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课外阅读活动模式 培养小学生语文关键能力

2021-09-22 07:17董琴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实践语文

董琴

摘要:小学低年段学生尚未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难以开展。对此,教师可针对小学低年段学生的阅读特点,利用“激—读—展—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创编与展示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从而大幅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实践

小学低年段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浓厚,但阅读量不多,阅读方法单一,阅读效率不高。对此,我精选阅读书目,研究并构建适合低年段学生的“激—读—展—评”课外阅读活动模式,以多种形式促进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

要学好语文,光读好教材是不够的,学生还应大量阅读课外书,读好书、读经典。要想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适合学生的阅读书库尤为重要。我所在班级建立了“小书虫”书库,以下是“小书虫”书库的书目来源。(见图1)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收集了国际著名的获奖图画书,书籍内容和制作水准较高,备受读者青睐;中关村第三小学微信公众号“被窝阅读”栏目中介绍的书目主题丰富,适合低年段学生阅读,是学生比较容易获得的阅读资源;教育部小学生必读书目精选的名篇名作文体风格多样,皆是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典范。

“激—读—展—评”课外阅读活动模式的基本框架分为四部分:新书见面会,激发阅读兴趣——多形式阅读,读懂故事——“阅读活动串”,展示成果——交流评价,选出“小书虫”,每个环节又有具体的活动形式。新书见面会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整体识书、在黑板上画书名、参加作者分享会和阅读思“享”会、与新书合影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被窝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卡和参加阅读打卡以及“揭秘故事会”等课上閱读活动,鼓励学生读懂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复述故事、小剧场演出、绘制思维导图、制作个性书签、开展故事创编和“写写心里话”的“阅读活动串”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借助两项评价内容和三个评价主体,对学生阅读的内容、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交流,选出“小书虫”。

一、“激”——新书见面会,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对书充满期待才能喜欢读,因此,在新书见面会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渲染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新书见面会主要由以下5个活动组成。

(一)整体识书

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书的基本框架,了解书籍装帧信息,主要从“封面信息汇(书名、作者、绘者、译者和出版社名称)”“认识环衬”“认识扉页”三方面来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结构,激发阅读兴趣。“封面信息汇”环节中,教师采用出示封面、盖住标题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可提醒学生留心观察阅读中的信息,利用扉页帮助学生走入故事情境,走近主人公。

(二)在黑板上画书名

低年级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绚丽的色彩和图画能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些书籍的名称读起来十分有趣,能够引发联想,在板书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设计。我采用了与语文课本教学完全不同的板书课题的形式,即根据题目内容,用彩色图或字加以装饰,让标题鲜活起来。

例如,当孩子们读到《爬树之歌》这样的标题时,他们会猜想这本书可能与虫类等爬行动物有关。我在设计课题时,让“爬树之歌”这四个汉字“长出触角”(见图1),像小虫在爬树一样,还配上不同的颜色。孩子们看到这样俏皮的标题板书,自然会觉得《爬树之歌》这本书有趣。又如,在《我爸爸》教学中,我将“我爸爸”这三个字画得比较滑稽,孩子们似乎能联想到“爸爸”大腹便便憨态可掬的形象,于是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的声音,对《我爸爸》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加。(见图2)

(三)作者分享会

孩子们对作者有了深入的了解,阅读兴趣就会更加强烈。因此,我设计了作者分享会活动,将收集到的与作者相关且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分享会的主题,让孩子们走进作者,这些故事有的是作者写书的原因,有的是作者有趣的经历,有的是作者的优秀作品或是他人对这些作品的评价。孩子们听完我的介绍,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名家的作品。

(四)“阅读思享卡”

为了让孩子们记录下自己与阅读书籍初次见面的感受、想法或疑问,我设计了阅读思“享”卡。阅读思“享”卡没有书写内容限制,仅仅有“阅读思享卡”这样一个标题,内容部分是横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挥想象。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画的方式展示内心的想法。

(五)新书合影留念

经历前四个活动,学生已经和书成为好朋友。对此,我建议教师将孩子们与新书“见面”的场景用照片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把书籍当成“新朋友”,学生会因此而更加爱护书籍。(见图3)

二、“读”——多形式阅读,读懂故事

“读”的环节重在让学生读懂故事内容,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一)课外读物课外读

1.“被窝阅读”活动

中关村第三小学公众号推出的“被窝阅读”活动,每周定期更新,只要关注公众号就能获得资源。

“被窝阅读”主要分为两部分:导语和音频阅读。导语部分是朗读者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引出书的主题,提出在阅读时要关注的内容,引发读者思考,如《獾的礼物》的导语是这样介绍的:“死亡是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是不是意味着生命的消亡?这也许是个沉重的话题,《獾的礼物》的开头从獾的离世开始,但这本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沉重,而是一本温暖治愈系的作品,将死亡来临时,人们经历的悲伤—怀念—释然的阶段将被展现在眼前,非常值得阅读。”音频阅读部分是朗读者对书籍内容的配乐朗读。读者既能看到书的主题,又能听到书的音频,此举很好地帮助孩子读懂故事。(见图4)

