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的课堂让学生乐学善思

2021-09-22 09:48王明珠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文言文思维语文

王明珠

基础教育中,从主动到互动,是逐步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果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灵动教学“灵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语文的强大内涵和宽广外延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成为可能。而要真正实现课堂灵动,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思维及教学思路上下一番工夫。

一、更新观念,用灵活取代僵化,创设灵动课堂的环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 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教师不能以僵化的观念面对学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甚至于课堂上一些“异常"表现采取更为灵活的态度。二、教师要从更多层面理解或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条件地实现师生主动角色互换,营造气氛和谐、关系平等、思维活跃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会对学生“不合时宜”的行为感到不满,或对学生课堂中某个突发灵感的玩笑而感到生气。我认为,如不影响教学,教师大可暂时停下来进行疏导,这样既避免了课堂的尴尬气氛,又可以通过疏导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达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教学《核舟记》,我在分析文中“佛印绝类弥勒,祖胸露乳,矫首昂视 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时,一个学生突然打断说:“老师,你模仿一下吧!”全班顿时沸腾。我稍作思考,要求该学生:“那你得先把内容翻译一下!”该学生在笑声中翻译完前面内容,我笑着说:“那你来模仿吧?"看着学生不回答,我又说:“是觉得模仿太不文雅吗-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倒可以模仿,哪位愿意?”当课堂轻松化解了尴尬,教学继续进行时,教师已经巧妙地把角色转让给了学生,教学效果不减反增。

二、创新思维,用多元取代单一,激发灵动课堂的创造力

(1)教学法创新思维。有一次作文课,我指出写作时抄袭是不可取的,一个同学提出异议:既然书法可以临摹,写作为什么不能用别人的优秀作文作为练写的入门呢?该同学认为,既然古人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那抄袭多了不也能提高写作能力吗?

学生的观点在此不作讨论(创作与模仿是不同概念),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以一定的方式(如网上搜集相关材料),一定的模式(如分列法、标题法)完成教师交给的写作任务,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时,自然会追求更高水准的作文。类似这种多元的创新教学思维,可以让教师帮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找到一种合适的学习途径,从而好学、乐学。

(2)鼓励学生的多元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立足点不同,结论自然也不同。这要求教师鼓励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如在教学《菲葭》一詩时,学生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联想到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而指出“伊人”不应仅仅理解为苦苦追寻的“爱人”,亦可理解为苦苦追求的理想。我抓住这一契机,提问:“如果我联想到曹操《长歌行》,青青子衿,您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呢?于是又有学生灵机一动:“那·伊人,可就是能帮他成就霸业的贤才了……”

当学生提出的见解可能不合理时,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应以探究的态度,讨论分析其见解是否可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求异思维。

三、活络思路,用弹性取代固定,处理灵动课堂的教学目标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合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有必要的。但既然是预设,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形,其中不乏县花一现的教学契机。这就要求教师在现场中灵活处理,打破成规,临时设计弹性教学目标,把教学中的每个意外变得不出意外。如教学《狼》一课,学生讨论发现:在草垛中打洞的狼“只露尻尾"中的“尻”指“屁股”,那么文言文中的“股”是否翻译成“屁股”呢?对此,我提议学生暂停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中类似的现象。通过引导,学生在短短几分钟中,初步掌握了“尻”与“股”“行”与“走”、“游”与“泪”等相关的文言文实词。灵动的课堂,要求教师把握时机,及时调整或补充教学目标。这样做,也许破坏了实现预设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但却能产生新的教学效果,岂非意外收获?灵动课堂,考验教师的课堂掌控艺术。愿我们努力探索,在民主的氛围、愉快积极的教学态度中,让语文教学在明净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文言文思维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