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1-09-22 09:53孔令尧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思维

孔令尧

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思想的首创性、创新性,最突出的特性是处理问题时思想的开放和新穎。所谓美术创新思想,是指人们在美术作品创作时所表现出的独特思维和创造性思想。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和认识的内在动力。小学美术教师在课程讲解中要充分展现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美好的艺术乐园。当下所用的美术教材中,有生动有趣的想象画、卡通画,以及世界各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或优秀的儿童作品等,各种美术作品俨然一场饕餮盛宴展现在学生面前,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可以在手工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制作节日用到的贺卡礼品,并把自己制作的作品送给老师和同学,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变得积极,小组内的同学也会互相帮助和配合完成作品。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剩下的手工制作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能创作出无数好的创意礼品,教学效果得到了大的提升。

二、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主要是凭借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他们比较习惯于形象直观认识事物。小学美术是视觉艺术,直观性特征是小学美术教育显著的表现特征,小学生通过对美术形象的观察、分析、思考、再创造,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形象。一是提供实物。美术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实物让学生欣赏,帮助学生产生联想,让物体本身的美感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在教学生画《诱人的水果》时,教师并没有像以往教学那样简单要求学生临摹课本上的水果,而是拿来了真实的水果,要求学生看一看水果是什么形状,想一想还有其他什么东西是这个形状的,再将自己想到的东西画下来。二是直观演示。美术教师要自己演示创作,让学生由衷地欣赏和佩服自己的老师。

三、引发学生大胆想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绘画大都局限于临摹,或凭借印象来画,看别人怎么画,自己就照着怎么画,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进行创作。如,画“风”这一主题,很多学生觉得风看不到,摸不着,无从下手。思维灵活一点的学生会利用卡通画的形式,通过画一片正在吐气的黑云表现风。这时,教师可以设置疑问:“大风吹来了,你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会忙不迭地说出很多答案:“树枝弯了”“树叶、尘土满天飞”“小明的帽子刮跑了”等。不同的学生看到了不同的情境,自然也就画出了独具特色、属于他们自己的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好探究,易兴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给学生营造以趣生情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视听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中性思维。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接力画”的环节。教师先给出一个不明形状的不规则图形,让几位学生进行不同的添画,这个不规则图形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然后让这几位学生讨论、商议之后为画点题,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想法。这样教学,巧妙地结合了美术与语文科目,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性思维。

四、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让这种思维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创作空间,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看待事物,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创作和思维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可能会出现课堂纪律较差的情况,但是并不妨碍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我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课堂纪律,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有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的课堂氛围都是值得认可和尝试的。

总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其极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让小学生应用他们的儿童语言,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新的美术作品创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思维
Jazz
美术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