2.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能帮助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和记录阅读内容。阅读记录卡包括读书名言及日期、书名、页码、阅读时间、收获、签字七部分。在最醒目的标题位置,我设计了读书名言,鞭策孩子们用心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多数学生能自觉记录阅读情况以及收获,即使是简短的一句话,也能看出孩子们在用心读书,在阅读中的收获比较丰富。有的孩子读完《獾的礼物》后感悟到生命的可贵,有的孩子读完《我有友情要出租》后明白了遇到问题要思考解决办法,同时了解到真正交到好朋友的办法。学生阅读时涉猎广泛,用心读书的孩子收获满满。

3.阅读打卡

阅读打卡,即学生在“晓黑板”家校沟通软件上上传视频或音频、照片等,进行打卡。“晓黑板”APP上有每日朗读设置,教师可以设置每个朗读周期的时间(21天或是其他),可以上传孩子的朗读音频或视频、照片等,软件会自动显示朗读人数,教师设置任何人可以查看的权限,全班每一名同学都可以听到或看到其他人的阅读情况,也可以发表评论。孩子们以阅读打卡的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这既是一种记录方式,也是一种激励方式。(见图5)

(二)课外读物课内读

低年段阅读主题以故事主题类、儿童歌谣类为主。

1.“故事主题”阅读教学

开展故事主题阅读教学时,我按照初读故事,整体认识——细读故事,梳理信息——品读故事,升华感悟的步骤教学。

以民间传说故事主题的《石头汤》为例,我这样展开阅读引读:

(1)初读故事,整体认识——我是“火眼金睛”(为何煮汤)

请仔细读故事,找出和尚们煮石头汤的原因。(学生找到第10页原文)

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请仔细观察,你从哪可以看出“这个村子里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拓展性提问: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2)细读故事,梳理信息——我是妙手厨师(怎么煮汤)

接下来,让我们都变成下厨能手吧!请仔细阅读故事,从书中找到相关信息并按照例子,完成下面的表格,如果某一列没有,可以不填。

[和尚们说(做)了什么 谁来帮忙 他是怎么做的 其他人的反应 ]

小组讨论表格,你能发现村民们的变化吗?

通过阅读寻找答案,你知道这样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吗?原来,和尚们通过煮石头汤的方式,引发了村民的好奇心,慢慢地大家敞开了胸怀,关系就和谐了。

(3)品读故事,升华感悟——我是“小评论家”(怎么喝汤)

汤煮好了,你怎么喝呢?现在,你就是小小评论家,请仔细阅读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村民们都是怎么喝汤的?

用这样的方式喝汤,你感觉如何?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在故事的最后,不被欢迎的和尚最终被村民们热情相待,是为什么呢?

读完这本书,请你再谈一谈对“幸福”的理解,和之前比,有什么变化或补充吗?

2.“儿歌童谣”主题教学

以儿歌童谣《一园青菜成了精》为例,我是这样展开主题引读的:

(1)寻找大首领

谁是大首领,你们看得出来吗?

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2)排兵布个阵

A.教师泛读

B.同桌练读

C.展示拍手读

D.完成表格

(3)战局面面观

两派叫阵:你支持哪个队?

观战填表:谁输谁赢,我们一起看看真实场面吧!

学生观察评论,提炼感受。

(4)文图比一比

出示图画,欣赏形象:寻找事物间的相同和相通之处。

出示儿歌,读后数字。

对比发现,全文多少个字?多少页图?

三、“展”——“阅读活动串”,展示阅读成果

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我根据学生所阅读书籍的特点和低年段学生的阅读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如复述故事、小剧场分享会、绘制思维导图、故事创编、个性书签、写写心里话六种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书籍,活动形式设计也有所侧重。

(一)复述故事

低年段学生识字写字能力较弱,但是喜欢语言表达,思维活跃,记忆力强。针对故事情节简单、逻辑性强的书籍,我设计了看图说话,复述故事环节,将书中典型的图画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完成故事复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以《我爸爸》为例,我在故事讲述结束后,出示书中的图片,邀请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故事的内容,即看图说话。有的学生能将原文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有的学生能将绘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甚至加入修饰性词语,完成故事复述的同时使内容更加丰富。例如,“我爸爸身体非常强壮,浑身都是肌肉块,连大野狼都不怕”,“他的腿比高跷还要长,一跳可以跳过月亮” ,“我爸爸喜欢吃可口的香肠、喷香的煎蛋、脆脆的薯条……他吃得像马一样多”,“虽然我的爸爸胖胖的,但是游得像鱼一样快。”  (横线为学生添加的内容)

(二)“小剧场”分享会

针对表演性较强的书籍,我开展了“小剧场”分享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加深对阅读故事的理解。在活动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特点,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小朋友们,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来演一演吧!你觉得要想表演好,我们应该做什么?

