黄河流域制造业质量治理体系。四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缺陷产品召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等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提高黄河流域制造业质量治理能力,为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质量品牌根基。

3.4 全面推动制造业发展效率变革

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效率是黄河流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是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重点。一方面,加快建设智能服务型企业,积极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以“智能工厂+智能决策”为优化升级方向,以“正向设计+反向定制”为转型手段,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纽带构建产业生态链,提升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生产制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推进企业经营方式、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的管理革命,促进生产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再造,打造与现代智能制造匹配融合的信息管理模式,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的集成优化,显著提升黄河流域制造企业的响应速度和生产效能。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智慧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定位转变和角色转换,全力当好“店小二”,有效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知识管理技术对政务信息进行系统性整合共享,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流程重组再造,让贴心、精准、及时的政府服务触手可及,全面提升“一次办成”“一次办好”的政务服务效能,大力营造法治化、标准化、便捷化的营商环境,为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效能高地。

3.5 全面推动制造业发展动力变革

全面增强制造业发展动力是黄河流域制造业增速换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核心。一方面,优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瞄准国际高端制造技术,以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发展需求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与主导产业,创新发展“飞地经济”模式,大力招引科技创新资源,集聚高端技术人才,强化技术联合攻关,着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的制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技术封锁,并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商业推广、品牌建设模式创新,使技术、产品、产业间的转换机制与转化渠道畅通,促进科学技术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加大职称评审与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力度,破除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唯帽子“四唯”倾向,更加注重能力、业绩、贡献与质量评价,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向制造企业集聚,激发激活人才创新动力与活力。另外,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人才投入开发机制,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扩大适应现代化制造需求的高级技工和应用型高端人才队伍,为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4 结 语

在努力实现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在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中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在黄河流域的重要部署。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黄河流域的支柱,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关键突破口。因此,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消费潮流、培育先进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形成技术、市场、组织、结构以及政策融合发展合力,并使资源配置渠道畅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度实施三大变革,以全面实现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满足黄河流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既是黄河流域制造业新时代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路径,也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黄河流域各省(区)应统筹协作、协同创新、集中优势资源不断开拓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韩保江.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19-12-20(11).

[2] 蔡昉.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18-11-09(7).

[3]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4] 高璇.以新型消费释放内需潜力[N].光明日报,2019-09-16(16).

[5] 朱永明,杨姣姣,张水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21,43(3):1-5,17.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31.

[7] 赵金辉,连兴容,陈欣怡,等.匹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布局模式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4):18-23.

[8] 习近平向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致贺信[N].光明日报,2019-10-12(1).

[9] 杜云.运用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N].人民日报,2019-11-19(9).

[10] 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41(11):1-6,16.

【责任编辑 赵宏伟】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