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探赜

2021-09-22 13:53傅智文
成才之路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敏感期思想品德课健康成长

傅智文

摘 要:初中生处于青春敏感期,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旨在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敏感期;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2;G4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140-03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的信心,始终保持乐观、务实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品质,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旨在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基础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自主意识趋向成熟,但由于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心理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比如,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在遭受来自学校及家庭的过多指责与批评后,很容易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学生因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较重,难以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教师的批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有助于补充和完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大多依据传统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意识培养方面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强调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塑造,以达到针对性教育的目的。但该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心理的基本诉求,如负面情绪的调整、消除不良情绪等。从长远角度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心理障碍,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确保心理健康。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补充和完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二是有助于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人才队伍的主力军,只有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才能成长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状况,以教材为基础,制订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教学计划,提高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视,教师和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也在不断提升。在升学压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能够科学处理,学会自我排解不良心理情绪。二是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教会学生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助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学校还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让学生掌握摆脱不良心理状态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立足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实践中,明确的课程教育目标设计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落实课程教育的同时,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认同中逐步领悟课程教育的内涵,以此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让生命之花绽放”这部分知识内容时,课程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为了有效提升课程教育质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环节可以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设计,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汶川地震中“可乐男孩”的事迹。男孩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让多少中国人破涕为笑,在灾难中还能如此乐观的可乐男孩,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学习的东西。通过设计实践学习活动,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感悟到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体,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应当积极面对,无论健全还是残缺,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都应当积极地面对,奋发向上。

3.挖掘教材心理教育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新课改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科教学的“职责范围”,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在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专业知识将学生日常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真实还原学生生活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场景,指出其不良影响,挖掘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新课程改革后,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想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教师在日常备课过程中,就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认真设计每一节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学有所获,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珍爱生命”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生命的可贵,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在教学“走近中学”一课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会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爱护班级集体荣誉等。在教学“自强不息”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领略自信者的风采,了解自卑会给人带来哪些不良影响,让学生在生活中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再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亲子关系、同学友情、师生结伴同行、讲诚信等,九年级教材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等,其中也不乏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与中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心理素质。

4.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思想品德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机械地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不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背诵条条框框,而是要实现道德品质的内化,让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乐于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情绪及情感会得到释放,并最终实现升华。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可自编或让学生创编一些情景短剧,并在课堂上即兴表演,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高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与家长的交流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教师可采用情景短剧表演的形式,开展以“理解父母,了解父母”为主题的心理教育活动。先以“父母的烦恼”为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接着让学生选出父母烦恼的典型事例,并以此为主题,设计情节,分配角色,进行排练。最后进行情景短剧表演,并评出“最理解父母表演奖”。通过情景短剧的表演,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都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对父母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验。再如,在教学“正当防卫”一课时,教师可讲述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年轻女孩在回家路上碰到持刀抢劫的歹徒,歹徒抢完钱财后对女孩起了歹意。女孩在反抗过程中,将歹徒刺伤,造成其死亡。讲述完案例,教师开始提问:女孩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对一谈话、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说出内心想法,以便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5.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用言行举止影响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心理素质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教师会出现一些紧张和焦虑的心理问题。这种不良的心理会影响自己的言行,甚至还会带给学生负面影响。因此,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教师内心充满阳光、乐观昂扬、积极向上,才会全身心投入教学,充满激情,才能展现高尚的人格魅力,进而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之外,还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有修养、有内涵、有恒心、有毅力的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需要研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与资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教师要找到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完美结合,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6.开展群体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

中学生除了要应对学习以外,还要应对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的挑战。青春期是人生第一个突变期,中学生正好处于这个特殊敏感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困惑同时袭来,其中性生理迅速发育而性心理承受能力滞后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将生理与心理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鼓励学生正视性生理,消除学生对性生理的恐惧感,合理组织男女生一起进行体育活动。比如,教师可开展韵律操、健美操等体育活动,让男生和女生合作,通过群体活动展现性别的美。学生在集体中充分展示青春健美的体型,能提升审美情趣,完善性格。群体活动的有效开展,能转移学生萌动的性意识,培养异性间的友好情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三、结语

总之,初中生处于青春敏感期,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要立足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要挖掘教材心理教育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用言行举止影响学生;要开展群体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兆海.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5(12).

[2]邢鹏飞.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9(02).

[3]何佳.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2).

[4]冉会玲.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8(07).

[5]卢有爱.初中思品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高考,2017(18).

[6]王甲权.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广西教育,2017(01).

[7]万智荣.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课程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6).

[8]熊晓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江西教育,2016(18).

猜你喜欢
敏感期思想品德课健康成长
淡定面对儿童敏感期
完美捕捉孩子数学敏感期,这些绘本少不了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下)
敏感期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探究(上)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