演出前,同学们准备了精美的道具并熟悉故事内容,设计了入情入境的语言,我设计了精美的板书背景和课件。在表演中,学生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小观众掌声连连。(见图6)

(三)绘制思维导图

梳理故事内容,理清阅读思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针对故事情节清晰、内容较丰富的绘本,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我在阅读梳理环节中,设计了绘制思维导图活动。思维导图特别适用于故事内容丰富且逻辑性较强的绘本,孩子們既读了绘本,又动手做出了思维导图,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因此,制作思维导图就成为孩子们展示阅读成果的重要环节。

在《逃家小兔》的阅读展示课上,孩子们为了理清小兔子逃到了哪里,兔妈妈和小兔子分别变成什么,亲手制作了思维导图。(见图7)

需要说明的是,低年段孩子还不能画出规范的思维导图,因此,教师对他们制作思维导图的要求是能够呈现出故事内容和框架结构就可以了。

(四)创编故事

创编故事是用“以读带想,以想促读”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读、想、说紧密结合。创编故事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角度:

1.创编故事结局

在《母鸡萝丝去散步》的阅读中,我设置了创编结局环节,孩子们不仅能改编故事,还能配上精美的图画,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写到:“一天,母鸡萝丝去散步,有一只狐狸每天跟着她。母鸡萝丝走过花园,背石头,把狐狸的头砸了个包,母鸡萝丝又走过森林,狐狸还是跟着她,掉到河里被小鱼咬得落花流水”,“母鸡萝丝去散步,那时狐狸还是跟着她,结果狐狸踩在棒棒糖上,滑到了正在施工的井里。接着母鸡萝丝顺利走过了马路,而狐狸却被跑得飞快的汽车撞飞了”。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语句虽然写得不够通顺,但是对母鸡萝丝和狐狸的行为、事件结果等故事情节理解得很深刻,并创造出精彩的续编故事。

2.多种形式创编

在《爷爷一定有办法》故事创编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让同学以一个爷爷的身份来讲述故事,想象爷爷还会想出什么办法,会发生什么?

当约瑟成为了爷爷,他会做什么?说些什么?他是怎样想的?

将发生在自己和大人之间的故事想象成发生在小老鼠身上的故事,编一编。

(五)制作个性书签

书签是图书的好朋友,既有实用性,又有珍藏意义,不仅能唤起孩子读书的欲望,也能激发他们爱护书本的情感。学生只有熟悉书籍内容,读懂书中的故事,才能制作出符合主题的书签。

在分享《爱心树》这本书后,同学们被爱心树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书签。书签的形状各不相同,有小动物形状的,也有长方形的;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也可以是读书感悟,有纯文字的书签,也有图文并茂的书签,总之,书签五彩缤纷,内容丰富。孩子们通过制作书签,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六)写写心里话

设置“写写心里话”环节的初衷是让孩子在阅读书籍后,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或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类似于“读后感”。学生可以先交流再记录,此举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流畅地表达。识字写字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同学们,读完这本书,你有什么要说的心里话呢?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注意控制音量,再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老师提醒大家,每个人都是小小书法家,一定要写得工工整整呀!完成书写后,还可以拿起画笔,装饰一下你的卡片。下面的时间交给大家。”

四、评”——评价交流,选出“小书虫”

评价是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包括三个主体和两种评价内容。

三个主体是指阅读教学评价中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分值比重为20%、30%、50%。两种评价内容指的是展示活动中,对学生复述故事、表演、思维导图、个性书签、写心里话等项目进行打分的评价以及对投票、点赞、阅读时间等记录数据的评价,每项评价都有对应的评价指标和分值,统计分数时,两种评价方式得分各以5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学生课外阅读作品评价指标和分数比例如下。(见表1)

学生课外阅读记录数据的评价内容为阅读时间、点赞数量和投票数量,分值比重分别为30%、30%和40%。

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后,教师对结果进行统计,选出“小书虫”,将每次的评选结果粘贴在荣誉墙上并从中获取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了解课外阅读教学效果,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激—读—展—评”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见图8)让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提升。自习课上,学生能做到主动、安静地阅读,还希望学校安排更多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明显提升。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书中优美的词句并加入自己的想象,使语言更加丰富。可见,课外阅读书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此模式还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对文字的理解效率提升,教师不必逐一解释文字内容,可以分配更多时间用于学习方法的讲解和课外拓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也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顺畅,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能丰富阅读课件与教学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家长一致反映孩子爱上了阅读,知识面更加广阔,变得更自信,爱讲故事且自觉读书。

参考文献:

[1]王文丽,张晶.快乐读书吧·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手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數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高灵.探究低年段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 2019(8).

[4]赖雪萍. 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素养形成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 2018(18).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段实践语文
初探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如何衔接词汇和句子课
小学低年段体育课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学低年段英语字母的发音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立体化字词教学初探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